看奇中文网

看奇中文网>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第2版 > 三两种途径的交织与转化(第2页)

三两种途径的交织与转化(第2页)

我们又叫又跳,大声地喊,蜗牛没有动,还是在那里待着。

●实验2:蜗牛喜欢吃什么?

幼儿会拿来各种各样的食物喂蜗牛。这个过程其实是幼儿针对猜想开展实验的过程。老师要帮助幼儿明确问题:“你认为蜗牛喜欢吃什么?”让幼儿根据自己的经验进行猜想和设计实验。

幼儿一边喂蜗牛一边及时地把发现记录在记录表中。记录的方法可以采用“√”“×”表示“吃了”或“没吃”。

表格记录可以有两种方式:一种是请幼儿在事先设计好的表格中先画出自己猜想的蜗牛所有喜欢吃的食物;当蜗牛吃了什么食物时,就及时地记录下来。另一种是在喂养过程中,喂了什么食物就在表格中画上这种食物。在这一环节中,教师一定要注意记录表的易操作性,不要使记录成为幼儿探索过程中的一个负担。

当幼儿对“蜗牛喜欢吃什么”的探索活动开展一段时间后,老师组织幼儿开展分享活动。老师帮助汇总幼儿的实验发现:

“你喂了蜗牛什么吃的?”

“哪些东西蜗牛吃了?哪些东西蜗牛没有吃?”

“你觉得蜗牛喜欢吃什么样的东西?”

“你觉得蜗牛不喜欢吃什么样的东西?”

“你们的发现有一样的吗?”

“你还有什么新的发现吗?”

这些是老师在帮助幼儿整理已有的零散的经验时可以提出的启发性问题。通过这些问题把幼儿个体的发现汇总成集体的验证结果。

●实验3:蜗牛吃什么颜色的食物拉什么颜色的粪便吗?

在原来设计的探究计划中没有这个内容。由于两个方面的原因,幼儿把这个问题提了出来。一是在“蜗牛喜欢吃什么”的探究过程中,有的幼儿观察到蜗牛粪便的颜色好像和所吃的食物的颜色有关系;二是幼儿回忆起童话故事中关于食物颜色与粪便颜色关系的情节,于是提出“蜗牛吃什么颜色的食物拉什么颜色的粪便吗”这个问题。我们认为这是一个幼儿感兴趣而且能够通过实验解决的科学问题,于是,立即对原来的探究活动计划进行调整,及时补充了一个新的探究活动内容。

可用两种方式进行实验:一种是在一段时间内,喂给所有蜗牛相同颜色的食物,过一段时间,再换一种颜色的食物去喂所有蜗牛,然后分别观察和记录蜗牛粪便的颜色;另一种是把蜗牛分成四个实验组,分别喂四组蜗牛不同颜色的食物,当实验获得结论后再做小组间结论的分享。

随着这一实验活动的开展,幼儿逐步获得了“蜗牛吃什么颜色的食物拉什么颜色的粪便”的结论。幼儿的新问题也在这个实验结论上产生了“要是蜗牛一下吃了好几种颜色的食物,会拉彩色的粪便吗?”这个有趣的新问题导致新实验活动的进行。幼儿发现蜗牛吃了几种食物后会拉出咖啡色的粪便。

●实验4:蜗牛喜欢住在什么地方?

这个问题的提出来自于幼儿的好奇心。当老师和幼儿一起讨论:“你觉得蜗牛喜欢住在什么样的地方”时,有的幼儿说:“蜗牛喜欢住在潮湿的地方。”有的说:“蜗牛喜欢没太阳但是有风的地方。”还有的说:“蜗牛在不同的季节喜欢住在不同的地方。”到底蜗牛喜欢住在什么地方呢?

幼儿先在记录纸上记录下自己的猜想,画出实验的设想。以便于和以后的实验结果作对比。

每组幼儿中都为蜗牛设置了不同的家,并在这些地方放入食物,再把蜗牛放进去,进行小组观察。对蜗牛居住环境的研究活动可安排在前一天的下午。等待一个晚上,第二天一早的观察效果会更明显。

“蜗牛到底喜欢住在什么地方,和我们原来想的一样不一样?”老师请幼儿带着自己的猜想记录一起到养殖区观看实验的结果。

幼儿对蜗牛居住环境的探究获得发现后,教师及时引导他们记录实验结论。记录表达的方式由幼儿自己决定。通过一次集体的讨论,幼儿把自己的猜想以及实验的结论作对比报告。

幼儿实验的结果表明:蜗牛有时呆在树叶的下面,但它们更喜欢呆在石头家;蜗牛喜欢湿土建的家;蜗牛已经住到了很黑的地方,但是有时它也会出来散步。

在获得实验结论,了解了蜗牛居住环境的特点后,幼儿再根据实验发现为蜗牛建造一个新的舒适的家。

●实验5:白色的粒粒是什么?

这个问题是引发蜗牛探索活动的开始问题。幼儿通过查找资料或是根据已有的经验,已经知道白色的粒粒是蜗牛的卵。之后幼儿提出新的问题:“什么时候才能孵出小蜗牛?”“小蜗牛什么样子,和大蜗牛一样吗?”于是,我们在活动初就开始做蜗牛卵的孵化实验。由于孵化要有一段时间,所以这个问题只能等到最后才能获得结论。

北京市曙光幼儿园汪京莉

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