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奇中文网

看奇中文网>学前儿童卫生与保健题库及答案 > 一学前儿童生长发育的评价(第3页)

一学前儿童生长发育的评价(第3页)

选择评价标准是评价儿童个体和群体生长发育状况的必要前提,一般分为现状标准和理想标准。

现状标准对其所选用的样本未做严格的挑选,只剔除患有各种明显可能影响生长发育的急慢性疾病和畸形,因而现状标准值代表一个地区一般儿童的生长发育水平而不是生长发育最好儿童的水平。

理想标准所选样本是生活在最适宜环境中的儿童,其喂养和膳食安排合理,营养供给充足,有良好的生活居住环境,可以得到良好的医疗保健服务。在这一环境中生活的儿童,其生长潜力得到较好的发挥,生长发育状况较为理想。因而理想标准高于现状标准,高于一般儿童的发育水平。如目前国际上常用的美国国家健康统计中心制定的国际标准或称WHO(世界卫生组织)标准即为理想标准。

一般来说,生长发育标准都是相对的、暂时的,只能在一定时间内适用于一定地区或一定人群。同时由于学前儿童的生长发育出现了生长速度逐年加快,发育和成熟提前的“长期加速趋势”,所以,生长发育标准又是暂时的,每5~10年需要重新修订一次。

(三)学前儿童生长发育的评价方法

1。指数评价法

指数评价法是指根据人体各部分之间的比例关系,用数学公式编成指数,以评价发育水平、体形、体质或营养状态的方法。常用指数有以下几种。

(1)身高体重指数:体重(克)身高(厘米),又称“克托莱指数”(Quitlet),它反映了体重与身高之间的比例关系,指数大则说明体重相对较大。

(2)身高胸围指数:胸围(厘米)身高(厘米)×100,是一个体质指数,它反映了儿童胸廓的发育情况以及胸围与身高之间的比例关系,指数大则说明胸围相对较大。粗壮型的儿童该指数较高,瘦长型则较低。

(3)身高坐高指数:坐高(厘米)身高(厘米)×100,是指身体上下长度的比例。随着年龄的增加,上身所占比例逐渐减少,下身所占比例逐渐增加。肢体发育与躯干发育异常的儿童,该指数异常。

(4)BMI(BodyMassIndex):体重(千克)[身高(米)]2,该指数旧称Kaup指数,原来较多运用于学前儿童营养评价,实际含义是单位面积中所含的体重数。它既能反映一定体积的重量,又能反映机体组织的密度。

(5)Rohrer指数:体重(千克)身高(厘米)×107,该指数表示单位体积的充实程度,反映肌肉、骨骼、脂肪和内脏器官的发育状态。该指数在反映体形的胖瘦程度上比较敏感,被广泛应用于营养状况评价。

2。离差评价法

离差评价法是评价儿童发育较常用的方法,是将个体儿童的发育数值与作为标准的均值及标准差比较,以评价个体儿童发育状况的方法。它根据某一指标数值与均值差异的大小和高低,判定儿童发育是良好或低下。离差评价法一般有以下几种。

(1)等级评价法。

用标准差与均值相离的远近划分等级,即以均值为基准值,以标准差为离散距,制成生长发育评价标准。评价时将个体各项指标的实测数值与当地发育标准中同年龄、同性别相应指标的均值作比较,从而确定单项发育等级。各国学者在调查研究过程中所分等级不完全相同,但均以正态分布原理划分。我国常用五等级评价标准。

等级评价法常用的指标是身高和体重。个体儿童的身高、体重数值在标准均值±2s范围内,均被视为正常,大约95%的儿童均属于该范围。在标准均值±2s以外的儿童也不能一概判定为异常,必须在定期连续观察、深入了解的基础上,结合具体情况再作结论。

等级评价法的优点是能直观地反映幼儿发育的状况,简单易行,可看出托幼机构中各种不同发育水平人数的比例,对评价机体儿童的营养水平、健康和发育状况有一定价值。但等级评价法只能对单项发育指标评估,不能对个体幼儿发育的均匀程度做出正确判断,也不能对幼儿的生长动态进行评估。

(2)曲线图法。

曲线图法的原理和等级评价法一样,它将当地不同性别各年龄组的某项发育指标的均值、均值±1个标准差和均值±2个标准差分别标在坐标图上,连成5条曲线,即构成身高发育标准曲线图。评价时只要将个体儿童在该年龄的实测值标在图上,就能了解该儿童当时的发育水平。

目前,国内外普遍采用的儿童生长发育图就是一种曲线图,定期将测量所得的儿童的体格测量值画在相应的曲线图上,然后进行评估,既能看出当时儿童的生长发育水平,又能看出生长发育的趋势,并能算出生长速度。

曲线图法能追踪观察儿童某项指标的发育动态,进行纵向比较,还可以对多个儿童的发育水平进行横向比较。

3。百分位数评价法

百分位数评价法是近年来世界许多国家常用的方法。它以某项发育指标的第50百分位数为基准值,以其余百分位数为离散距,制成生长发育标准,对个体或集体儿童的发育水平进行评价的一种方法。通常以3、10、25、50、75、90、97等几个百分位数值划分发育等级。P3代表第3百分位数值,P97代表第97百分位数值,从P3~P97包括了样本95%的人数。

4。三项指标综合评价法

通常在使用年龄标准体重或年龄标准身高对儿童进行评价时,只能判断某个体单项指标的体格发育状况,不能综合评价其生长发育状况,有时甚至会将体形匀称的正常矮身材儿童误认为是营养不良,或将匀称体形的高身材儿童误认为肥胖。

三项指标综合评价法克服了单项评价的不足,是世界卫生组织近年来推荐的判断儿童营养状况的方法。该方法通过按年龄的体重、按年龄的身高以及按身高的体重三项指标全面评价儿童的生长发育状况。这种评价方法既要称体重又要量身高,然后再分别查按年龄的体重、按年龄的身高、按身高的体重标准,以低于第20百分位的数值为低,第20和第80百分位的数值为中,第80百分位以上的数值为高,对儿童的生长发育和营养状况进行综合评价。

5。发育年龄评价法

发育年龄又称为生物年龄或生理年龄。受遗传和环境的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存在个体差异,其实际年龄很难准确反映生长发育的水平,而发育年龄可以被用以评价儿童生长发育的状况。

发育年龄评价法是用身体某些发育指标的发育平均水平及其正常变异,制成标准年龄,用来评价个体儿童的发育状况。目前常用的三种发育年龄是形态年龄、牙齿年龄和骨骼年龄。

(1)形态年龄。形态年龄是用某项指标(如身高、体重)制成标准年龄,表示个体儿童的发育程度。该方法的优点是用法简便,结果明确。但仅用形态年龄评价儿童的生长发育是不全面的,只能反映某一形态发育的一个侧面,必须结合其他指标作多元分析。

(2)牙齿年龄。牙齿年龄简称齿龄,是按儿童牙齿发育的顺序制订标准年龄,用以反映个体儿童的发育状况。评价方法有两种:一种是用牙齿萌出的数量和质量表示发育年龄,该方法适用于儿童出生后6个月至13岁;另一种是用X射线摄片的方法进行观察,包括从第一个牙齿开始钙化到成人最后一个牙齿钙化完成的整个发育过程。根据牙齿的萌出和脱落状况评价发育年龄较为粗糙,在学期儿童卫生领域应用并不普遍。

(3)骨骼年龄。骨骼年龄简称骨龄,是由儿童的骨骼钙化程度与标准骨龄进行比较而得到的。骨龄是反映个体发育水平和成熟程度的较精确指标,能较客观、较精确地反映从出生到完全成熟的过程中各年龄阶段的发育水平,是发育年龄评价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骨龄的判定主要利用X射线摄片,一般以手腕骨作为投照对象,通过观察儿童手腕部各骨化中心的出现、骨块大小、外形变化及骨骺的愈合程度等,再和作为正常值的骨龄标准比较,即可判断个体的骨龄。

选取手腕部骨骼是因为手腕骨数目、种类和形状多样,如圆骨、长骨、短骨,且能较好地反映全身各类骨骼的生长及成熟情况;手、腕骨各继发性骨化中心的出现及掌、指骨、尺桡骨骨骺愈合各有不同的时间,随发育的不同年龄拉开距离,易于找出差别;X射线对人体的损害最小,对保护儿童健康有利。

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