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奇中文网

看奇中文网>学前比较教育学论述题 > 第一 学前比较教育的方法(第1页)

第一 学前比较教育的方法(第1页)

第一节学前比较教育的方法

一、方法论基础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的思想发展的最普遍规律的科学,它为我们的实际工作指出了解决问题的正确方向,为科学研究提供了正确的方法论。因此,我们认为,我们的比较教育研究应当以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作为比较教育研究的方法论原则。参考我国近年哲学研究的进展,[1]我们主张比较教育研究应注意下列基本原则。

(一)求是性原则

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论提出,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本性,自然界的规律是客观的,社会规律也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根据这一原理,比较教育学的研究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一切从世界各国客观存在着的教育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反映客观现实,从中引出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教育规律。[2]

具体而言,比较教育研究者必须坚持客观性的原则来搜集资料,并用正确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对各国的教育做出科学而全面的分析。同时,研究者要防止“唯感情论”和“唯生产力论”这两种错误的偏向。

(二)实践性原则

辩证唯物论提出,实践是理论的基础,是理论发展的动力,是理论的目的,同时还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根据这一原理,比较教育研究必须贯彻实践性原则,做到以下两点。

第一,通过实践,检验真理。对于各国在各个时期提出的教育理论和进行的教育改革应该持特别谨慎的态度。判断外国教育理论的优劣或教育改革的成败,需要科学地分析教育实践,经过实践检验的东西,才是符合客观真理的东西。由于比较教育研究的主要目的之一在于借鉴,所以还必须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必须通过本国的实践来鉴别某项结论的适用范围。通过试验,取得经验,再逐步推广,这是借鉴外国经验的关键所在。

第二,通过实践,发展理论。一方面,比较教育研究者应当关注世界各国的教育动态,了解他国最新的教育实践和教育改革,以为本国教育政策的制定和执行提供可操作性的建议或意见;另一方面,如有可能,也应深入实际,亲身从事一定的实验研究,以便推陈出新,揭示二级本质、三级本质……的东西,使教育理论沿着真理的长河不断前进。[3]

(三)系统性原则

唯物辩证法认为,普遍联系是物质世界的总的特征,系统性是事物的根本属性。据此,比较教育研究应当遵循系统性原则,用系统分析、系统综合、系统评价的方法,对教育现象做多维度的静态分析,认清教育系统方方面面的本质特征,并注意以下四个问题。[4]

第一,教育系统的整体性。教育系统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具有自己的性质和功能。在观察和分析问题时,一定要着眼于有机整体,把整体的功能和效益作为认识和解决问题的出发点和归宿。

第二,教育系统的结构性。教育系统的结构性是指教育系统中诸要素之间的关系。在研究问题时,应当注意分析教育系统内部诸要素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方式,包括一定的比例、一定的秩序和一定的结合方式等。

第三,教育系统的层次性。教育系统的层次性是指教育系统的层次结构及层次之间的关系。在研究教育问题时,应当分析教育系统的各个层次,分析系统和要素(子系统)之间的地位、等级的相互关系。分析教育系统的层次,有助于人们掌握教育系统的纵向结构,进一步判明不同层次、系统共同的运行规律和各自特殊的运行规律。

第四,教育系统的开放性。教育系统的开放性是指教育系统与周围环境的相互关系。在研究问题时,必须注意分析教育与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的相互关系以及与周围社会环境的相互关系。指明这种关系,有助于人们在教育实践中重视外部条件的作用,考虑如何因势利导。

(四)过程性原则

唯物辩证法认为,物质世界是永恒发展的。而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渐进性和飞跃性的统一。恩格斯也指出:“世界不是既成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5]这里所谓“过程”,是指事物发生、发展和灭亡的历史。据此,比较教育研究一定要体现过程性原则,用发展的观点、历史的方法,对教育理论和实践做多视角的过程分析,从而把握教育理论和实践发展的昨天、今天和明天。[6]

第一,重视来龙去脉。比较教育学的研究,既应以现状的横向比较研究为主,也应给历史的纵向比较研究一定的地位,以使人们看清教育制度发展的来龙去脉。

第二,注意质、量结合。比较教育研究应注意将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结合起来。定性分析是对各国(或各地区)教育所具有的本质属性的分析,定量分析是对其发展过程中数量变化的分析;定性比较是对各国(或地区)教育所具有的本质属性的比较,定量比较是对其发展过程中数量变化的比较。将两者相结合,可以更好地判明各国教育的本质及其变化发展的规律。

第三,正确处理继承与创新的关系。创新不是抛弃过去的一切,否定中含有肯定的因素。创新就是适当消化历史文化遗产中的合理内核,并根据新的情况加以改造和发展。

(五)全面性原则

唯物辩证法的核心观点是矛盾的观点,即一切现实的事物都是作为系统而存在,作为过程而存在,而系统和过程又充满着矛盾。据此,比较教育研究一定要注意全面性原则,运用矛盾分析方法,深入教育现象的内部,全面地观察和分析问题,以探索教育活动的本质和发展的动力源泉。[7]

以上五项原则构成了方法论系统这一有机的整体。比较教育研究者应当在各项基本原则的指导下从事比较教育研究,以达到揭示教育规律、建设有中国特色的比较教育学的目的。

二、学前比较教育研究的分类

比较教育研究大体可分为区域研究和问题研究这两类。为了更清晰地说明这两种分类,下面对其具体内涵进行评介。

(一)区域研究

区域研究是研究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教育制度或教育实践。根据研究内涵的大小,可以分为整体研究和局部研究这两种类型。

整体研究涉及一个国家(或地区)教育各个方面的问题。

局部研究涉及的是某个国家(或地区)教育的个别问题。

(二)问题研究

问题研究是比较研究两个国家(地区)或几个国家(地区)的教育制度或教育问题。根据比较的内容,问题研究可以划分为专题比较和总体比较两类。[8]

专题比较是指把各国同一类教育问题并列在一起进行比较。

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