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奇中文网

看奇中文网>文学欣赏七论 > 二两汉至南北朝诗歌欣赏(第2页)

二两汉至南北朝诗歌欣赏(第2页)

明明如月,何时可辍(11)?忧从中来(12),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13),枉用相存(14)。契阔谈讌(15),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16),何枝可依(17)?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18)。周公吐哺,天下归心(19)。

注释:

①本篇选自《魏武帝集》。短歌行,为乐府旧曲,属相和歌辞平调曲。

②当,与“对”同义,面对。一说,此作“应当”解释。

③几何,多少。

④去日,已过去的日子。苦多,苦于太多。

⑤慨当以慷,即为“慷慨”之意。此处主要形容宴间歌声激昂不平,但也兼心情而言之。

⑥杜康,传说中发明酿酒技术之人。一说是黄帝时人,一说是周代人。这里指代酒。

⑦“青青子衿”两句系《诗经·郑风·子衿》成句,后两句“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此处虽仅用前两句,但也兼含后两句之意,表示对贤才的思慕。子,你。青衿,周代学子之服饰。衿,衣领。

⑧君,指所思慕之贤才。

⑨沉吟,低头沉思的样子。

⑩“呦呦鹿鸣”四句系用《诗经·小雅·鹿鸣》成句。表示作者渴望礼遇贤才的心情。

(11)辍,停止。

(12)中,此指心中。

(13)阡、陌,都是指乡间小道。南北叫“阡”,东西叫“陌”。古谚云:“越陌度阡,更为客主。”言客从远道来访。

(14)枉,屈驾,枉就。相存,相问、访问。

(15)契阔,犹言“聚散”,偏义复词,取“阔”的意思,谓久别。讌,通“宴”。

(16)匝,周、圈。

(17)依,依靠,这里指鸟儿栖息。

(18)“山不厌高”二句,《管子·形势解》:“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石,故能成其高;明主不厌人,故能成其众。”二句本此。实含“明主不厌人”之意。

(19)“周公吐哺”二句,《韩诗外传》卷三:“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也。又相天下,吾于天下亦不轻矣!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二句本此。诗中“周公”是作者自喻。哺,口中的食物。

【欣赏指南】

曹操《短歌行》有两首,这是第一首,是曹操代表作之一。抒发了作者渴望招纳贤才、建功立业,使天下归一的愿望。从诗的内容看,当写在赤壁大战后。当时由于军事失利,作者统一中国的理想未能实现。这是一首发自深心的咏叹。全诗可分三段:前段从“对酒当歌”到“唯有杜康”,中段由“青青子衿”到“心念旧恩”,末段由“月明星稀”到“天下归心”。诗的前段是低调的,作者借酒吟诗,寄托忧思。他在回味人生,感伤韶华,倾吐胸中积郁,感情恳挚缠绵。中段渐趋明朗,以两组《诗经》成句为喻,“青青子衿”写思才之情,求之不得而沉吟忧思;“呦呦鹿鸣”写会晤嘉宾,求之既得而笙簧酒礼之。两组诗句一正一反,组成了和谐的音符,烘托出作者求贤若渴的心情。“明明如月”四句,从更广阔的背景展示了作者求贤心切的心情,作者的遐想神驰天地,从天上的明月到壮阔无边的田野,到处寻觅思慕的人,求之不得而忧从中来;求之既得而契阔谈宴,也是一正一反,有伏有起,十分形象地表现了作者感情的波澜。末段以乌鹊比作贤者,以自己比作周公,愿以山高海深的胸怀,以吐哺折节的坦诚接纳天下贤士,争取人心归向。诗作运用比兴手法,曲折地表述作者的雄心壮志,末尾才点明全诗的主旨,将感情引向巅峰。

全诗意曲情密,生命的短促和事业的艰难、离情的烦愁和欢聚的酣畅、求贤若渴和贤士难得等矛盾与复杂的感情错综交织。节奏抑扬多变、波澜起伏。诗的基调是慷慨悲凉、昂扬而不消极。诗前段微吟低唱,颇带感伤,但起首部分的低沉乃为了衬托中段和结尾部分的高涨,因此读后并不使人产生感时伤怀的哀婉和无可奈何的悲叹,末段更是辞采飞扬,慷慨激烈。

归园田居①

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②,带月荷锄归③。

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