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奇中文网

看奇中文网>新闻作品评析的原则 > 三电视新闻专题评析示例(第2页)

三电视新闻专题评析示例(第2页)

【解说】无论是若宫启文还是渡边恒雄先生,他们的声音代表了日本社会中一部分理性的声音,但否认侵略,甚至颂扬侵略的声音,有时比理性的声音要大得多。同样,日本政府面对二战,面对日本军国主义对中国及亚洲其他国家所进行的侵略行为所表达出来的态度,还是不能让其他国家满意。面对这段历史,在日本存在着复杂而多元的态度。

【同期声】白岩松:在我结束了今天这个采访,即将走出靖国神社大门的时候,我突然发现,就在靖国神社大门的正对面,就是东京理科大学这样的六个大字,其中一个理字深深地触动了我,任何的一种历史观应该讲理、有道理,要有理性,因为我们所有人应该信奉一句话“有理走遍天下,无理寸步难行”。

片花:

【同期声】白岩松:我现在是在日本的立命馆大学,在我的身后有一座来自中国的孟子像,这是中国国务院新闻办送给立命馆大学的。为什么这尊孟子像可以矗立在这所大学当中呢?原来立命馆大学的“立命”二字就来自于孟子修身与立命的思想。

那么,对于立命馆大学来说,它的立命之本又是什么呢?在它的教学理念当中有五个字“和平与民主”。为什么会把和平摆放在这么重要的位置上呢?或许,我们该从接下来会看到的立命馆大学所独特拥有的一个和平纪念馆来说起。

【解说】位于京都市的立命馆大学,是日本的一所著名高等学府,每年报考人数超过十万,在全日本的影响力仅次于早稻田大学。二战期间,立命馆大学也曾经把数千名学生送上战场。二战后,立命馆大学决意不再允许弃笔持枪的行为,并把“和平与民主”定为教学理念。1992年,立命馆大学开设了国际和平博物馆,这也是世界上第一家由大学开办的和平博物馆。在展馆内我们看到了与靖国神社游就馆完全不同的展览。这里有侵华日军进行细菌战、毒气战的照片,有强征慰安妇的资料,有七三一部队进行活人实验的介绍。而这些在游就馆里是只字不提的。日本右翼想极力掩盖的一些事实,在这里被毫无遮掩地**裸地展示了出来。

【同期声】白岩松:这是士兵对其他人加害的这种行为,尤其我们看到,在日军占领南京之后,就在长江边上,大家可以看到,死难者这样的一幅照片,这是在俘虏营里头被俘虏的其他国家的战俘,瘦成什么样子了啊。在这边是他的轰炸,住民虐杀,这是南京,大家又可以看到,这是一幅南京大屠杀的照片。然后这一块也有,在等待着慰安妇提供所谓服务的这样的日本士兵这样的照片,然后这边还有慰安妇的场所,也是在中国的战区里头。我想看完这些图片,你能感觉在立命馆大学的和平纪念馆里头可看到很多这种史料。

前两天我也去了靖国神社进行采访,进了游就馆,在游就馆我是很难看到南京大屠杀的照片、细菌战的照片或者说虐囚的照片,等等,我不知道馆长先生怎么看游就馆的那样对历史的一种态度?

【同期声】立命馆大学国际和平博物馆馆长安斋育郎:那个游就馆,就是靖国神社游就馆,它是一个军事展示博物馆,它的立场和看法跟我们是完全不一样的。

【同期声】立命馆大学国际和平博物馆馆长安斋育郎:我最大的遗憾就是日本国家没有一个能客观看待战争的这么一个博物馆,靖国神社它是一个军事的,是站在一个发动战争的这么一个立场来建立一个博物馆,它一年有600多万人参观,可是参观的人们都是从一个视点,不是从客观的角度看待展览的这些东西吧,这个是我最大的遗憾,国家应该建立一个像我们这样的一个,就是能够展示加害、受害,让大家都可以看到真正的事实的这么一个博物馆。

【解说】在这个国际和平博物馆里,对于日本在二战中的回顾,大致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我们在日本很少能够见到的对战争罪恶的展示,另一部分也展出了在这次侵略战争中日本人民所付出的代价。

【同期声】立命馆大学国际和平博物馆解说负责人:今天是3月10号?

【同期声】白岩松:是。

【同期声】立命馆大学国际和平博物馆解说负责人:1945年3月10号是东京大空袭的那一天。

这个是非常非常大的空袭,它牺牲的人数是将近10万人。这个是投下炸弹的数目,这个数目非常多。因为炸弹引起的火灾,到处都是火灾,妇女们为了灭火,烧死了很多人。后来呢,因为那个火太大,根本就毫无办法,所以大家都跑了。

【同期声】白岩松:前面我们也看到了很多,比如说日本作为当时的侵略者,给其他国家带来很多很多的灾难,不管是这种轰炸、细菌战、慰安妇、虐囚,等等,那么到后来演变成了其实日本也开始成为战争的受害者,这可能也是他必须去反思的地方。

【同期声】白岩松:我想问一下,先生今年的岁数是多少?

【同期声】立命馆大学国际和平博物馆解说负责人:我今年78岁。

【同期声】白岩松:那年东京轰炸的时候和整个战争的记忆,在您的头脑中还是很清楚的,对吗?

【同期声】立命馆大学国际和平博物馆解说负责人:这个记忆非常强烈。因为我年轻的时候经历的这个,是在我终生的经历中是不能忘记的,非常残酷一个经历,因此现在我们换取了和平,我觉得这可以说是必须用生命来保护的一个,有这么个代价的和平。

【解说】在国际和平博物馆里虽然有对二战历史客观、真实的反映,但是令我们感到遗憾的是,在我们拍摄的两个小时里,来这里参观的人数还不到十名。国际和平博物馆自己也做过一个统计,从1992年建馆至今,全国有3000多所大中小学校,曾经组织学生来这里参观,累计参观人数大约为53万人,猛一听这个数字似乎很多,但是跟靖国神社一年就有五六百万的参观人数相比,15年53万人,平均一年只有三万多名参观者,这个数字确实很少,但它的存在表明了一种理性声音的存在。

【同期声】白岩松:从馆长的角度来说,特别希望能起到什么样的作用,参观结束了之后,人们应该带着什么样的想法走?

【同期声】立命馆大学国际和平博物馆馆长安斋育郎:我们认为最重要的是通过参观这个纪念馆,让大家能够认识到,日本不仅是加害者,又是受害者,就是感受这两个方面,因为日本在亚洲、太平洋地区已经牺牲了很多国家的几千万人的生命,可是日本本身又是受害者,国内的人们也有很多很多人牺牲了。正好,今天是3月10号,是东京大空袭的日子,因此我们就是让观众、参观者们认识到这两个方面。

【同期声】白岩松:在我们即将离开这个纪念馆的时候,突然看到在身后的这个墙壁上有个大型的壁画,这个形象也许不是我们熟悉的,但是这个作者却是我们非常熟悉的,就是创作了《铁臂阿童木》的作者手塚治虫,这个壁画的名字叫做《火的鸟》,但是我突然奇怪地发现,它不是一幅,在对面还有一幅,一共是两幅《火的鸟》这样的壁画。为什么是这样的设计呢?哦,看了刚才的介绍我才突然知道,这一幅代表的是过去,也就是战争所留给人们的苦难,而在前方呢是每个人希望的那种将来,就是拥有和平的。那么设计者设计两幅壁画,就是希望参观者能够坐在过去与未来的中间来思考,我们究竟向哪个方向走。

片花

【解说】从京都南下500多公里就到了位于日本九州南部的鹿儿岛。这是一个相对偏僻的临海小城,越过大海再往南,就是日本的军事基地冲绳岛。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后期,日本就在这里组建了神风特攻队,对美军进行大规模的自杀式攻击。现如今,在鹿儿岛建起了神风特攻队和平会馆。当前日本国内纷繁复杂的二战史观,在这里展现出了既不同于靖国神社,也不同于国际和平博物馆的另一张面孔。

【同期声】

白岩松:虽然离开了靖国神社,但是可能很多人都会记起在“游就馆”的门口还有一个“神风特攻队队员的雕像”,而在“游就馆”的里头也有一架相关的飞机,显然靖国神社是把“神风特攻队”当成了一种精神的象征,试图在为军国主义招魂。我现在是来到了日本南端的鹿儿岛,在这儿有一个神风特攻队的和平会馆,在这儿又用怎样的笔调在讲述着那段历史呢?我们一起去看一下。

【同期声】神风特攻队和平会馆讲解员:这是真正的实物,这是战争的时候实际使用的,在日本现在保留下来的只有这一驾飞机。用自己的飞机去攻击对方的飞机,一般都会死的,但是他去了两次,他都没有死。

【解说】

1944年,即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前一年,战争局势对日本愈加不利,特别是在太平洋海战的战场上,日军更是连连受挫,节节败退。为了阻止美军在海上的进攻,当年十月,日本组建了8个神风特攻队,共有神风特攻飞机9000余架,招募成千上万的日本青年成为神风特攻队队员,他们采用飞机直接撞击美军飞机、军舰的自杀式攻击,用这种疯狂而绝望的战斗方式企图阻挡盟军的进攻,为日本天皇效忠。

60多年过去了,当年神风特攻队的飞机被摆放在了和平会馆内最显眼的位置,橱窗内展出的是1036名神风队员的遗书、军刀、以及4000多幅当时的照片,阅读其中的说明性文字,我们发现,这里面更多的是对特攻队员年轻生命的惋惜和追忆,甚至多少还透露出了一种歌颂与赞扬。

【同期声】神风特攻队和平会馆讲解员:这个少年是17岁零两个月,上面两个人是17岁零四个月,他是17岁九个月,他是19岁。他们在部队里面有一个小名叫做“开朗部队”,这个照片是当时的一个新闻记者看到这些少年都在嘻嘻哈哈大笑,在开玩笑,所以他就把这个照片拍下来了,然后问他,你们到底是什么时候出发?他说我们明天出发。

【同期声】白岩松:可他还是个孩子。

【同期声】神风特攻队和平会馆讲解员:高中二年级。当时新闻记者听说他们明天就要出发,所以把这个照片拍下来了,但是他们这几个人的笑脸是明天要死的人的笑脸。所以他们总是这样笑,特别开朗,所以当时的基地给他们起外号叫做“开朗”,或者叫做“活宝”部队。

【同期声】白岩松:但是越看到他们笑,越觉得明天是残酷的,是谁推着这个孩子非要去走,这不是一件很残酷的事情吗?

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