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灰暗破败的土坯到雪白崭新的墙壁;从简易的旱厕到洁净的卫生间;从打井取水的不便到喝自来水的便利,所有的一切都让李百祥感到新鲜。
李百祥的激动与兴奋让我们想起了他在两年前表达的一个愿望。
【同期声】
李百祥(两年前):“我今天76了,我希望呢……下边不用说了吧?在我没死之前,能享受几天好房子。”
李百祥(现在):“我做梦都梦不到,能住上今天这个楼,我76时说的话,那是梦话,做梦都梦不见,可是现在实现了。”
【记者现场(后半部分压境头)】
吴滨:“下了大半辈子的矿,住了大半辈子的棚户房,李百祥老人终于在今天搬进了新居。像他这样喜迁新居的棚户区居民在阜新市的新邱区还有1。1万多户,而在整个阜新市还有将近8万户,在整个辽宁省已经有将近40万户了。在这项建国以来全国范围内规模最大的棚户区改造工程中,140万人告别了以‘棚户’为标志的一种生存状态,走上了安居乐业的新生活。这是辽宁台报道的。”
(辽宁电视台2007年11月29日播出)
大主题小切口
该条新闻在辽宁省城市连片棚户区改造工程收尾之时播出后,社会反响很强烈。许多观众通过热线电话,对棚改工程的成效表示肯定;一些外省的观众就是通过这个作品,对辽宁省的棚改工程有了直接而清晰的认识。
该篇报道能获得成功,这要得益于其题材典型,主题重大。辽宁省从2005年开始启动了棚户区改造工程,对集中连片的棚户区进行改造。经过短短两年时间,120多万人顺利迁出又迁回。绝大多数依靠自身力量无法解决住房困难的群众,通过棚户区改造住上了新楼房,拥有了价值数万元的房屋资产,享受到了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的成果。棚户区改造是我国政府为改造城镇危旧住房、改善困难家庭住房条件而推出的一项民心工程。辽宁省棚户区改造工程是建国以来全国范围内规模最大,程度最深,影响最广的棚户区改造工程,也对全国起到了重大的示范作用。
关于棚户区改造工程的报道,各地都不乏其例。不过,它们大多只是触及改造工程本身。比如,报道工程的意义,工程的启动,工作的进展,工程的竣工,以及与工程相关的政策与法规、问题与措施。这些报道概括性好,整体性强,但是其不足之处在于缺乏生动的细节,很容易使人感到枯燥乏味。这条消息之所以能在众多同类报道中脱颖而出,关键在于选材的生动和典型。记者通过展示一位老棚户李百祥搬家来反映“民生工程”这一重大主题,摆脱以往主题性新闻报道图解政策、空谈概念、生拉硬扯的报道模式。具体来说,该作品选择在小切口进入,通过展示一位老棚户从棚户区改造工程刚刚实施到搬家那一天长达两年多的内心感触,形象地展现了政府的一个大思路、大举措与一个普通市民的直接联系,把对主题的理解和思考延续到画面之外。
标题对于新闻而言,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虽然电视新闻的标题,是以字幕形式出现在画面上,或通过播音员、主持人口头播报,时间只有五六秒钟,字幕位置也不突出,不能像报纸新闻标题那样被突显和强调,但是,它对传播信息、沟通观众、引导舆论仍然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能够把新闻所报道事实的精华、核心和关键一目了然地报告给观众,使观众很快地把握新闻中最重要的信息,并且可以吸引观众的注意力继续关注新闻。这则消息以《李百祥搬家》为标题,把政府持续两年的一个专项措施,凝练成一户百姓的寻常家事,既清晰可感,又具有无限的伸展性。尤其值得指出的是,这种形式的新闻标题是不常见的。一个普通市民的搬家怎么可以成为新闻呢?仅从题目上看,这应该是一篇记叙文,重点在记述搬家的过程。如果是这样,这个作品就真的就是一篇记叙文了。
《李百祥搬家》的新意在于,它将重点放在对李百祥老人的内心感触的展示上。他对新房子的一切都感到新鲜和满意:从灰暗破败的土坯到雪白崭新的墙壁;从简易的旱厕到洁净的卫生间;从打井取水的不便到喝自来水的便利。并且其中还穿插了两年前的采访同期声,在其中李百祥“我今天76了,我希望呢……下边不用说了吧?在我没死之前,能享受几天好房子。”
应该说,这种结构在电视消息中也是别出心裁的。这些看似毫不起眼实则大有深意的安排,令人信服地说明了这样的一个结论:改善居住条件是普通市民梦寐以求的愿望,政府的棚户区改造工程受到了百姓发自内心的欢迎。
作品二:
百姓小事就是国家大事
王冬胡瑜涛李阳周新丽
【主持人】
今年,猪肉价格上涨给老百姓生活带来的压力,成为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牵挂的大事。昨天,温总理又来到我省,考察生猪生产和猪肉供应情况,这是他今年第二次专门来陕调研猪肉价格。
【解说】
2007年12月29日
昨天下午,温家宝总理一下飞机就直接来到西安市阎良区井家村,到养猪基地仔细询问生猪饲养和出栏情况。今年5月,全国大部分地区,猪肉价格持续上涨,有的甚至达到了十几年来最高水平,生猪生产和猪肉价格成为总理操心的大事。
【解说】
2007年5月26日
半年前,温家宝总理就专程到陕西调研生猪的产供销情况,在兴平市生猪养殖专业村——西吴镇散区村,详细了解生猪饲养情况,并与村民交谈猪肉市场行情。
【同期声】
温总理:“你知道今天西安的市场上的肉,你把手机打开问问看看。”
【解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