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奇中文网

看奇中文网>新闻作品评析的原则 > 四评论类作品评析示例(第1页)

四评论类作品评析示例(第1页)

四、评论类作品评析示例

作品一:

不是所有弯道都是超越的好时机

孙秀岭

最近,有个“弯道超越”词汇很时新,诸如“正是弯道超越时”、“超越常在弯道处”等等,常见诸媒体。

“弯道超越”,原本是赛车上的一个术语,指参赛车手在拐弯处比直线跑道上更易超越对手。有人认为,金融危机让世界经济处在了“弯道”上,此时正是跨越发展、超越对手的良机。应当说,经济发展上的每一次危机,都是产业重新布局、企业重新洗牌,新机遇不断涌现的重要时期,以“弯道超越”比喻危中之机,有振奋精神、鼓舞士气的功效。但算算如下几笔账我们能够看到,这种说法也只能算是一种比喻。

成本消耗账。一般情况下,有经验的驾驶员不会弯道超越,他们知道弯道超越更加耗油,更易磨损发动机和轮胎,损耗车辆寿命。赛车选手敢于弯道超越,很大程度因为这本是“烧钱运动”,可以不计后果地“透支”。不过,经济发展是一项长远事业,毕竟不是短暂的赛车。在金融危机还在继续蔓延、市场不确定因素不断增多的背景下,经济运行遇到的困难越来越多,在正常发展都遇到巨大挑战时,超常规发展就得付出更大成本、更多代价。那些以超越的名义乱砸钱、乱铺摊子的作为,那种为一时超越让资源能源难以承受的急功近利做法,是与科学发展观相悖的“歪道超越”。

安全风险账。赛车比赛中,人们不仅能看到精彩的弯道超越,也常目睹弯道车毁人亡的重大事故。换言之,超越常在弯道处,事故也常在弯道处。“弯道处要敢于踩油门”,被一些人喻为超越发展之宝典。其实,赛车手进入弯道的第一个动作是踩刹车而非踩油门。好的赛车手,在进入弯道前必须正确判断形势,若遇到了弯道就急着去超车,不翻车才怪。经济发展的弯道,比赛车场上的弯道更为复杂,充满着变数。弯道之处,最需要实事求是,按科学发展观要求讲方法、重技巧,量力而行,否则一旦用力过猛,很有可能事与愿违,“半路抛锚甚至翻车”。

实力功力账。在弯道能否实现超越,赛车状况和选手技术功力是比拼的核心。一般来说,赛车上的“弯道超越”,以“直道上黏住对手”为前提;若直道上已被对手落下较远,超越纯属妄谈。危机之中,“赶超机遇”的确存在,但能拿到“好牌”的,往往是具有技术领先等优势的企业和地方,而那些落后生产力,受到危机的冲击更为严重。“你开的是拖拉机,别人开的是小汽车,你最该做的是转型换代、积蓄能量”——有经济学家为热火朝天的“弯道超越”泼“冷水”、提建议,不无道理。

细细想来,不是所有的弯道都是超越的好时机,也不是所有的“车手”都可以做到安全超越。金融危机制造的“经济弯道”,有机遇也有险情,能“成”也能“败”,绝不是按照主观意愿想超越就能超越的,要实现“弯道超越”,需要拿出大智慧、大勇气,保持冷静头脑,尊重科学、遵循规律,把一些该算清楚的账算明白、算到位。

(《大众日报》2009年4月13日第4版)

讲出了别人说不出、讲不透的道理

刘保全

从写作上来看,这篇评论有以下三点特色值得肯定和赞赏:

一是故事讲得精彩吸引人。大量的新闻实践表明,写评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通过摆事实,讲道理来说服人。不过,评论中所摆的事实,通常是高度浓缩了的有趣的微型故事。这种故事的范围广,概念大,可以是作者的所见所闻,也可以是街谈巷议,还可以是历史典故,等等。简而言之,凡是值得拿来在评论中议论一番的事儿,都可以看作是故事。因此,要写评论,首先得学会搜集故事;要写出精彩的评论,首先得善于选用精彩的故事。有人说,“故事精彩,成功就有了一半”,这是经验之谈。由此,故事在评论中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什么样的故事才算是精彩吸引人的呢?总的要求应该是富有感染力,让人喜欢听、喜欢看的。具体一点来说,一是这个故事是有一定分量的。比如具有爆炸性,在一地、数地乃至全国能产生强烈反响,能引起群众普遍关注,媒体可以纷纷报道的。二是这个故事具有典型性。比如某件事做得十分完美,让人很崇敬,很赞赏,或者走了极端,在同类事情中特别具有代表性。三是很奇特,具有很强的知识性、趣味性。这篇获奖评论中所讲的汽车比赛中的“弯道超越”的故事,就讲得精彩吸引人。如文中写的:

△最近,有个“弯道超越”词汇很时新,诸如“正是弯道超越时”、“超越常在弯道处”等等,常见诸媒体。

△成本消耗账。一般情况下,有经验的驾驶员不会弯道超越,他们知道弯道超越更加耗油,更易磨损发动机和轮胎,损耗车辆寿命。赛车选手敢于弯道超越,很大程度因为这本是“烧钱运动”,可以不计后果地“透支”。

△安全风险账。赛车比赛中,人们不仅能看到精彩的弯道超越,也常目睹弯道车毁人亡的重大事故。换言之,超越常在弯道处,事故也常在弯道处。“弯道处要敢于踩油门”,被一些人喻为超越发展之宝典。其实,赛车手进入弯道的第一个动作是踩刹车而非踩油门。好的赛车手,在进入弯道前必须正确判断形势,若遇到了弯道就急着去超车,不翻车才怪。

△实力功力账。在弯道能否实现超越,赛车状况和选手技术功力是比拼的核心。一般来说,赛车上的“弯道超越”,以“直道上黏住对手”为前提;若直道上已被对手落下较远,超越纯属妄谈。

以上讲的“弯道超越”的故事,就很精彩,就具有强烈的吸引力。

精彩吸引人的故事何处来?从获奖者谈的体会来看,主要靠在平时的生活中和深入实际采访中,认真观察,用心思考得来。据“中国新闻奖”参评作品推荐材料介绍,这篇作品的作者,在一些企业和主管部门调研中看到,不少地方在金融危机中不惜一切代价大上项目,试图以简单的投资增长去“超越”,这其中充满着风险。作者借由平时观看汽车比赛时看到的“弯道超越”的说法为切入点,以小见大,形象对比,充分论证了增长不等于超越,只有在科学发展轨道上前行,才能在金融危机制造的“经济弯道”中有所作为。这样的评论,自然就会受到读者的欢迎和评审专家的青睐。

二是见解精辟有指导作用。评论中讲故事是为了亮见解。这是评论同消息、通讯等新闻体裁在写作上的最大区别。可见,写评论就是通过讲述和评析一个故事来向读者发表和传递见解,使之从中受到警醒和启迪。因此,发表什么样的见解,很大程度上决定一篇评论的优劣与成败。

什么样的见解才算精辟有指导作用的呢?从这篇获奖作品来看,至少包含这样两方面的意思:一是见解独特,即别人可能还没有认识到,说不出;二是分析深刻,即别人的认识可能还比较肤浅,讲不透。两者相辅相成。“独特”更为重要。这篇评论作品,让人既看到“超越”的积极功效,也看到了其负面政策效应,认为“弯道”之中有机遇也有险情,不是所有弯道都是超越的好时机,提醒决策者把应对危机的过程转化为强筋健骨的过程,以更大精力去推动经济转型升级。文章体现了当代中国经济发展的最强音——转方式调结构,有效应对金融危机,把握后危机时期发展主动权,具有现实价值和长远意义。其见解无疑是精辟独特的,有指导作用的,它讲出了别人说不出、讲不透的话。据“中国新闻奖”参评作品推荐材料介绍,作品见报后,山东省经贸委等部门负责人专门找到作者,认为文章观点对完善应对危机策略具有重要建设性意义;文章被国内多家媒体和网站转载,并获山东省新闻奖一等奖。

精辟独特的见解从哪里来?无数评论精品的成功经验表明,主要依赖于作者的综合素质,特别是思想政治素质,以及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能力。这就需要评论作者在这些方面勤下功夫,多下功夫,下真功夫、硬功夫。

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