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奇中文网

看奇中文网>新闻作品评析的原则 > 四连续报道系列报道组合报道评析示例(第3页)

四连续报道系列报道组合报道评析示例(第3页)

云南省委提出,要通过干部考核评价制度的改革,引导各级干部认真实践科学发展观,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坚持科学发展观,看待一个干部就应该既看他当前的‘显绩’,更要看他长远的‘潜绩’。要用‘十年后的政绩’来考核评价干部。”白恩培强调,“建立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当前能够看见的政绩和将来才能看得见的‘预期政绩’,都要占有相当的比重。”

据了解,云南省正着力建立完善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今后,将不再单纯地用GDP来评价干部,而是重点考察三个与人民群众的利益息息相关的“民生指标”:农民人均纯收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财政总收入。

“权力和责任是一致的”

阳宗海面积为31平方公里,从行政区划上分属昆明、玉溪两市的宜良、呈贡、澄江三县,监管部门涉及“省九湖办”、省水利厅的“阳宗海管理处”、环保部门等,湖泊监测由昆明市和宜良县轮流进行。这样的划分造成了管理职能上的权限不清,“多龙治水”。

“管理权限到底在阳宗海管理处还是在环保部门?”白恩培指出,“权力和责任是一致的,不能光想要权力,又不愿承担责任。”

云南省纪委副书记、省监察厅厅长郭永东说:“你有行政管理的责任,行政不负责就要被追究责任,若不严格执行行政问责制,类似的情况还会发生。”

早就出台了《云南省阳宗海保护条例》,为什么有关部门不依法履职、不依法办事呢?事实证明,体制的不顺,导致管理的缺位。郭永东认为,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中,必须研究健全及时、可行、有效、完善的管理和监督机制,加强对干部的监督和考察,做到用制度管人、管事、管权。特别是在干部提拔使用后,更要加强有效的跟踪问效和监督。

在云南省纪委党风室,翻开《云南省2008年度贯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方案》,记者看到,考核内容中明确指出要着重考核党政领导班子及其成员履行“一岗双责”,保证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的情况,并制定了10项指标,所占分值也是最多的。党风室主任王勇告诉记者,考核结果将作为党政领导班子及其成员业绩评定、奖励惩处、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

改革创新,破解体制机制“短板”

11月17日,记者采访了云南省环保局副局长杨志强。谈及阳宗海污染事件,他颇有些无奈和痛心,多年来九大高原湖泊的治理一直是云南环保工作的一个重点,此次阳宗海砷污染事件的发生,不但让环保工作多年来的努力功亏一篑,也让外界在强烈要求严惩违法企业的同时,对环保部门的社会威信和执法权威产生了质疑。

痛心之余,更多的是反思:阳宗海污染事件的发生虽然主要责任在企业,但政府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更暴露出环保部门的诸多问题,如发现和处置重大环境突发事件的能力不强,敏感性和预见性较弱;环境监管存在缺陷,对敏感区域、企业的监控力度不够;环保系统缺乏沟通协调机制,综合分析能力差;信息分析及报送滞后,缺乏主动性……诸多“短板”制约着环保。

如何破解“短板”?

记者在抚仙湖边见到了玉溪市环保局新任局长张小良。他正与该市相关部门负责人讨论抚仙湖的一个拦污工程。

张小良告诉记者,玉溪市已经加大了环境执法力度,其所辖各个县级环保部门结合各自编制和执法工作量的实际,从人才配备、资金投入等方面,进一步完善了环境执法机制和制度建设。所有的县级监测站也都配齐了监测人员,同时在全市开展了“百日环保专项行动”,对“三湖一海”流域内的企业禁止新上任何污染项目,禁止扩张,并将建立统一的工业园区,实行环保统一监管。

记者还了解到,昆明创建了公、检、法联动环境执法的新机制,同时加强了各级环境监察队伍建设,在去年市环境监察机构增加106个编制的基础上,今年各县(市、区)环境监察大队又升格为副科级单位,并增加了人员编制。设立了昆明市公安局环境保护分局,组建了一支专业环保警察,负责昆明市行政辖区范围内环境保护方面的刑事执法,支持、配合环境保护部门的行政执法活动。并且拟在市中级人民法院设立环境保护审判法庭,将实践环境公益诉讼和跨行政区域的环境污染诉讼,加大司法力量处理环境违法案件的力度。

反思在继续,整改在进行,学习与实践正在深入……

(刊于《中国纪检监察报》2008年12月3日头版)

事件折射观念

王少伟

2008年12月1日至3日,《中国纪检监察报》在一版显著位置连续刊发了“问诊‘阳宗海污染事件’”系列报道:《一诊“阳宗海”:根子在理念》、《二诊“阳宗海”:作风是关键》、《三诊“阳宗海”:体制机制保障不可或缺》。该组系列报道主题鲜明,逻辑清晰,语言简练生动,深刻剖析了云南省“阳宗海事件”前因后果及由此暴露出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充分反映了以科学发展观武装党员干部头脑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荣获第19届中国新闻奖三等奖。

选好角度是关键

2008年的云南阳宗海污染事件,是一个以牺牲环境、破坏环境为代价换取一时经济增长的典型案例,教训十分惨痛,引起了全国众多媒体的关注。这组系列报道虽然不是在事件发生后第一时间的报道,但却凭借独到的选题角度,以“科学发展”作为报道基调,并未简单地就事件谈问题,从而在同类报道中脱颖而出。

报道的站位高,语言有特色。正如第一篇报道文章开头描述:“云南省委作出了一个打破常规的决定”、“阳宗海污染事件,成为首个被‘解剖’的案例”等,从一次不同寻常的云南省委理论中心组学习会入手,将事件的前因后果娓娓道来。又如,“谁是导致阳宗海‘中毒’的罪魁祸首”、“污染的是水源,肇事者是企业,根子在理念”、“保护了10年,为什么这颗明珠还是没能保住”……文中出现的这几句话语简短精练,却正是充分体现逻辑清晰的点睛之笔,读罢令人不忍释卷。

逻辑性不可或缺

清晰的逻辑不仅体现在每篇文章之中,统观三篇报道,内容安排也是十分缜密。

第一篇“根子在理念”以事为据,阐述了发展理念决定着发展方向和发展方式。有什么样的发展理念,就会有什么样的发展目标、思路、措施和结果,“只有用科学发展观审视工作、纠正问题,花大力气、下大功夫在全省树立起正确的指导思想,才能不断推进云南的发展”。

第二篇“作风是关键”,通过阳宗海污染事件与抚仙湖“保卫战”的对比,阐述了“干部作风不好,再好的政策措施也难以落到实处,‘科学发展’就只会停留在口头上、会议中、文件里”,必须让“干部形成对科学发展真学、真懂、真信、真用、真干的良好作风,务必用良好的工作作风落实科学发展观”。

第三篇“体制机制保障不可或缺”,着眼于长远,“类似的问题不只阳宗海存在。不能总是在付出代价之后,才想到‘科学发展’。从根本上转变观念、思路与方法,增强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与坚定性,建立健全促进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刻不容缓”。

该组系列报道在回顾剖析污染事件时,带着思考紧密结合当时云南省正在出台、制定、实施的整治措施,正反两方面齐头并叙,在讲述问题前因后果的同时,充分体现了当地敢于直面教训、重视总结教训,积极推动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的决心。

巧妙的对比与数字

在这组系列报道中,记者除了讲述与污染事件本身相关的情况外,还注意从不同角度抓取素材,如玉溪的大红山铁矿、曲靖驰宏锌锗公司和保山永昌铅锌公司通过引进世界先进技术,提高技术装备水平,降低了能耗,减少了污染,还有以抚仙湖为重点的“三湖一海”保护治理等,这些事例与污染事件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这种正反两方面的清晰对比,往往有着“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功效。如,“一边是处罚,一边是奖励”、“然而,同样处于玉溪市境内的抚仙湖上刮的却是另外一股‘风’”、“这一边,抚仙湖水质清澈,保持着优良的水质;那一边,阳宗海已是一湖‘毒水’”……毋庸赘言,就将是非对错向读者诠释得淋漓尽致。

适时出现的数字,是这组系列报道又一亮点。具体的数字比文字更令读者信服,也更有说服力。如,“然而在这背后,还有两组数字令人深思——”、“记者算了这样一笔账:锦业公司实现了工业总产值6亿多,纳税1100多万,但治理阳宗海砷污染需要花费几十个亿,并且沿岸居民的饮水安全还受到影响”。

该组系列报道虽然介绍的是云南省吸取“阳宗海污染事件”教训、推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深入开展的做法,但在当前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大背景下,对于全国都具有警示和借鉴作用。

(刊于《军事记者》2010年第11期)

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