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奇中文网

看奇中文网>园长的课程领导力是哪些能力 > 四园长承担多种角色发挥好不同角色应当承担的作用(第2页)

四园长承担多种角色发挥好不同角色应当承担的作用(第2页)

4。关注重点难点,自我超越。

孩子的发展需要经历一个逐步提升的过程,每一次质的发展都是孩子自我超越的过程。教师在设计活动及提供材料时应着眼于孩子的最近发展区,关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为孩子提供带有难度的内容。如在美术创作时如何表现运动中的物体是孩子美术创作能力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需要超越的难点,教师为孩子们提供相关的图画书绘本《开心一天》,引导孩子自主发现“线条表现运动轨迹”这一美术表现方式进行创作。

(三)读演结合——通过图画故事书教学与角色表演结合培养幼儿的表达能力

戏剧是一项融文学、音乐、美术、表演、舞蹈等于一体的综合艺术形式,它能以直观有效的方式对人的认知、情感、社会性、审美等各方面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幼儿具有戏剧天性。幼儿在戏剧的世界里能随兴所至,且不受外界的约束。幼儿园戏剧教育为幼儿的戏剧表演提供了舞台,但它不是才艺教育,不是为了训练演员,而是要激发幼儿创作的潜能,让幼儿在虚拟的游戏世界里重新建构自己的经验世界;让幼儿在活动中受到艺术的熏陶,体验艺术创作的喜乐,进而更加敢于表现、乐于表现。同时,通过戏剧活动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也能得到发展。

我园顺应了幼儿在阅读后喜欢根据图画故事书中的角色、情节和语言进行表演的意愿,开展了戏剧表演活动。在读读演演的过程中,经历了以下四个环节。

1。在改编剧本中创意表达。

图画故事书中的展现方式是图画,它是平面的、静止的,戏剧表演中的展现方式是动作表演,它是立体的、动态的。那么怎么能够让平面、静止的故事活灵活现地、充满童趣地展现在我们面前呢?这就需要孩子们经历改编剧本这个过程。要想成为创造性的戏剧表演,一定要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按照兴趣、喜好、说话方式和理解程度对故事中的场景、人物、情节等进行改编、创造,从而体验创造与表达的乐趣与成就感。最后的故事内容可能跟最原始的、来自图画故事书的原创不一样了,但是改编后的故事真实的来自孩子的想象、符合孩子的思维方式,并深受孩子喜欢。

看似简单的剧本改编,孩子语言的发展贯穿于其中,也对其他领域的学习与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幼儿在运用语言进行交流的同时,也在发展着人际交往能力、理解他人和判断交往情境的能力、组织自己思想的能力。通过语言获取信息,幼儿的学习逐步超越个体的直接感知。

2。在制作表演道具中探索表达。

“表演道具”包括孩子在表演戏剧过程中用到的表演背景,角色穿戴用的服饰、饰品和剧情所需要的物品。道具是戏剧表演中不可缺少的物质材料。孩子喜欢参与制作道具,他们把用各种材料制作道具当作一种游戏,一种玩中学的活动方式,这种活动方式非常的适合孩子的年龄特点,既能激发幼儿主动参与戏剧表演的意愿与兴趣,更能帮助幼儿提高多元表达的能力。

3。在区域角色中体验表达。

每一个戏剧表演都不可能一次排演就成功,孩子们在自主、自由的编演中,需要不断地调整。因为是自由、自主的创作表演,那么就应该给孩子创造一定的自由创作和发挥的条件,而每天的区域活动中的表演区正好满足了这个条件。

表演区排演活动给了每一个孩子公平的选择机会,我要扮演哪个角色?即使出现了多个孩子想演同一个角色的情况,也没有关系,因为每个孩子会根据自己对所扮演角色的理解来诠释角色,这种理解是独一无二的。每一场戏剧必须要有观众去欣赏,在欣赏后观众可以提出一些建议和意见,在不断地磨合和修改中,渐渐地把戏剧排演的完整起来。在戏剧故事磨合的过程中,每一个角色孩子都想尝试,所以每一次演对手戏的孩子是不同的,对话习惯也不一样,对话表述方式不一样,那么在这个对话交流过程中,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语言理解能力都得到了有效的、显著的提高。也就是说,每一个情节中角色之前的对话是自由、自主的,这种对话内容没有固定的模式,是以孩子理解故事内容为基础,自主的把要表达的内容转化为适合自己的口语表达方式进行表述,这其中也就提高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4。在舞台表演中自信表达。

随着幼儿表演的日趋成熟,他们需要一个更大的舞台来表现自己,让孩子在表演中获得自信。幼儿的年龄发展特征决定了他们在活动区自发的戏剧表演是一种“游戏性”的行为,而非“观赏性”的表演。为了增强孩子们的自信表达,我们请家长一起融入表演中,帮助幼儿感受成功,体验自信。家长跟孩子一样穿上服装,画上妆。当看到自己的父母跟自己一样穿上了可爱的、毛茸茸的动物服装,脸上画上了胡子,孩子想要参与游戏的兴趣立刻满满的,急匆匆地跟在家长的身后,就登上了让他们既害怕又喜欢的大舞台。伴随着熟悉的音乐,看到身边家长们投入的表演和夸张的动作,孩子的眼神中渐渐多了趣味,慢慢的,他们已经全身心的参与到表演游戏中去了,伴随着剧情的发展时而紧张,时而欢呼,当家长们看到自己的孩子能够大胆地走上舞台,惟妙惟肖的进行表演,也都发出了由衷的称赞。在这场视觉和听觉的盛宴中,孩子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快乐,同时也让孩子有了“我能行,我真棒”的真实体验。

并不是每一个孩子都是自信心满满的,当遇到对自己没有自信心的孩子,我们除了要鼓励,还可以利用同伴间的榜样作用进行引导,采取一个角色多人饰演的方法,分解了孩子身上的压力,通过同伴间的榜样作用,激发了孩子的内在潜力,帮助幼儿树立了自信心。

(四)读做结合——通过图画故事书教学与实践操作结合培养幼儿的表达能力

幼儿之间的交流是幼儿学习语言、提高表达能力的途径之一。这种平等、宽松的语言交流氛围,可以使幼儿谈得尽兴,谈得充分,有助于他们形成良好的倾听、交谈习惯。幼儿的语言也是在运用中主动建构的,他们不是语言训练的被动接受者,而是一个有着明确目的的积极参与的语言加工者。

1。进入社会真实情景,在亲身感受中表达。

已有的生活经验是幼儿表达的基础。在这一图书买卖活动中,我们以“什么是跳蚤书市?跳蚤书市和一般的书市有什么不同?”作为活动开展的切入点。带着这个问题首先从了解跳蚤市场进入了这一主题活动。在孩子们的提议下教师和幼儿共同观看了动画片《大头儿子小头爸爸之跳蚤市场》,动画片中通俗易懂的父子对话,大头儿子小头爸爸各自卖出买回自己的物品带来的喜悦让每个孩子在短时间内知道了《跳蚤市场》的模式和意义。接下来“孩子们,大头爸爸和小头儿子为什么那么高兴”的讨论又让幼儿感受到“因为他们把自己的东西用满意的价格卖出去,又用卖出去的钱,买到了自己喜欢的东西”的快乐,教师进一步的问题:“你们想不想做一个和大头儿子小头爸爸一样高兴的事情!”更是一下子激发起幼儿参与跳蚤书市的热情。

在教师的倡议下,爸爸妈妈参与其中,带领孩子们到自由市场用10元买菜,到超市用20元购物,购物归来孩子们共同分享自己的购物经历,谈论着市场的物品分类、购物中的讨价还价、10元钱买到的物品等,在具有这样的生活经历的基础上,跳蚤书市的活动逐渐开展起来。

2。小组合作,在互动交流中表达。

幼儿自主选择合作对象,建立合作小组,在与同伴的不断交流中,发展着语言表达能力和交往能力。根据每个孩子的个性特点,采取不同的指导策略。集体阅读给大胆、语言表达能力强的孩子表现自我的空间。小组阅读鼓励孩子们互帮互助,个别指导针对言语表达较弱的孩子。小组合作学习为每名幼儿提供了学习发展的空间,同时也对能力较弱的幼儿提出了挑战和考验。为了帮助能力较弱的孩子尽快成长,我们鼓励幼儿以大带小,以强带弱,既能让幼儿各尽其能,又能在相互帮助与合作中促进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最终实现共同成长。

3。亲身实践,在主动学习中表达。

在区域活动中的模拟体验是一种理想化的社会交往环境,最终幼儿仍需要在实践中亲身体验自己的学习成果。利用在游戏区和教学活动中获得的表达技巧解决实践中的具体问题,促使幼儿的表达能力和交往能力在这一过程中得到提高。

三、基于培养幼儿表达能力的图画故事书教学的支持条件

(一)材料支持——精选图画故事书

1。以不同图书选材引发幼儿的不同表达兴趣和话题。

针对幼儿的不同年龄特点、生活经验,图画书选材也有很大的不同。适合小班幼儿阅读的图画书,往往是画面色彩鲜艳、纯度高、故事情节简单、细节少,描述的内容一般不超越小班幼儿的认知水平,故事的主人公也多是孩子们熟悉或喜欢的小动物或亲密家人。中班幼儿活动能力增强,有意注意提高,喜欢积极动用感官探索,规则意识处于萌芽阶段,因此中班幼儿应选择重规则、重细节、重探索的图画故事书。大班幼儿合作意识逐渐增强,情感的有意性和稳定性增强了,创造欲望强烈、爱学好问有极强的求知欲,表现与表达的方式也更为多样化。因此大班幼儿应选择一些涉及合作和学习生活的图画故事书。

总之,选择适宜幼儿年龄特点、符合幼儿已有经验的图画书可以让幼儿很容易的、自觉的进入到图画书提供的语言环境中去,让孩子喜欢上语言表达。

2。以不同图书特征引发幼儿不同形式的美术表达。

(1)关注色彩——引发幼儿用不同的色彩表达自己情绪情感。色彩是传递情感温度、呈现作品性格、营造画面气氛的重要元素。色彩缤纷的图画是幼儿图画故事书中最能吸引孩子眼球的部分。丰富的色彩为幼儿的情感表达提供初步条件。

(2)关注细节——引发幼儿细致观察,推测故事的进展。相对于文字的细节描绘能力,图画书更有优势,它通过生动的视觉形象与读者发生互动,在细节中蕴含故事的发展轨迹,让孩子们通过细致观察来推测故事的发展,并用语言和绘画表达出来。

(3)关注美术风格——引发幼儿模仿优秀作品中的构图、线条和作画方式。阅读不同风格的图画故事书有利于幼儿吸收优秀作品中的构图、线条、作画方式、对色彩的运用、画面的总体感觉,从而丰富其艺术感觉,并尝试细致观察推测故事的发展用多元的表达表现形式来阐述自己对图画书理解的愿望。

(二)环境支持——创设多元表达的氛围

1。尊重、关爱、赞赏幼儿的表达行为。

一个亲昵的动作、一副赞赏的表情、一句积极的鼓励,就可以唤醒孩子积极的情感,激发和强化孩子阅读的愿望。在开放式阅读环境下,鼓励幼儿把自己的看法和观点讲出来,然后一起进行分析、讨论,互相提问及回答问题,交流各自的感受。师幼共享的不只是图书,还有彼此的关爱和情感的交流,从中让幼儿享受阅读的快乐。

2。与幼儿共创阅读区和主题墙。

教师与幼儿共同创设阅读区域,将其布置得温馨、舒适,近乎家庭式的阅读环境。如地板上铺设柔软、舒适的卡通地垫、放置小沙发,沙发上摆放几个布娃娃、色彩鲜艳的大靠垫,尽可能地让他们拥有一个光线充足、柔和、宁静、舒适的阅读环境。这种“家庭式的阅读”方式可以更好地让孩子感受阅读、享受阅读。

根据幼儿的兴趣和发展需要,还可以以主题墙饰的形式进行阅读经验交流。如“我最喜欢讲的故事”“我最喜欢画的故事”“我最喜欢表演的故事”等,加强幼儿阅读后的表达。

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