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一寻找社区的内涵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1。掌握社区的社会学含义。
2。掌握社区的地域以及行政管理的含义。
3。掌握社区需求分析的概念。
能力目标:能够将社区需求分析运用于进入社区的首次观察与实地了解,充分把握社区的实际需求。
工作任务描述
1。金汤社区位于鼓楼区(福州市)最繁华的五四路东侧,社区总面积0。28平方公里,南起东大路,北至五四河,西临温泉路,共有居民1907户,3958人。由原先的温泉、金汤两个居委会和部分的澳桥、汤门居委会整合而成,2001年12月25日成立金汤社区居委会。整合后有主任兼书记1人、副主任4人、委员2人、劳动站工作人员2人。金汤社区自成立以来,在街道党工委的领导下,坚持政府指导和社区共同参与相结合,广泛发动辖区单位、干部群众,携手并肩、齐抓共管、资源共享,大力开展以社区党建、社区经济、社区文化、社区服务为主要内容的两个文明建设,努力挖掘社区资源,建立资源共享、共驻共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环境优美、治安良好、生活便利、人际关系和谐的新型社区。
金汤社区设有4个机构:金汤社区委员会、金汤社区居委会、社区代表大会、社区事务监督小组。社区现有新村楼院55座,商务写字楼6座,主要省市机关企事业单位包括省人大、省政协、省医学研究所、省外贸中心集团、省外贸中心酒店、省建工集团、市第七建筑等9家,公共娱乐场所25家,私房出租户68家。另配备有幼儿园1所、青少年活动中心1所、社区卫生服务站、老人活动中心、商店、银行、社区医疗网点等配套设施,为居民的文化娱乐、衣食主行等提供了方便快捷的服务。
2。2004年7月通过对中国网络社区用户的调查,66。6%的青少年认为网络社区中有各种自己感兴趣的资讯;61。7%的青少年认为社区提供了一个方便表达个人观点的场所;57。6%的青少年认为在社区内可以找到兴趣相投的网友;53。8%的青少年认为能在社区里结交各种朋友;48。9%的青少年认为用户原创文章、图片更多;38。8%的青少年认为从用户的角度切身体验的资讯更强;34。1%的青少年认为社区能提供精神上的支持;32。6%的青少年认为某一单项专题资讯更全;9。6%的青少年认为没有特殊感觉;认为是其他的有0。5%。网络极大地丰富了青少年的学习资源,提供了便捷的学习途径,激发了他们的学习主动性。网络学习具有便捷性,能最大限度地满足青少年多样性的学习需求。网络学习具有互动性,为身处不同地域的青少年提供了一个通畅交流的虚拟课堂,并且网络学习具有实时性,信息准确,反馈及时,能将信息失真的程度控制在最低限度。网络学习具有针对性,可基于学生的自学能力、自控能力和学习程度,让学生拥有更大的弹性及空间来选择学习材料和学习方式,最大程度发挥多媒体教学的综合优势。
问题思考:
1。工作任务描述1和工作任务描述2中都提及了“社区”,这两处的“社区”内涵相同吗?如果相同,那么相同点是什么?如果不同,那么不同点是什么?
2。实际操作中,我们该如何根据实际需要把握“社区”的概念呢?
工作任务分解与实施
一、社区的概念与构成要素
(一)“社区”概念的来源
“社区”这个概念由德国社会学家滕尼斯提出,后经英文转译才有了中文“社区”这个名词以及我们现在对其的理解。实质上,无论是从社会学,还是从社会工作专业的角度看,“社区”的概念以及内涵,与最初滕尼斯的理论认识几乎是一致的。
滕尼斯认为,“社区”即“礼俗社会”,是通过血缘、邻里和朋友关系建立起的人群组合,它的基础是“本质意志”。本质意志表现为意向、习惯、回忆,它与生命过程密不可分。在这里,手段和目的是统一的,依靠本质意志建立的人群组合即“社区”是有机的整体。“社会”即“法理社会”,是靠人的理性权衡,即“选择意志”建立起的人群组合,是通过权力、法律、制度的观念组织起来的。在这里,尽管人们通过契约、规章发生各种联系,但手段与目的在本质上是相互分离的,因而“社会”是一种机械的合成体。滕尼斯认为,从中世纪向现代的整个文化发展就是从“社区”向“社会”的进化。
中文“社区”一词是中国社会学者在20世纪30年代从英文“unity”翻译而来,因与区域相联系,所以社区有了地域的含义,意在强调这种社会群体生活是建立在一定地理区域之内的。这一术语一直沿用至今。社区为生活在同一地理区域内、具有共同意识和共同利益的社会群体。
实际工作中,我们经常把居民委员会的管辖地理范围也称为社区。这里的社区主要是一个行政管理范畴下的社区概念,而非理论意义范畴内的社区概念。关于这点的理解可以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民政部关于在全国推进城市社区建设的意见〉》的通知(中办发〔2000〕23号),其中明确指出:社区是指聚居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人们所组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目前城市社区的范围,一般是指经过社区体制改革后做了规模调整的居民委员会辖区。
(二)“社区”的构成要素
社区作为一个社会实体,由以下一些基本要素构成。
1。以一定的社会关系为基础组织起来共同生活的人群。人群是社区的主体,也是构成社区的第一要素。
2。人们赖以从事社会活动的、具有一定界限的地域。地域是人们进行社会活动的场所和依托,是社区存在和发展的前提,是构成社区的重要条件。
3。相对完备的生活服务设施。基本的生活服务设施不仅是社区人群生存的基本条件,也是联系社区人群的纽带。
4。共同的社会生活。共同的社会活动即共同的社区生活,是社区的本质特征。
5。较为规范的生活制度及较为完整的管理机构。完善的生活制度和管理机构是维持社区秩序的基本保障,是构成“大集体”的必要条件。
6。独特的社区文化。社区文化是一个社区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内在要素,是人们在社区这个特定的区域**共同体中长期从事物质生产和精神生活得到的结果。
二、社区的主要功能
这里提到的社区主要功能是社会功能和经济功能。其社会功能主要体现在五个基本方面。
一是自治功能。主要体现在社区组织和社区成员通过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约束,加强对社区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的管理和服务。
二是整合功能。主要体现在通过对社会利益的调整和社区资源的整合,满足社区成员的物质和精神需要,融洽社区和谐的人际关系,增强社区居民对社区的信任感和归属感。
三是服务功能。主要体现在为社区居民各方面的生活需求提供服务和资源,包括生活服务、医疗服务、教育服务、咨询服务等。
四是保障功能,也称稳定功能。主要体现在通过挖掘社区资源和实行社会互助,协助政府承担社会保障的具体事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