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奇中文网

看奇中文网>人际沟通与礼仪作业答案 > 第三课 通联礼仪(第2页)

第三课 通联礼仪(第2页)

(一)使用手机

1。场合适宜

使用手机一定要遵守社会公德。开会、上课、听报告或举行各种正式仪式时应关机;在需要“保持安静”的公共场所,如图书馆、音乐厅、影剧院、展览馆等,应让手机处于静音或振动状态;观看一些运动员需要专注的体育比赛时,不应让手机大声响起;电梯内、车厢中、餐厅里等公共场合,不可当众旁若无人地打电话,若急需通话,应寻找无人之处,若不得不当众通话,应向周围的人致歉,并尽量压低声音、长话短说。

使用手机还要注意安全,如加油站、医院病房等场所,以及驾车、坐飞机时,应自觉关闭手机,以免发生危险。

2。放置有位

手机的使用者,不可有意识将自己的手机展示于人,应将其放置于合乎礼仪的位置。通常,随身携带手机最佳位置一是公文包,二是上衣内袋。切勿将手机挂在脖子上、别在腰带上、放在桌子上,也不要拿在手里或放在上衣、裤子口袋里。

3。重视私密

一般而言,手机的号码,不宜随便告之于人。因此,不应随便打探他人的手机,更不应不负责任地将别人的手机号码转告他人,或是对外界广而告之。为了体现自己的涵养,不要随意借用他人手机打电话,若不得已需要借用他人手机使用,请不要走出手机主人的视线,且应该长话短说。

(二)收发短信

手机短信的使用越来越广泛,尤其是年轻人使用最为频繁,使得它也成为手机礼仪关注的焦点。

1。内容文明

编发短信,应注意内容文明,不编发有违法规或不健康的短信。收到不良短信可采用合适方式告诫对方,切勿随意转发。

2。用语简洁

编发短信语言要简洁,篇幅不可过长,一般控制在30~50字之间,全部文字由一页完成最好,以便让收信人对信的内容一目了然。

3。格式规范

短信再短也是信,写信就须规范。开头的称呼和最后的署名必不可少,哪怕是问候性质的短短两句话,也要附上自己的姓名。尤其是转发短信,更要注意署上姓名。这样才能体现出对对方的尊重。

4。及时回复

收到短信应及时回复,回复时间最好不要隔夜,如果无端拖延,容易让发信者产生受到轻慢的不良感受。回复可以言简意赅,内容表达清楚即可,但不能有敷衍的嫌疑。针对特殊情况下延迟收到的短信,回复时要说明原因、致以歉意。

小看板

《浙江师范大学手机礼仪》

1。手机响了,请在第一时间接听。

2。请不要在教室、图书馆、会议室、音乐厅、电影院等公共场所接打手机。

3。正与人谈话时要接手机,请说:“对不起,我先接个电话。”

4。请视周围的环境决定自己接打电话的音量。

5。请有风度地对待打错电话的人。

6。在进入教室、图书馆、会议室等公共场所时,请关闭您的手机或将手机置于振动状态。

7。收到无聊、不健康的短信请立即删除,不要传播。

(三)设置铃声

时下个性化铃声的使用已成为一种社会时尚。多姿多彩的铃声给人们生活增加了色彩,也带来了许多不文明的现象。合乎礼仪地使用手机铃声,已成为现代文明的标志。

1。区分场合

个性化铃声为生活增添了色彩,但使用应区分场合,在办公室和一些严肃的场合,若突然响起“汪汪”狗叫声,是非常令人尴尬的。如果确实喜欢用些个性化铃声,应适时将铃声调至振动。

2。内容高雅

铃声内容应文明健康,在公共场所使用不雅、媚俗的铃声,不仅会让人觉得品位低下,而且会产生不良的社会影响。有些铃声如“抓贼啊”等易使人产生误解,还是不要使用为佳。

3。符合身份

设置铃声,应注意与自己身份相匹配。过于个性化的铃声年轻人使用起来比较合适,年长者或者有一定身份的人使用,就会显得不伦不类,有损自我形象和组织形象。

4。音量适中

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