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在社会上总希望自己有稳定、牢固、强于他人的社会地位,需要自尊和得到他人的尊重。老年人特别爱面子,自尊心强,特别需要别人对他的尊重,对于他人对自己的态度尤为敏感。这种尊重需求往往也会延伸为老年人注重自己在知识和修养方面的提高,对自身形体、衣着装扮的关注,等等。
(5)自我实现需求
人们希望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充分发挥个人的聪明才智和潜在能力,取得一定的成就,对社会有较大的贡献。老人年也希望为社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和余热,实现自身的价值或未完成的心愿,从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和满足感。面对滚滚而至的银**潮,根据对老年需求的分析,我们不仅要提供解决供养、医疗等问题的经济保障,更需要提供大量的日常生活照料和帮助。在这种情况下,借鉴世界上一些福利型国家和地区的经验,结合我国的国情,开展和加强社区养老助老服务,满足老年群体的多方面需求,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2。现阶段我国老年人社会支持网络的不足
随着我国人口的老龄化,老年人因衰老,其体力、心力和健康每况愈下,获得需求的能力日趋减退,对社会支持网络的依赖日益增加。面对需求日益增长的老年人,其社会支持网络存在的不足也日渐显示了出来:
(1)人们对老龄化观念的认识不足
面对我国人口老龄化的挑战,一些职能部门和社区管理与服务部门对开展和加强社区养老助老服务的重要性和迫切性认识不足,观念落后,服务意识差。
(2)基础设施差,硬件设备和服务水平落后已经不能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需要
目前老年医疗保健匮乏,医疗费用高,有病不能医、不敢医;老年人购物困难,合适的商品不仅数量少,而且品种单一;老年文化体育设施缺乏,老年人没有地方休闲,精神没有寄托;而现有的养老设施使用率又相当低。
(3)为老年人提供专业服务的团队缺乏,专业的志愿者队伍尚待建立
目前活跃在养老助老服务一线的大部分是一些仅凭人道主义和经验而工作的人,没有接受过相关的专业教育或有关老年服务知识的培训。这不仅影响了养老助老服务的质量,而且也制约了养老事业的发展。
(4)家庭养老压力大
现阶段我国经济相对不发达,国家养老只能基本维持三无老人、部分困难失能群体老人的养老。大部分老人养老的经济来源只能依靠养老金、住房以及家庭其他成员的支持,依靠家庭其他成员进行生活料理;特别是农村老年人,当他们丧失劳动能力时,基本上只能依靠家庭成员的经济支持和生活料理,从而增加了家庭成员的精力、经济压力。另一方面,半失能、半失智;失能、失智老人需要专业的照料与护理,然而家庭成员因不具备专业的护理技能可能会在照料的过程中为老人带来痛苦甚至再次伤害,从而增加了老人和家人的精神压力。
五、与老年人社会支持网络进行沟通的作用
1。与老年人社会支持网络进行沟通可以更好地去了解老年人的个性化需求,从而可以为老人提供个性化、整体化的服务,以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老年人由于老化,身体、心理都变得脆弱,随着社会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粗犷的服务模式已经无法满足老年人日常生活的需要,他们在追求更高更精细的服务,与老年人社会支持网络进行沟通,可以更深入地了解老年人各方面的需要,从而为其提供更深入的服务提供依据。
2。与老年人社会支持网络进行沟通可以了解其社会支持的程度和支持方向。
与老年人社会支持网络进行沟通可以了解其社会支持网络的组成结构,了解其社会支持网络能对老年人提供哪些方面的支持、能支持到什么样的程度,从而让老年人明确什么样的需求能得到满足,什么样的需求只能面对现实。
3。养老机构与老年人社会支持网络进行沟通,可以让其知道老年人在养老机构中的生活动态,对建立和谐的养老合作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老年人在养老机构中养老,机构要经常与其社会支持网络进行沟通,一方面让其知道老人在养老机构中的生活动态和身体适应与身体健康状况。另一方面也让老人社会支持网络知道老人的心理需求、知道怎样配合养老机构为老人提供更好的服务。
4。养老机构经常与老人社会支持网络进行沟通,可以减少养老纠纷的发生。
养老机构经常与老人社会支持网络进行沟通可以让其了解机构为老人提供了什么样的服务;老人的状况怎样;哪些方面需要社会支持网络的配合与支持;哪些困难是机构无法解决的;哪些问题是机构、老人与老人的社会支持网络需要共同面对、共同解决的问题。这样可以让老人的社会支持网络对老人在养老机构中的养老行为有了正确的认识和理解,从而对意外事故的防范、事故纠纷的解决起到重要的作用。
课堂互动
讨论:案例中老人的社会支持网络的组成有哪些?老人跌倒后,养老护理员第一时间应该与谁取得联系并进行沟通?养老机构此时应该与老人哪些社会支持网络进行沟通?沟通的目的和意义是什么?
拓展阅读
几根稻草的温暖
国与国之间有海隔着,家与家之间有墙隔着,人与人之间有秘密隔着。对同样一件事情,国人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西谚说:一千个观众眼里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形象。人心隔着肚皮,看法不一致,这就需要人与人互相沟通,增进了解,消除误解,窗不擦不亮,话不说不明。
北宋时期有个理学家邵雍,精通易学,有一次在山里给人家看风水,迷了路,两天了,滴水未进,又饥又渴,疲惫不堪。好在遇到了一村妇,邵雍就向她讨口水喝,顺带问问出山的路径。村妇听完邵雍说明来意,把邵雍引进家里,从自家的水缸里舀出了一瓢水递给邵雍。邵雍接过水瓢正准备一饮而尽的时候,却发现水瓢里漂着几根干草,觉得自尊心受到了极大的侮辱,气愤难当,却又不好当场发作,两天了,嗓子要冒烟了。尊严和清水,邵雍当然选择了清水,小心地慢慢喝完了瓢里的水。
随后,村妇摆上山肴野蔌招呼邵雍吃饭,虽然算不上美味佳肴,但对邵雍来说,已是非常难得的了。风卷残云一番饭饱后,邵雍心头的疑惑始终不解,试着问村妇:“这位大嫂,之前为何在水瓢里放入干草?”村妇听了一愣,继而大笑起来:“没别的意思。你可能误会了吧,当时你气喘吁吁,又饥又渴,如果我直接把水瓢递给你,你大口地喝凉水,那会呛到你的呀!”邵雍听了,满脸通红,为自己误解了村妇而羞愧,也为误解得以消除而释然。
灯不挑不亮,话不说不明,沟通能够消除误解,交流能够增进了解。
同样的道理,老年人与服务者之间、老年人与其社会支持网络之间以及服务者与老年人社会支持网络之间对同一件事、同一种行为,因站在不同的角度,其看法就有所不同,甚至背道而驰,由此误会。如果不及时沟通,不及时消除误解,必然会导致纠纷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