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二与痴呆老人沟通
案例呈现
李婆婆,75岁,新入住某养老机构。入院评估:简易智力状态量表(MMSE)结果为11分,主要表现为:对时间、空间的定向力障碍;计算能力、注意力、命名能力、结构能力及书写能力严重退化等。记忆力、回忆能力、理解能力与阅读能力尚可。跌倒风险因素评估结果为高危。作为工作人员应该怎样对该老人进行入院宣讲?怎样教老人预防跌倒的方法?采用什么样的沟通方法与技巧才能达到有效的沟通?
知识准备
要做好痴呆老人的护理,是一项繁杂的工作,护理者不仅要付出极大的爱心、耐心、细心和毅力,同时还需要正确的理解老年性痴呆的特点,采取积极的态度,使痴呆患者能生活在一个充满亲情和关爱的环境中,通过对老年痴呆患者的有效的沟通,采取有效措施,才能提高痴呆老人的生存时间和生活质量,减轻家庭负担,使其家人得到慰藉。
一、与痴呆老人沟通的原则
1。尊重老人及老人的感受;
2。接受而不是改变;
3。保持同情心;
4。给老人表达的机会;
5。不要任意哄骗老人;
6。关心与爱护;
与痴呆老人沟通应谨记:
(1)痴呆患者出现的症状包括不恰当的举动都是因病情发展引起,而不是故意的,病人自己也很痛苦,所以不能因沟通不好对病人生气,而应非常同情和理解他们。
(2)痴呆患者不论病情轻重都还有心理功能,要有极大的耐心和爱心,而不是用简单粗暴的方法排斥,以避免伤害他们的自尊心,要充分发挥其留有的心理功能。
(3)虽然痴呆逐渐剥夺他们的认知能力,但是他们依然保留情感,保留对美好事物的感知能力。疾病最后损害的是皮层功能,痴呆老人对情感的感受和表达是最后消失的,也就是说即便是痴呆重度的老人也依然能感受到亲友的关爱。虽然在和老人讲话的时候他不一定能听明白,但他会从微笑、抚摸、温和的语音语调来感受到照护者的友好、尊重和体谅。
二、痴呆老人常见的沟通障碍
1。患者的因素:记忆力衰退使痴呆老人判断能力和理解能力减低,致使不能执行较复杂的指示;集中精神的能力降低,情绪较易波动,易发怒。
2。照顾者的因素:说话太快、声调太高,对患者构成压力。说话内容过多,令讯息变得太复杂。太多不必要的动作,使老人分心或误会。由于身心疲累,产生沮丧失望或不耐烦的情绪。不适当的语调,例如:大声呼喝,会使老人误会受到责备和遭受不礼貌对待。
3。环境的因素:噪声干扰、光线不足等。
三、与痴呆老人的沟通方式
与痴呆老年人的沟通包括非语言沟通和语言沟通两大类。
沟通者应掌握其特点和方法以及注意事项,更好地帮助认知障碍的老年人通过沟通表达感情和要求,得到安全感,提高生活质量。除了一般与老年人沟通的技巧外,还应该注意以下内容。
1。非语言沟通技巧
非语言沟通对于越来越无法表达和理解谈话内容的老年人来说极其重要。虽然老年人可能较为依赖非语言交流,但并非意味着其心理认知状态也退回孩童阶段。所以,要注意观察何种沟通模式是老年人反应良好的特定方式,并予以强化和多加运用。
(1)倾听:要善于听老年人讲话,要注意其讲话的声音、声调、流畅程度及选用的词句,老人的面部表情、身体姿势及动作,尽量理解其想表达的内在含义。在倾听过程中,要全神贯注、集中精力、注意听讲。要注意保持眼神的接触,做到“心领神会”;双方保持的距离以必须能看清对方的表情、说话不费力但能听得清楚为度;距离也可随说话的内容而调整,以自然为要。双方位置平持,稍向患者倾斜,切勿使患者处于仰视位。要使用能表达信息的举动,如点头、微笑等。用心倾听,不仅表达了对老年人的关心,还表达了对话题的兴趣,以鼓励老年患者继续说下去。
(2)面部表情:面部表情常清楚地表明人的情绪,在某种程度反映内心隐衷。面部表情反应极为灵敏,能迅速而真实地反映各种复杂的内心活动。应保持脸部表情平和、不紧绷或皱眉,说话声音要略低沉平缓且带有欢迎的热情,可适时夸大面部表情以传达惊喜、欢乐、担心、关怀等情绪。微笑是人际交往的“润滑剂”,对老年患者的精神安慰可能胜过良药。在微笑中为老年患者创造出一种愉悦的、安全的、可信赖的氛围。
(3)触摸:沟通者适当的触摸可表达对老年人的关怀之情,而老年人通过触摸他人或事物也可帮助其了解周围环境。触摸是一种简单的表达情感的方式,有助于我们与老年痴呆病人交往。当我们倾听或者和他们谈话时,握着他们的手或胳臂是一个显示我们感兴趣或引起他们注意的方式。但是如果触摸使用不当,可能会增加老年人的躁动或触犯老年人的尊严。要避免不适宜的拍抚头部等让老年人感觉不适应和难以接受的动作,而且,因为老年人常处于意识不清的状态,容易对触摸做错误的理解。因此,在沟通过程中要掌握以下注意事项:
①让认知障碍的老年人知道沟通者的存在方可触摸;
②老年人因为视、听力的渐进丧失,常容易被惊吓,所以应尽量选择从功能良好的那一边接触老年人,绝不要突然从背后或暗侧给予触摸;
③渐进地开始触摸,持续地观察老年人对触摸的反应。逐渐从单手握老年人的手到双手合握;与老年人交谈时,应保持适当的距离,由1米左右开始,渐渐拉近彼此距离。离得太远,患者听不清楚,靠得太近,患者又会感到害怕。在触摸的过程中还要注意观察老年人的面部表情和被触摸的部位是松弛还是紧绷,身体姿势是退缩的向后靠还是接受的向前倾,以判断老年人是否接受与舒适,为下一步措施的选择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