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奇中文网

看奇中文网>老年人沟通技巧和方法 > 任务四 认知老年人常见心理问题及处理措施(第3页)

任务四 认知老年人常见心理问题及处理措施(第3页)

1951年,英国女医生弗兰克林从自己拍摄X射线衍射的照片中发现了DNA(脱氧核糖核酸)的螺旋结构。经过研究,她大胆地提出了假说,并以此为题做了一次很出色的演讲。

然而,许多人对她的发现提出质疑,怀疑她的照片的真实性和假说的可靠性。在这些压力下,弗兰克林也开始怀疑自己:作为一个普通医生,提出这样高深的理论问题,也许太不自量力了吧?她动摇了。于是,她公开否认了自己提出的假说,也没有再继续研究下去。后来,另外三位科学家在这个领域的研究中取得重大成果,并因此获得诺贝尔医学奖。然而,他们最初关于DNA结构研究论文的发表,是在1953年,比弗兰克林的发现晚了两年。

5。失落

失落是原有的希望不能实现而产生的一种对生活失去信心的消极情绪,可能转变为孤独和抑郁等心理障碍。老年人由于社会角色的改变、家庭角色的改变、经济收入的降低、多病、丧侣等因素,心理上会产生一种失落感,从而表现出两种情绪:沉默寡语,表情淡漠,情绪低落,凡事都无动于衷;或者急躁易怒,易发脾气,对周围的事物看不惯,为一点小事而发脾气。这两种情绪均可引起一系列哀伤反应,影响老年人的心理状态。

性格开朗的老年人,较易通过心理调整,可重新找到自己生活中的位置,离退休后仍然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发挥余热,重新发现自我,从而克服失落感;性格内向孤僻,兴趣狭窄,不善交往的老人则难克服失落感。

6。多疑

多疑是一种不良心理个性,表现为极度的神经过敏,遇事好疑神疑鬼。从心理学角度来看,多疑是一种不符合事实的主观想象,是一种消极的自我暗示。多疑的人,往往先在主观上假定某一看法,然后把许多毫无联系的现象通过所谓的“合理想象”拉扯在一起,用来证明自己看法的正确性。为了达到这一目的,他们甚至能无中生有地制造出一些现象,就像俗话所说的:“疑鬼就有鬼”,“疑心多见鬼”。

多疑与猜疑不同,猜疑只是一般性的怀疑,这种怀疑有可能毫无道理,纯粹是神经过敏所致,但也可能有一定道理并符合客观事实。正常的猜疑,人皆有之,不属于心理问题。多疑则是猜疑的极端状态,绝大多数都是无端生疑。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遇到意料之外的事时,常常表现出猜疑、坐立不安等,一旦事情的原因搞清楚了,这种猜疑也就自行消失了,这属于正常的范围内的猜疑。而老年人感觉能力衰减,对外界认识造成困难,易于凭主观去猜测。多疑老人总是在自寻烦恼中苦熬,疑虑越积越深而不能自拔。

疑邻偷斧

有个人丢失了一把斧头,怀疑是邻居家的孩子偷的。他看看那孩子走路的动作,鬼鬼祟祟,像是偷了斧头;瞧瞧那孩子脸上的表情,慌慌张张,像是偷了斧头;听听那孩子说话的样子,吞吞吐吐,也像是偷了斧头。总之,那孩子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没有一点不像是偷了斧头的。不久,这个人在山沟里挖地的时候,找到他丢失的那把斧头。他再见到邻家的孩子时,看到孩子的动作神态,没有一点像是偷了斧头的了。

二、促进老年人心理健康的措施

1。帮助老年人树立正确的健康观

老年人常对自己的健康状况持消极评价,对疾病过分忧虑,常常怀疑自己得了什么不治之症,甚至生病后还会产生濒死的恐怖感。如果过度担心自己的疾病和不适会导致疑病症、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加重疾病和躯体不适,对健康十分不利。因此,应当树立正确的健康观、生死观,保持乐观、豁达的心境,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注意身心保健。

2。指导老年人做好离退休的心理调节

老年人到了一定的年龄,从原来的工作岗位上退下来,这是一个自然的、正常的、不可避免的过程,离退休必然会带来社会角色、地位、人际关系等一系列的变动,对此,老年人应有足够的心理准备,正确看待离退休,为离退休作好心理上的准备。

离退休并不意味着人生之路已走到了尽头,而是人生新的开始,是人生的第二个春天。

3。鼓励老年人勤用脑

老年人退出工作岗位后,仍然需要学习,学习不仅是老年人的精神需要,而且可以增长知识,活跃思维,开阔眼界,端正价值观等,同时也有益于身心健康。完全不用脑或很少用脑会导致脑力衰退,“勤用脑可以防止脑力衰退”。从这个角度来说。老年人也应该学习和用脑:应指导老人根据自身的具体条件和兴趣学习和参加一些文化活动,如阅读、写作、绘画、书法、音乐、舞蹈、园艺、棋类等,不但可以开阔视野、陶冶情操,丰富精神生活,减少孤独、空虚和消沉之感,而且是一种健脑、健身的手段,有人称之为“文化保健”。它既可以通过使用大脑来锻炼大脑的思维、逻辑、想象、识别、运算、感知觉等功能,而且由于大脑和眼睛、四肢等的并用,使人的感官和肌肉、关节都得到锻炼。因此,合理用脑既可以促进大脑健康,提高人的智力,也是一种适合老年人的健身方法。

4。妥善处理家庭关系

家庭是老年人晚年生活的主要场所,老人的精神状态和家人的关系、家庭气氛息息相关,良好和睦的家庭气氛能使老人精神放松,有利于健康长寿,家庭的和睦是老年人身心健康的基础;相反,家庭不和、家庭成员之间关系恶劣对老年人的身心健康极其有害。

课堂互动

讨论老年人常见的心理问题。

拓展阅读

老年抑郁量表(GDS)

老年抑郁量表(GDS)是由Brank等人在1982年创制,专用于老年人抑郁的筛查,针对老人一周以来最切合的感受进行测评。由于老年人躯体主诉多,所以许多老人其躯体主诉在这个年龄阶段属于正常范围,却被误诊为抑郁症。设计GDS是为了更敏感地检查老年抑郁患者所特有的躯体症状。另外,其“是”与“否”的定式回答较其他分级量表也更容易掌握,其30个条目代表了老年抑郁的核心。在对老年人的临床评定上,它比其他抑郁量表有更高的符合率,在年纪较大的老人中这种优势更加明显。

本量表为56岁以上者的专用抑郁筛查量表,而非抑郁症的诊断工具,每次检查需15分钟左右。临床主要评价56岁以上者以下症状:情绪低落、活动减少、易激惹、退缩,以及对过去、现在和将来的消极评价。但56岁以上主诉食欲下降、睡眠障碍等症状属于正常现象,使用该量表有时易误评为抑郁症,因此分数超过11分者应做进一步检查。

老年抑郁量表(GDS)

选择最切合您一周来的感受的答案,在每题后[]内答“是”或“否”。

您的姓名()性别()出生日期()职业()文化程度()。

1。[]你对生活基本上满意吗?

2。[]你是否已放弃了许多活动与兴趣?

3。[]你是否觉得生活空虚?

4。[]你是否感到厌倦?

5。[]你觉得未来有希望吗?

6。[]你是否因为脑子里一些想法摆脱不掉而烦恼?

7。[]你是否大部分时间精力充沛?

8。[]你是否害怕会有不幸的事落到你头上?

9。[]你是否大部分时间感到幸福?

10。[]你是否常感到孤立无援?

11。[]你是否经常坐立不安,心烦意乱?

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