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二认知老年人常见的健康问题及处理措施
案例呈现
“路上有老人跌倒,扶还是不扶?”是近来一个比较受人关注的社会道德问题。但在道德问题背后,是老人因跌倒引发的严重后果:老年人跌倒最易发生骨折,骨折不仅对老年人生活及行动造成了不便,更有可能引发褥疮、坠积性肺炎等并发症,导致住院时间延长甚至危及老人性命。
知识准备
一、跌倒
跌倒是老年人最常见也是最严重的健康问题之一,在65岁以上老年人的死因中排在第六位。由于年老而引起的机体各器官生理功能的衰退,尤其是骨骼肌肉系统的生理性退化,骨质疏松,加上多数老年人患有各种慢性疾病、平衡功能失调,虚弱、眩晕、视力障碍、心悸、体位性低血压、药物不良反应(尤其是服用止痛药、抗高血压药和利尿剂等)、骨关节系统疾病等,都可导致身体平衡失调而跌倒。环境因素也是引起老年人跌倒的主要原因,如地面潮湿不平整,室内家具的摆放位置不合理,室内障碍物过多,缺少扶手,光线过于昏暗或过强,居住环境的改变如搬迁到新的环境等。跌倒后可发生软组织损伤、骨折、关节脱位等,严重的可导致脑部组织损伤、肢体瘫痪和意识障碍。跌倒造成的长期卧床可导致多种并发症,如压疮、栓塞、肺炎等。跌倒带来的严重后果,使老年人产生对再跌倒的恐惧,部分老人因此减少活动,使生活质量和自理能力下降。
预防与处理措施:
1。积极防治可能诱发跌倒的疾病。
2。清除易致跌倒的环境因素,改善环境。
3。指导老年人进行步态训练,加强肌力,改变体位时速度要缓慢,行路不稳者加用合适的辅助工具:如拐杖、助步器。
4。老年人穿着不宜过大过肥,鞋子应合脚、防滑。
5。跌倒后要作详细体检。对软组织损伤按一般外伤处理,对疑有骨折或硬膜下血肿者送医院做进一步检查。
二、疼痛
疼痛是由感觉刺激而产生的一种生理、心理反应及情感上的不愉快经历,是老年人中最为常见的症状之一。疼痛并非老化的正常反应,往往提示一种或多种疾病。老年人的疼痛大多是内脏(如大脑、心脏、胃、肠等脏器)的急慢性疾病或肿瘤引起的疼痛,以及运动系统疾病造成的四肢关节、背部、颈部疼痛。老年人疼痛表现为:持续性疼痛的发生率高于普通人群;骨骼肌疼痛的发生率增高,疼痛程度加重;功能障碍与生活行为受限等症状明显增加。老年人疼痛经常伴有抑郁、焦虑、疲劳、睡眠障碍、行走困难和康复缓慢的特点。对慢性疼痛的忍耐性强者,可导致诊治的延误。持续的疼痛,可使生活质量明显下降,出现抑郁及残疾。疼痛常使老年人服用过多的药物,社会交往能力减退。
预防与处理措施:
1。老年人以慢性疼痛常见,疼痛的治疗需要综合的干预措施(药物、非药物方法联合应用)以减轻疼痛、恢复机体的功能,并有效缓解病人的焦虑、抑郁、愤怒等不良情绪。
2。老人的疼痛以慢性多见,药物治疗最好选择长效缓释剂。
3。运动锻炼对缓解慢性疼痛非常重要,应鼓励老人保持一定的活动。
4。纠正对疼痛的错误认识,及时采取措施有效控制疼痛。
三、便秘
便秘是指大便在肠腔内滞留时间过长,水分被过分吸收,排出过干、过硬的粪便,且排便困难。老年人因咀嚼能力下降,肌肉的收缩力下降以及机体对排便反应的敏感性降低等因素,易造成便秘。其他原因,如进食含纤维素的食物减少,食物过于精细或食量过少,水量不够,脂肪摄入过少;生活习惯不好,睡眠不足,情绪紧张、抑郁或过度激动;缺乏体力锻炼或年老体弱久病卧床;经常有意憋便,或经常服泻药等,均可引起便秘。
预防与处理措施:
1。改正饮食习惯:食物中增加含纤维素较多的蔬菜、水果及豆制品、粗粮、杂粮,适当用些脂类食物。多饮水,每天1500~2800mL,最好早晨空腹饮些白开水或加蜂蜜,注意补充维生素B。
2。合理安排生活:注意生活规律,避免长时间坐着工作,每天要有适量运动,注意膈肌、腹肌和盆腔肌的锻炼,进行腹部按摩。身体欠佳的老年人,可让家属帮助进行被动运动。有高血压、心脑血管疾患的老年人要避免用力排便,以防发生意外。
3。养成每天排便的习惯。
4。症状严重者,按医嘱使用缓泻剂,或用手指将粪便抠出。必要时给予灌肠,以缓解便秘腹胀的痛苦。
四、大便失禁
大便失禁是指在不恰当的时间或不合适的场合的无意识排便。老年人常因机体的老化,排泄系统的功能减退,肛门括约肌松弛,大脑皮质控制能力下降或因疾病导致意识障碍而发生失禁。失禁在老年人、重危病人及瘫痪卧床病人中发生率很高,不仅造成老人身体容易发生多种并发症,如褥疮、感染等,同时也给老人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如忧郁、自卑,甚至自我厌恶等。
护理措施如下:
1。根据老人失禁的原因,采取适当的措施,以减轻和改善失禁的状态。若经过各种努力后仍不能解决失禁的问题,就要使用失禁的用品。掌握卧床老年人排便的规律,定时给予便盆设法接便。
2。保持**部及肛门周围皮肤的清洁干燥,防止发生破溃。及时更换尿垫、床单,排便后用温水清洗肛周、**,必要时使用油膏或消炎药涂擦。
3。排泄频繁者应卧床休息,减少活动,减少能量的消耗。失水严重时,应及时补充水分,防止水、电解质失衡。
五、尿失禁
尿失禁是指老年人不能自我控制**排尿功能,使尿液不自主地流出的现象。尿失禁可能由神经系统疾病、阻塞性损伤、泌尿系统感染、神经精神因素、环境因素所致,也可是年龄增长,排尿功能减退、**容量减少、盆底肌肉组织松弛等原因造成的。女性老年人尤为多见,卧床不起的老人几乎半数以上都有尿失禁。尿失禁不仅损伤老年人的外阴皮肤,增加尿路感染的机会,还易使老年人产生心理压力,影响老年人正常生活。
预防与处理措施:
1。改善老人日常生活能力,指导老人有意识地进行收腹提肛动作,以加强盆底肌肉的张力。
2。告知老人应及时排尿,避免长时间憋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