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在进食前30分钟或进食后2小时进行。每次10~15分钟。
3。正确的手势
操作者五指并拢呈弓形,进行胸部叩击时听到硿硿的叩击声。
4。叩击方向与范围
部位与范围要依据病人的病情而定。从背部下部向上部叩击,从外部向内部叩击,使得粘贴在气管壁上的痰液容易脱落。叩击的相邻部位应重叠13。避开心脏,**,骨突如肩胛部,脊柱等处。
5。叩击的力度
以手腕力量,力度适中,以不引起病人疼痛为宜。
6。治疗顺序
建议先进行雾化吸入以稀释痰液后再进行叩背治疗,这样痰液更容易被咳出,效果比较好。一般来说,尽量采取雾化吸入—叩背—咳痰—进食顺序进行。若病人咳嗽反应弱,则在吸气后给予刺激——按压及横向滑动胸骨上窝的气管,以使咳嗽。
五、体位引流的方法
体位引流排痰是借助合适的体位,将肺部病灶置于高位,使积聚的痰液引流到大气管,再经口咳出。
(一)操作方法及步骤
1。根据病变部位采取不同姿势作体位引流。将病人置于正确的引流姿势,并且尽可能让病人舒适放松。应随时观察病人脸色及表情。
2。引流时,嘱病人间歇做深呼吸后用力咳嗽,护理人员用手(手心屈曲呈凹状)轻拍病人胸或背部,自背下部向上进行,直到痰液排尽,或使用机械震动器,将聚积的分泌物松动,并使其移动,易于咳出或引流。每日3~4次,每次15~30分钟。
3。引流治疗结束后让病人缓慢坐起并休息一会。防止出现姿势性低血压的征兆。
(二)注意事项
1。根据病变部位采取适当体位,原则上是使病变部位处于高位,引流支气管开口向下,借重力使痰液顺体位引流至气管而排出。
2。痰液较稠时,引流前应先雾化吸入。间歇做深呼吸后用力将痰咳出,同时轻拍患侧背部有利于痰液引出。
3。引流应在饭前进行,每日2~4次,每次15~30分钟。引流后应清洁口腔,减少感染机会。
4。以下情况不宜做体位引流:呼吸功能不全、有明显呼吸困难的发绀者,近1~2周内曾有大咯血史,严重心血管疾病或年老体弱而不能耐受者。
六、振动
病人取平卧或侧卧位,治疗者以双手交叉取位于肺底部,随病人呼气做自下而上的按摩振颤动作。通过手的快速振动,使胸壁间断的压缩,利于小气道分泌物的排出。
七、挖痰法
常用于急救。病人突然被稠痰堵住咽喉部并发生呼吸困难时,应立即一手用压舌板,金属小勺或牙刷,筷子等物压住病人的舌头,用手帕或小毛巾包住另一手指伸向咽喉部将痰掏出以挽救生命。
知识拓展
排痰机
振动排痰机综合叩击、震颤和定向挤推三种功能,促使肺部及呼吸道的黏液和代谢物松弛和液化,并帮助已液化的黏液按照选择的方向排出体外,由于振动排痰机的深穿透性,产生的定向力可穿透皮层、肌肉、组织和体液,对于深度的痰液排出效果明显。在叩击、震颤或定向挤推工作期间,作用力变化缓和,病人有舒适感,尤其是耐受力较差的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