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奇中文网

看奇中文网>老年人康复护理ppt > 第五 膀胱护理技术(第3页)

第五 膀胱护理技术(第3页)

2。Valsalva屏气法:病人取坐位,身体前倾,屏气呼吸,增加腹压,向下用力做排便动作帮助排除尿液。

适应证:用于逼尿肌和括约肌均活动不足的患者。

禁忌证:括约肌反射亢进;逼尿肌括约肌失调;**出口梗阻;**-输尿管反流;颅内高压;尿道异常;患心律失常或心功能不全不适合行屏气动作者。

(四)肛门牵张训练

肛门牵张导致尿道括约肌活动的断续现象类似于正常的自主排尿方式。方法是先缓慢牵张肛门使盆底肌放松,再采用Valsalva屏气法排空**。

(五)盆底肌训练

指病人有意识地反复收缩盆底肌群,增强支持尿道、**、直肠和子宫的盆地肌肉力量,以增强控尿能力。适用于盆底肌尚有收缩功能的尿失禁病人。慎用于心律失常或心功能不全患者、**出血(血尿)、尿路感染急性期和肌张力过高者。

训练方法:

(1)病人在不收缩下肢、腹部、臀部肌肉的情况下自主收缩盆底肌肉(**及肛门括约肌),每次收缩5~10秒,重复10~20次组,每日3组。

(2)在指导病人呼吸训练时,嘱病人吸气时收缩肛门周围肌肉,维持5~10秒,呼气时放松。

(3)病人可在桥式运动下做收缩肛门的动作,这时可用一些引导式的话语帮助病人维持收缩肛门的动作(约5~10秒),如让病人想象自己尿急,但还找不到卫生间,要先憋住尿(想象方法)。

拓展知识

“桥式运动”就是选择性髋伸展运动,是早期**体位变换训练的重要内容之一,因姿势像“桥”而得名。具体方法是病人取仰卧位,膝关节屈曲,双足底平踏在床面上,用力使臀部始离床面。助者可用下述方法帮助病人完成该动作:用一只手掌放于患侧膝关节的稍上方,在向下按压膝部的同时向足前方牵拉大腿;另一只手帮助臀部抬起。随着病人的进步,助者可在逐渐减少帮助的同时,要求病人学会自己控制活动,不能让患侧膝关节伸展或向侧方倾倒。桥式运动能帮助病人增加躯干的运动,一旦病人能熟练地完成,就可以随意地抬起臀部而使其处于舒适的位置,进而减少褥疮的发生,增加够关节的控制能力,为以后的坐和站打下基础,防止以后步行时伸髋困难而引起的行走不便。急性期也可用此姿势放置使盆和更换衣服。

(4)病人坐在椅子上,由后向前缓慢地把肛门、**、尿道周围等盆底肌收缩上提,感觉想阻止肛门排气,从1数到10,然后缓慢放松。

(5)病人可以坐在马桶上,两腿分开,开始排尿,中途有意识地收缩盆底肌肉,使尿流中断,如此反复排尿、止尿、重复多次使盆底肌得到锻炼。

(六)注意事项

(1)训练前必须做好评估,以判断是否可以进行训练。

(2)训练前告知病人或其陪护训练的目的,提高病人配合的积极性。

(3)训练要以病人不疲劳为宜。

(4)训练时要密切观察病人的反应及变化,有问题要停止训练。

(5)训练过程中要定时做好动态评估和相关记录。

三、电刺激

护士可在治疗师协助下为病人进行电刺激。目前常用的电刺激有盆底肌电刺激、骶神经根电刺激等。

知识拓展

清洁间歇自家导尿术的由来及历史

1972年,美国的Lapides教授首次提倡采用清洁间歇自家导尿术(termitteerization,CIC)治疗脊髓损伤等神经源性**病人,从此神经**尿道功能障碍的治疗有了根本的改变。清洁间歇自家导尿术的出现最初是为治疗一位多发硬化的女性病人。该病人既有逼尿肌反射亢进所致的急迫性尿失禁,同时存在逼尿肌排空障碍。Lapides教授采用抗胆碱能药物抑制了病人的逼尿肌反射,同时采用无菌间歇导尿。该病人不但尿控良好,也无明显感染。后来随访发现病人并未一直采用无菌导尿管,而是反复使用清洗干净的导尿管,随访结果并无明显的感染发生。该现象引起了Lapides教授的极大重视。经长期的临床研究,Lapides教授提出了CIC不易造成感染的可能机制:①**本身有抵抗细菌的能力;②定时导尿,缓解**过度充盈和降低**压力,**壁的血运得以恢复,抗感染能力明显提高;③定时导尿可防止细菌繁殖到侵害**壁的程度。

CIC的普及有两个重要的临床意义,一是对那些排空障碍的病人来说解决了尿液安全排出的问题,有效地保护了肾功能,这也是脊髓损伤后生存期明显缩短的重要原因之一;二是只有清洁间断导尿,病人不需要消毒操作,也不需要消毒尿管,这样病人才可能自己真正掌握和随时随地进行导尿,才能自己护理自己,才能为回归社会创造条件。

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