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奇中文网

看奇中文网>老年人康复护理指导 > 第一 运动功能评定(第1页)

第一 运动功能评定(第1页)

第一节运动功能评定

一、肌力评定

肌力是指肌肉的收缩力。肌力评定是指测定受试者在主动运动时肌肉或肌肉群收缩时产生的最大力量。主要目的是评价神经、肌肉损害程度和范围。分为徒手肌力检查评定(MMT)和器械肌力检查评定。

(一)徒手肌力检查

1。概念

徒手肌力检查是不依靠任何器械对受试者的受检肌肉或肌肉群的功能进行评定,让受试者处于不同检查体位,然后嘱其分别在减重、抵抗重力和抵抗阻力的条件下做一系列的动作,按照动作的活动范围及抵抗重力和抵抗阻力的情况下将肌力来进行分级。

标准可根据徒手肌力检查表进行评定。(详见评定系列表3-1)

表3-1肌力的分级

机体肌群的手法肌力检查方法,见表3-2。

表3-2上肢和下肢主要肌肉的手法肌力检查

3。徒手肌力检查的特点

(1)简单,易操作,不需要特殊的检查器械,不受检查场所的限制。

(2)以自各肢体的重量作为肌力评定标准,比器械肌力测定更具有实用性。

(3)定量标准较粗略。

(4)很难排除测试者的主观误差。

(5)不能表明肌肉收缩的耐力,只能表明肌力的大小。

4。徒手肌力检查的注意事项

有诸多因素可以影响肌力评定的结果,如年龄、性别、疼痛、疲劳、动机不足、恐惧、对检查的误解以及疾病的性质等,此外,还需要注意一下情况:

(1)熟练掌握肌力检查的技巧:先观察关节活动的质量,有无不对称、萎缩、肥大以及步态异常的情况,然后采取正确的姿势、肢位并充分固定近侧端,按照分级标准检查肌力。

(2)避免肌力检查的干扰因素:除患者和检查者的体位、治疗师的经验外,患者的疼痛与疲劳以及合作情况对肌力检查均有影响。此外,还应防止在某些疾患时因其他肌肉的代偿所造成的假象动作。

(3)争取患者的合作:检查前,应先用通俗的语言向患者解释检查的目的和方法,必要时给以示范,以争取患者配合。

(4)掌握相关的解剖知识:检查时必须同时进行触诊,为此,要详细了解肌肉、肌腱的解剖位置。

(5)了解相关运动模式:中枢神经系统疾患时,因运动模式异常,肌肉控制障碍,手法肌力检查难以判断肌力,不宜采用。但当出现随意运动时,仍可适用手法肌力检查。

(6)避免不良反应:肌力测试时,持续的等长收缩可使血压明显升高,对心脏活动造成困难,故对有明显的心血管疾病患者慎用。

(二)器械肌力测定

试肌力较强时,为了做更细致的定量评定,可采用器械进行肌力测定。器械检查法只能应用于少数部位和肌群肌力的检查,不能检查个别肌肉的肌力。常用检查器械有握力计、捏力计、等速力计等。

1。握力测试

可用握力指数为评定标准。被评价者测试时采取坐位,屈肘90°,手握握力器手柄,用最大力握三次,取最大值。握力指数=握力体重×100,大于50为正常。可反映手内肌和屈指肌群的肌力。(见下图握力计)

握力计

2。捏力测试

用手握捏力计,用最大力握三次,取最大值,其正常值约为握力的30%。(见下图捏力计)

捏力计

3。背肌力测定

用拉力计测定,被评价者双脚获得的拉力指数评定。拉力指数=拉力体重*100,正常值为男性150~300,女性为100~150。此法容易导致腰部病变的病人症状复发和老人腰痛。

4。四肢肌力群测试

通过牵引绳和滑轮装置,对四肢肌力进行测定。

5。等速肌力测定

用等速肌力测试仪测定。是目前肌肉功能评定和肌肉力学研究的最佳方法。

器械肌力检查能获得精准的数据,但测试时一定要注意安全。

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