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奇中文网

看奇中文网>园长指导工作记录 > 第二 家园形成合力四部曲(第1页)

第二 家园形成合力四部曲(第1页)

第二节家园形成合力四部曲

教育是个系统工程,由幼儿园、家庭和社会三方面共同组成,三者之间互相渗透、互相联系、互相制约。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了影响其发展最主要的是幼儿园和家庭。因此,要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家庭和幼儿园必须相互支持、相互配合,家园互动形成合力。但家园互动的实现必须首先依赖于幼儿园主动开展家长工作。在彼此尊重与理解的基础上,沟通信息,共同商讨符合幼儿特点的教育措施,相互配合完成教育幼儿的任务,这既是由幼儿园工作的任务和性质决定的,也是《幼儿园工作规程》中对教师工作的一项职责要求。家长工作是一个多层次多角度的工程。要做好这项工作是每个教师必备的基本能力和素质。

《纲要》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近年来,在《纲要》的指导下,幼儿园积极探索家园合作的有效方法。在课程认识上,大体经历了四个过程“教师拽着家长走——教师顺着家长走——教师引领家长走——家园牵手协同走”。在行走的过程中各个幼儿园也遇到了一些问题,正是这些问题和困惑促使教育工作者不断反思,促使幼儿园不断调整家园合作的方向。

一、“拽”出来的前奏

1。确定角色,明确关系,形成教育合力

我们常说: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是孩子的引导者、教育者。教师是教育者,是幼教工作的服务者。《纲要》中这样写“幼儿教师是素质教育的主要实施者,是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同时又是幼儿学习、模仿的对象。教师的人格特征、言行举止、心理健康状况以及对幼儿的态度直接影响着幼儿的发展”。可见,二者是相互合作、相互支持和相互服务的关系。

2。初步建立家园合作模式——请进来

在这个阶段,各个幼儿园热情地敞开大门邀请家长来园参与活动,试图通过丰富多彩的家园活动吸引家长,如创设家长园地、填写家园联系册、开展家长开放日活动、召开家长会等。然而,这个过程中,多数教师是以通知的形式向家长提出需要配合的要求,但并不说明配合的目的及作用,使一些家长认为每周都要帮助幼儿园完成任务才是配合幼儿园工作;还有部分教师常常随意摘抄一些家教文章张贴在家长园地中,以为让家长走进了幼儿园,让家长看到了教师呈现的有关家教的内容就是实现了家园合作,将家园合作的重点放在了形式的变化上。其实这种家园合作是浅层次、表面化的。

在这个阶段,家长对幼儿园的工作有了关注和重视,认识到幼儿教育对孩子一生发展的作用和影响。但是,各个幼儿园也都发现,家长们形式上的参与产生了很多问题。如家长在工作的同时不得不频繁应付幼儿园布置的各项任务,深感负担重、压力大;教师命令式、指令式的工作方式使家长们疲于完成任务,出现了抱怨情绪。有的家长说:“孩子上幼儿园,我们比孩子还累!”因此,家长参与家园工作的积极性逐渐消退。与此同时,教师也觉得累和困惑,常常感慨为什么在家园工作中付出了那么多精力,却还是没有收到预期的效果。

作为园长,对家园工作中家长和教师出现的困惑,一定要重视,深入分析并思考,找到问题的症结。

3。分析现存问题

结合各个幼儿园在家园合作中出现的问题,对照《纲要》,能够认识到对教师而言,主要问题是对家园合作的内涵理解不足,表现为以下几点。

(1)形式化的家园合作只是教师单向主动参与,家长被动参与其中,无法发挥主动性。

(2)家园双方地位不平等,我们以专业教育工作者自居,指令性地要求家长完成幼儿园布置的各项任务,将家长视为配合者而不是合作者,家长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3)忽略对家长需要的关注,忽略对家长的尊重。

找到问题的症结,园长和教师开始以了解家长需要为基础,努力地去尊重家长。于是,家园工作进入下一个阶段:顺着家长走。

案例1快乐的元宵节活动

元宵节当天,班中报名制作的元宵的志愿者一下子来了11位,事先只有6名家长报名,比预期的多了将近一倍,早上我从食堂拿回面粉,豆沙馅和1个盘子进活动室,家长们纷纷表示:这点儿面粉一会儿就全做完了,我想这些志愿者不仅仅是来干活的,可以让他们体会当老师需要的智慧,真切感受孩子的真诚、进步与自信。于是我心里盘算着要把制作元宵变成一次与元宵有关的教育活动。

首先,给“老师”布置任务,简短地和11个家长说:“大家现在都是和我一样的老师了,所以要对孩子进行自我介绍,让孩子一下子就记住你。还要想一个小朋友能猜出的元宵节灯谜。”随后,老师们开始练习台词了。教育不是说出来的,只有做出来才能享受那份快乐。当11名老师站在前面,有的介绍自己是树叶老师,并指指衣服上的树叶图案;有的介绍自己是眼镜老师,并摘下眼镜挥挥手;更好玩的是,棠棠爷爷介绍自己是螳螂老师,并用动作示意,孩子们哈哈乐了起来,爷爷也很自豪地冲棠棠招招手。元宵制作活动最后,我让孩子们再次一一说出他们是什么老师,当孩子们把11名老师的名字都说下来,老师们情不自禁地鼓掌称赞,脸上满是喜悦。

其次,让“老师”想细节,一名奶奶问我:“老师,我们怎么做元宵呢?”我郑重地说:“今天你们是老师,我只拍摄精彩瞬间留下照片给你们哦!”我简单介绍了有7组幼儿,每组5人,共有14个盘子,于是一一爷爷提示大家把面分7份和好,并把豆沙馅包装剪一个小口,他负责挤豆沙,其他几位负责沾面粉揉成小球球,方便幼儿直接包进去。在演示包元宵的环节,一一爷爷的小创意被一位奶奶称赞,爷爷笑着和孩子们说:“方便小朋友,爷爷就开心了。”从孩子的角度思考怎样做,一一爷爷的小创意实在太棒了!

最后,让孩子表示谢意。元宵制作完毕之后,孩子们搬着小椅子来到睡眠室,11名老师帮着收拾完活动室后也走到睡眠室。我们小小的告别或是致谢环节开始了,我问道:“你今天有什么感受?”孩子们或开心或紧张或担心,童言稚语逗得老师们哈哈笑,我继续问:“你们有什么话对老师们说的吗?”孩子们纷纷说感谢的话,有一个小朋友说:“因为你们的到来,才让我们今天过得更愉快。”让在场的老师竖起大拇指,之后我让孩子们每人想一句祝福老师的话,每一个孩子说完,老师们都报以热烈的掌声,孩子们的感谢就是给老师们最好的礼物。

请家长来当志愿者是每学期都有的活动,让家长真正当一次老师,发挥所长,享受孩子们尊敬的目光和真诚的赞扬,不枉老师的称号,下次参加活动时也会动力满载。

二、“顺”出来的精彩

顺,即顺从家长的需要,顺从家长的要求。

幼儿园开始将家长摆在了合作者的地位,力图通过多种方式了解家长的需要,了解家长对培养孩子、家园合作方式等方面的想法,努力尊重家长。幼儿园通常采用问卷调查、家访、座谈会等形式征求家长参与家园活动的意愿,尽量在家长方便的时间内、以家长能接受的方式和能理解的内容作为家园共育的内容。在这个阶段,各个幼儿园也发现了很多问题,主要是家长对幼教的认识、了解,对教育目标的理解参差不齐,大部分家长受应试教育育儿观念的影响,将知识技能的学习放在了首要位置,希望在家长开放日活动中,看到的是孩子学习知识技能的过程。于是,幼儿园里的开放活动多以观摩幼儿的数学课、英语课等形式进行,以为顺从了家长的需要就是对家长的尊重。

用真诚的态度尊重家长的需要,听取家长的建议,顺从家长的要求,在这个过程中出现了三个变化:家园合作有了一些实效,家园关系更加融洽了。家长认识到自己的教育责任,愿意参与幼儿园的活动,积极性增强。但是,各个幼儿园也清醒地看到了存在的问题:过分顺从家长的需要,导致偏重孩子知识技能的学习,违背了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幼儿特有的学习方式。更使家长误认为早期教育就是知识教育,偏离了《纲要》的基本精神和我们的培养目标。这些现象引起了各个幼儿园的思考,家园合作到底应该带给家长什么?带给孩子的发展究竟有哪些?幼儿园、老师和家长的责任分别应该是什么?什么样的家园工作才能落实《纲要》的精神?

对照《纲要》,各个幼儿园发现此阶段的家园合作没有把握好尊重家长和保证孩子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和尺度,表现为三多三少:多了对家长需要的过度重视和满足,少了对幼儿全面发展的关注;多了对幼儿知识技能的传递,少了对幼儿社会性、情感、能力的培养;多了在教育内容和培养目标上对家长的顺从,少了作为教育工作者应有的专业引领作用。这样的“顺”没有立足于孩子的发展,忽略了教育机构的责任。作为幼儿园教师应该肩负起专业引领的作用,促进家长观念的转变。

案例2微信心连心,家园手牵手

微信,一种新的社交软件,以其优秀的即时性和便捷性迅速吸引了亿万手机用户。新时期的家长工作可以用微信当作交流的载体,与家长沟通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一起来和我走进“小一班微信群”。

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