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激发兴趣开始,引导幼儿学会阅读的方法,其目的就是使幼儿能够独立阅读、自主阅读,为其进入真正的阅读做好准备,使阅读发挥出伴随其一生的重要作用。
1。让幼儿在实践与体验中,学会自主的选择
多年的研究实践使我们清楚地认识到:孩子独立、自主阅读的能力,不是教师、家长“教”出来的,而是孩子们在大量的阅读实践活动中、在一次次的阅读体验、在一个个的阅读感悟中,主动选择、吸收获得的。正是在这样的过程中,孩子们有了自己的分析与判断能力,逐步形成了自己的阅读方式与习惯,掌握了自主选择的主动权。
我曾与一位具有较高的学术造诣和深厚的文学功底以及独到的观点视角的教育专家,交流探讨幼儿的早期阅读问题。他的答案与我们的观点不谋而合:小时候,家里兄弟姐妹多,父母忙于工作,有谁来指导你阅读!无非是见大人看书、哥哥姐姐看书,而家里的确是有不少书。没有人告诉你,该看什么,也不知道要看什么,就是拿来就看,看得多了,也就慢慢懂了、明白了,慢慢地学会了筛选与选择。多看、多想、多用,不仅学会了用书,更重要的是学会了悟书……
2。让幼儿在理解与思考中,建立阅读的自信
“培养成功的阅读者”还在于每一次阅读后所获得的成功感。这种成功感的前提是理解,而反复的思考将这种成功又推向了更高的层面。成功,尤其是独立阅读的成功,对于幼儿来讲,是继其阅读兴趣之后的更为强大的、更为持久的动力,它使得孩子们在一次次的读懂之后,获得积极的自我评价,从而建立起独立阅读的自信心。
阳阳喜欢看书,而且非常专注。每每看到有趣之处,她能咯咯咯的笑出声来。此时的打断是对孩子的一种影响,所以我往往会等到她阅读结束时或是其他时间再询问,她会绘声绘色地告诉你她的所见所想。她看懂了!突然有一天,阳阳问我:“你说孙悟空本事大吗?”我一愣:这小鬼头,脑袋里又在想什么?我反问了一句:“你说呢?”她认真而肯定的答道:“孙悟空可笨了!”这一惊可不小,我长这么大,第一次听到这样的说法,而且是从一个5岁多孩子嘴里说出来的。“为什么?”我紧接着追问了一句。“他除了打死了白骨精,其他的都是找别人帮的忙!”“谁告诉你的?”我想知道答案。“我自己看的!妈妈给我买的书,我可喜欢看了,都看了好多遍了,都能讲出来。”“你真棒,能有自己的想法和看法。”我能看到她眼中的自信与自豪。我相信,这份自信与自豪,来自于孩子的独立阅读和深入思考,来自于她对自己的评价,来自于成人的肯定与赞扬。
二、3~6岁幼儿早期阅读的基本特点
幼儿的思维主要是具体形象思维,幼儿早期阅读能力的发展也具有这样的特点,图画书主要通过图画形象来传递信息,儿童在阅读图画书时将看到的画面和听到的成人讲述相结合,表现出先认识具体的事物或形象,再认识事物或形象之间的关系的整体趋势。
(一)阅读偏好:由简到繁,由喜欢指认单个物体到探索复杂线索情节
随着幼儿感知力、观察力、理解力、想象力等与图画书阅读有关的心理能力的发展,幼儿在阅读方面的喜好也有一定的变化,这是由幼儿认知事物的过程所决定的,他们从认识单个的、相互独立的事物到发现事物之间的联系。因此,在阅读时,他们喜欢从指认单个物体,到喜欢探究复杂的故事情节。
1。从单图到多图
从选择的图书看,小班幼儿喜欢色彩鲜艳、主体形象突出、以单幅图居多的图画书,最好是图画书中的物体和形象是他们所熟悉的,故事语言的重复性强。进入中班以后,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开始喜欢有一定故事情节,画面较丰富的图书,尤其是内容与本人生活经验相关,与自己熟悉的动画片形象有关的图书,尤其受他们欢迎。到了大班,喜欢阅读需要推理、判断等思维因素参与的图画书的趋势愈加明显,情节更为复杂,需要动脑思考和探究,科普性和益智性强的图书受到了他们的欢迎。
2。时间从短到长
小班的幼儿喜欢选择自己熟悉的书籍,所以他们选择同一本书的频率较高,关注图画书中突出的主体形象,阅读的时间较短,一般能看3分钟左右。而中大班的幼儿能够坚持从前往后翻完一本书,他们除了关注每幅画面的内容外,也开始关注不同画面之间的联系,因此阅读的时间较长,尤其是自己喜欢的图书,大班幼儿能持续10~15分钟左右。
(二)阅读习惯:由他律到自律,由成人陪伴到自主阅读
幼儿规则意识的形成规律是从他律到自律,因此,他们的阅读习惯也呈现出从他律到自律的趋势。
1。从被动接受到主动发现阅读价值
对小班幼儿而言,阅读亲密了他们和父母之间的关系,尤其听着成人讲故事,是他们一种接受性的学习过程,更是与成人沟通情感的一种过程。而随着幼儿对于图书、对于阅读活动不断深入的认识,他们逐步发现图书的价值、发现阅读的乐趣和作用。中班的幼儿会认识到,阅读是自己了解信息、感受好听故事的手段。大班幼儿则会更进一步地意识到,阅读是一种学习,是自己生活、学习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从阅读中,他们能够解答疑问,增长本领,把书当成了自己的良师益友。
2。从成人陪伴到养成良好阅读习惯
对图画书认识的转变是幼儿良好阅读习惯形成的基础。首先,在爱护图书的习惯上,小班的幼儿经常会把图书当成玩具,甚至会出现撕书的现象,因为他们没有意识到图画书的价值,把身边随手可得的东西都当成了玩具。而在接受图书,爱上图书之后,他们会把图书当成自己的好朋友和好老师,自觉爱护图书。其次,在阅读的方法和自觉性上,也呈现出从他律到自律的转变趋势,小班的幼儿要和成人一起读书,被动地接受成人的提示,学会如何翻阅图书。中班的孩子已经基本掌握阅读的方法,在成人提示下,能够逐步养成每日阅读的习惯。自发地喜爱图书,热爱阅读,逐渐形成每天有规律地阅读图书的习惯,是我们对大班幼儿阅读习惯培养的目标。
(三)阅读理解:由偏到全,由浅入深
幼儿对于图书画面和故事内容的理解均受到其具体形象思维的限制,但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其逻辑思维能力逐渐发展,表现在早期阅读中,就是幼儿对图画书的理解更为全面和深入。
1。观察有顺序,关注更多图书信息
小班幼儿喜欢指认单个物体,他们没有明确的观察目标和顺序,经常是碰到什么就观察什么。到了中班,幼儿在成人指导下能够将前后页画面联系起来观察,并且哪怕并不识字,他们在观察画面之余,也可能开始尝试指认文字。大班幼儿对文字的关注度进一步提高,更加注重事物之间的联系,能够区分主次、有系统、有顺序的进行观察,并能发现画面细小的变化。
2。由描述到想象推理
理解画面内容时,小班幼儿以描述性阅读为主,他们能就某一个画面说出“是什么”或“在干什么”,会根据简单的画面编一句话的“故事”。随着逻辑思维的萌芽,中大班幼儿在理解画面时更侧重于想象、推理和续编,他们喜欢思考图画书中页与页转换产生的情节中断、故事结局的留白等,尝试用自己的想象力在心里构建出一个动态的、有声的、完整的世界,并用语言讲述自己的理解。
3。阅读中从被动到主动探究
就阅读中的探究表现而言,在阅读熟悉故事后,小班幼儿能回答成人提出的问题。中班幼儿则能根据具体的提问在阅读材料中探究寻找问题的答案,在成人的引导下思考同一问题的不同解决办法。大班孩子能就“问题情境”做多样性、独创性的思考和回答,能就故事情节提出疑问,积极思考并设法讨论和解决问题。
4。同化式阅读为主到顺应式阅读为主
在处理个人已有经验和阅读之间的关系方面,小班幼儿是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对图书画面进行解读的,而中班幼儿则在理解图书主要内容的基础上,逐步将其整合到自己的已有经验。大班幼儿更是开始尝试用丰富的阅读来重构自己的经验体系。
总之,在阅读理解方面,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阅读中各种思维过程越来越复杂,幼儿掌握的阅读策略越来越丰富,对图画书的理解越来越全面和深入,从开始需要和成人一起共读,到掌握相应的阅读方法,开始初步的自主阅读。
(四)阅读表达:由无序到逻辑性初步萌芽,由简单到丰富
幼儿阅读表达是指幼儿将阅读到的内容,主要以讲述、绘画、表演等形式再现出来的一种形式,它以看、听、说、画、演为主要手段,既能有效增强幼儿的阅读兴趣,又能发展幼儿的思维、想象、创造、表现与表达的能力,还反映了幼儿对于阅读内容的理解和再建构。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不同年龄阶段幼儿阅读表现的形式和内容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