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奇中文网

看奇中文网>聚焦幼儿教师专业发展从骨干到名师 > 关注点滴表现解读幼儿行为三个小班幼儿的行为观察(第1页)

关注点滴表现解读幼儿行为三个小班幼儿的行为观察(第1页)

关注点滴表现,解读幼儿行为——三个小班幼儿的行为观察

梁艳

每年九月,是幼儿园新生入园的时候。一个个从未离开过家庭的孩子,怯生生地走入了幼儿园的大门,这时的幼儿园,常常是哭声一片。孩子们的哭声牵动着许多家长的心。

幼儿与父母或其他依恋对象分离后对陌生环境和陌生人所产生的不安全感和害怕的反应,我们叫分离焦虑。每个孩子因为个性、习惯以及家庭环境的差异,分离焦虑的具体表现也各不相同。有些孩子只是表现为情绪不稳定,哭泣;有些孩子会饮食减少、睡眠不安、少言寡语;也有些孩子严重的会出现拒绝进食、身体不适等症状。

今年我即将接一个新小班,班中大部分孩子是从托班升上来的,不太会出现分离焦虑等不良情绪,但是也有七八个新入园的幼儿,他们没有集体生活的经验,往往容易产生分离焦虑的现象,面对这样的幼儿,我该采取什么样的策略来引导孩子们尽快地稳定情绪,适应幼儿园的生活呢?我的主要做法是三个步骤:先采用观察的方法,关注幼儿的点滴表现;然后判断幼儿的真实需求;最后给予有针对性的支持、指导和帮助。

一、预设目标,明确幼儿的发展方向

根据刚入园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心理需求,我在预定了“保持情绪稳定,愿意参加集体活动”和“努力做力所能及的事”这两个目标以后,又进一步把这些目标进行了细化。在“保持情绪稳定,愿意参加集体活动”的目标中我认为当孩子们“能在老师的带领下顺利进行一日活动”,又或是“能回应老师发起的交流”,再有表现出“喜欢参加小组和集体交流”,以及“能快乐的进行单独游戏”等行为时,就说明孩子们已经渐渐在适应幼儿园的生活了。在“努力做力所能及的事”的目标中,我期望孩子们“能在老师的帮助下做力所能及的事”和“有独立做事的愿望”。

二、关注幼儿的行为表现,了解孩子的需求和水平

孩子们虽然都是哭哭啼啼的,看起来没什么区别,但是仔细观察,我们也能发现孩子们产生焦虑的原因各有各的不同。我想只有了解孩子产生分离焦虑的根本原因,才能有的放矢,因人施教,帮助孩子们尽快缓解不良情绪,尽快适应幼儿园的生活。

为了更细致地观察幼儿的一日生活,我请来了资料室的刘老师,和我一起记录孩子们的点滴——晚间,我拿起今天我和刘老师共同收集的资料,一边看一边回忆和补全孩子的言语和行为。渐渐地,我看到了孩子的需求。

开学第一天忙忙碌碌,直到孩子全部离园,我的耳边还充盈着孩子们的哭喊声。虽然我看到今年新入园的这几个孩子焦虑情绪比较明显,有的一直哭着找妈妈,嗓子都有些哑了;有的孩子不吃饭、不午睡;还有的孩子背着小书包一直坐在门口,谁叫也不理;更有小朋友把脾气发在小伙伴身上。但是,我也看到了伊诺躺在小**甜甜地睡着了,已经接近我所期望的“能在老师的带领下顺利进行一日生活”了;竞竞已经能接受老师的安抚,开始对老师产生依恋,比较接近“能回应老师发起的交流”了;我也找到了思义哭闹的原因。这都为我制订下一步的教育策略提供了支持和依据。

三、采用适当的办法,缓解孩子的分离焦虑

在这方面,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尊重幼儿的心理需求,保留在家的生活习惯

通过2~3天对伊诺的观察,我发现孩子一直抱着娃娃不撒手,如果让她离开娃娃她就会哭闹起来。我分析她对自己熟悉、喜欢的物品有依恋,我想针对这部分幼儿,入园初期要关注孩子的心理需求,允许孩子保留一些在家的习惯,帮助她顺利开始幼儿园的生活。

(二)采取既帮且教的方法,提高自我服务能力

思义在家的时候还是用奶瓶喝水,大小便都是使用便盆。来到幼儿园以后,由于不会使用杯子和蹲坑等,自我服务能力方面的欠缺,造成了一定的心理压力,所以来园时哭闹现象比较严重。我想针对这个现象,一方面要尊重孩子在家中的生活习惯,在一定时间内让孩子继续用奶瓶喝水,蹲便盆大小便,避免因此产生焦虑的情绪;另一方面要采取“既帮且教”的教育方法,教给孩子正确地用杯子喝水和如厕的方法,同时在给孩子倒水时采取“少倒多添”的策略,减少孩子的心理负担,让孩子逐渐适应幼儿园的集体生活。

(三)引导幼儿产生对教师的依恋,减少和父母分开的焦虑

从将近一周对竞竞的观察中,我发现孩子渐渐对自己喜欢的教师产生依恋,这是她顺利开始幼儿园生活的基础,在和老师互动的过程中,由喜欢老师组织的活动到顺利进行一日生活环节不是容易得多吗!

在观察孩子一日生活环节的过程中,我采用了“拍照片”“录像”“用小纸条记录”等观察方法,在有目的、有意识、有计划地观察孩子过程中,我发现了很多我平时忽略的内容,这些记录向我展示了孩子的进步和发展,能够让我更加客观地去分析孩子的发展水平,找出适宜的教育策略。教师在教学活动或幼儿自由游戏与活动中,观察幼儿是否出现了与预定的目标有关的表现,将其记录下来,写上日期,并加上对其意义的说明是非常有意义的,因为这样可以让我们更加深入的了解和解读幼儿行为背后的含义。

附件一:对伊诺的观察记录

1。对伊诺的观察记录1

2。对伊诺的观察记录2

3。对伊诺的观察记录3

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