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奇中文网

看奇中文网>聚焦幼儿教师专业发展从骨干到名师 > 幼儿美工区活动专题研究(第1页)

幼儿美工区活动专题研究(第1页)

幼儿美工区活动专题研究

陈晶

一、美工区环境现状调查

最近,几位老师都感觉到美工区“材料丰富,但使用频率不高,幼儿作品形式内容简单”,为了深入了解和研究美工区,我们采取现场观察的方法进行了调查。

一周之内,我们走访了六个班级,详细记录了各班级美工区的所有环境、材料。为了让记录更清晰,我们还将美工区的环境分成了几个类别:墙饰、重点材料、辅助材料、工具和其他。其中,重点材料是指教师赋予了一定创作内容,有指向性的材料;辅助材料是指没有明确的创作提示或要求的材料。

记录结果收集来之后,我们首先统计了各班级美工区材料的种类,两个小班都是19种,中大班都在30种以上,可见每个班级的美工区材料都很丰富。

此外,在记录和统计中我们还发现,各班级美工区不仅材料丰富,而且所有材料的投放都蕴含了教师的教育意图:墙饰是近期创作重点的反映;重点材料是教师针对近期教育目标、重点精心思考和投放的;辅助材料虽然比较开放,但教师也希望它们能为丰富幼儿的创作提供帮助;工具是美术创作的重要材料,各个班级中多样的工具也反映了教师对幼儿各种创作活动的支持。

为有效激发和促进幼儿的美术创作,教师们还创设了很多具有启发性和支持性的环境,其内容和呈现方式有以下三种。

(一)提出一个创作主题,激励幼儿围绕主题选择材料进行创作

大三班在活动区背景墙上布置了由“包装上有什么”和“怎样用彩泥制作包装图案”两部分组成的“包装DIY”墙饰,引导幼儿为包装设计和制作图案;小三班以装饰瓶子为主题,利用柜子后面布置了“瞧我装饰的瓶子”的展示墙;中四班以动物为创作主题,利用窗台布置了摆放立体制作的“动物展示台”,并提供了一个供幼儿展示与动物相关的平面作品的画架……

(二)结合近期教育目标,提供结构化的材料

中三班提供了学习穿编的系列材料,每个小班都有练习涂色和剪的系列材料等。它们都是将几种相关的材料放在一起形成一份一份的材料,每份材料可以完成一种作品。为了突出这些材料,有的班级还创设了一些提示性环境,如将用这些材料完成的作品拍成照片钉在材料边的墙上,将活动名称的图卡、字卡对应呈现在材料边,引起幼儿的关注。

(三)针对某一材料或技能创设支持引导性环境

大四班活动区背景墙创设了“怎样制作拉手小人”的墙饰,引领幼儿学习剪拉手小人;放置纸杯和纸盘的材料筐边上写上了启发性问题“想一想、试一试,它们可以做什么”;窗台上布置了一个展台,上面摆放着孩子们和家长一起制作的钟表,并有一行提示语“我们一起做钟表”。

通过对美工区环境的调查,我对我园美工区环境的现状得出以下结论:一是材料丰富、品种多样;二是蕴含丰富的教育内容;三是已具有一些为幼儿与材料互动以及进行美工创作所提供的环境支持策略。

对美工区环境的调查更激发了我们观察、了解幼儿与材料互动的情况的兴趣:这么多的材料,孩子互动的频率怎么样呢?我们目前的环境支持策略有效吗?不同年龄班幼儿与材料互动的情况一样吗?带着一系列问题,我们决定走进美工区去观察、了解幼儿的活动情况。

二、幼儿与美工区材料互动情况现状调查

为了解幼儿在美工区活动时与环境互动的情况,我们对各班又进行了两次幼儿活动情况的现场观察。在现场观察中,教师们以旁观者的身份观察和记录幼儿的活动情况,包括选择的材料、活动的内容和完成作品的情况等。

对幼儿活动的调查显示,幼儿在美工区的活动主要分为两类:围绕教师教育意图开展的活动和以幼儿意愿为引导开展的活动。其中,围绕教师教育意图开展的活动又有三种。

1。主题性活动,即围绕环境中提出的创作主题自己选择材料和方式进行创作

在“动物”的主题下用纸盒、彩泥、绘画等方式表现动物形象;在“设计包装图案”主题下用彩泥、彩纸等为瓶子设计和制作包装图案等。

2。结构性活动,即利用教师提供的有结构的材料进行创造性表现或技能练习

在画有大熊猫的底纸上涂色;将教师画好的梳子轮廓剪下来;将小正方形折成花心之后粘贴在向日葵的底纸上等。

3。专题性活动,即围绕环境中提出的重点创作内容进行创作

剪不同的拉手小人与活动区背景墙互动等。

将这三类活动与环境创设调查的结果对比,与教师围绕重点教育内容创设的三种支持性环境非常契合。可见,提出重点内容、准备有结构性的材料、创设支持性环境等策略对幼儿的美工区活动是有帮助的,可以有效引发幼儿与材料的互动。

同时,我们对幼儿使用的材料进行统计和分析后发现,美工区材料丰富但使用频率不高,幼儿作品形式内容简单。统计幼儿完成作品所需的材料,纸张、彩泥、彩笔、剪刀、胶棒使用频率最大,几乎每个班级的每次美工区活动中都有幼儿使用;一些好粘贴的辅助材料,如即时贴、小亮片、彩纸等也会有幼儿用来装饰作品,且没有班级和年龄的区别;而稍大型的主体材料的使用明显因班而异,有相关创作主题的班级,孩子们就会选择(如在“用什么装饰”的主题引领下,孩子们就选择了用瓶子进行装饰),但没有创作主题的班级,就没人选择了。可见,幼儿在美工区活动中使用的材料还是很局限的,与之前调查的各班级美工区材料总数相比,所占比例不足四分之一,大多数材料都未被使用。

为避免以偏概全,我们又对全体教师进行了调查访谈,请他们回顾自己班级幼儿美工区活动的情况,真实客观地将本班美工区材料按幼儿经常互动、偶尔互动、很少互动进行列举。结果与调查基本一致,日常的美工区活动中孩子使用材料的情况和比例也大致如此。并且,教师们都能说出自己班级中好几种几乎不被使用的材料,其比例也并不小,比如羽毛、果壳、塑料药丸盒、瓶盖等。

通过前期调查,我们了解到美工区环境材料丰富,但能有效引发幼儿互动的材料并不多。

三、影响幼儿与美工区环境材料互动的因素研究

“为什么美工区里材料那么多,可幼儿经常使用和互动的材料并不多呢?”探寻影响幼儿与美工区环境互动的因素是找到答案的前提。

因此,怀着一探究竟的好奇,我和老师们对影响幼儿与美工区材料互动的因素又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

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