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低速流动(速度小于0。4倍音速)时,可以认为空气不会被压缩,即流动过程中密度不变:
VA=常数
这就是低速气流的连续方程,去掉了空气密度,将流过流管截面的空气质量变换成了空气体积。从连续方程可知,稳定的低速气流在单位时间内流过流管任意截面的体积相等。换一句话说,流管截面积小的地方,气流流速大;流管截面积大的地方,气流流速小。水流也一样,我们可以看到稳定流动的河流中,河道狭窄(截面积小)的地方水流湍急(流速大),河道开阔的地方水流平稳。夏天人们在过道中乘凉,感觉风很大,也是这个原因。
随着流管截面积变化,不仅气流的速度会发生变化,气流的压力也会相应发生变化。气体流动速度与压力之间的关系,可通过如图2-21所示的实验结果来说明。当试验管道中的气体静止时,管道中各截面的气体压力都相同,都等于当地大气压,测压玻璃管中的液面高度都一样(见图2-21A)。当气流稳定、连续地流过试验管道时,通过连续方程可知,截面积大的地方流速小,截面积小的地方流速大。同时,在测压管中的液面也发生了变化,液面普遍升高了,但截面积小的地方液面升高较多,截面积大的地方液面升高较少(见图2-21B)。这一实验表明:截面积大的地方气体流速小、压力大;截面积小的地方气体流速大、压力小。
图2-21流速与压力的关系
“流体力学之父”丹尼尔?伯努利研究了上述实验,并于1738年总结出著名的伯努利定理(也称伯努利方程):
将连续性原理和伯努利定理结合起来,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流体稳定的流过管道,在管道截面积小的地方,流体的流速大、静压(压力)小;在管道截面积大的地方,流体流速小、静压(压力)大。
三、飞机升力的产生
飞机的升力主要靠机翼与空气有相对运动产生。和空气有了相对运动,机翼为什么能够产生升力呢?这还和机翼的形状有很大关系。
机翼的剖面形状叫做翼型。翼型的前端点叫前缘,后端点叫后缘,翼型前后缘之间的连线叫做翼弦。通常翼型的上表面弯曲程度较大,下表面弯曲程度较小甚至平直(见图2-22)。
图2-22翼型
在飞行中,飞机有一定速度,空气就会流过飞机,与飞机之间就会有相对运动,与机翼之间也就有同样的相对运动,我们把流过机翼的气流叫做“相对气流”。相对气流与飞行速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相对气流(飞行速度)与翼弦之间的夹角叫做迎角,用α表示(见图2-23)。相对气流指向翼弦下方,迎角为正;相对气流指向翼弦上方,迎角为负。
气流流过机翼的流动情况,可用流谱图直观地显示出来(见图2-24)。流谱图是由许多流线和涡流组成的、反映流动全貌的图形,类似于中学物理里面讲到的磁场图、电场图。在稳定气流中,空气质点流动的路线,就是流线。既然空气质点是沿着流线流动的,所以在流线一侧的空气质点不会穿过流线流到另一侧去,也就是说,流线不会相交。任意两条流线之间的空气都不会穿过这两条流线流到外面去,就可以把任意两条流线围成的空间看作一条流管,流管就像水管一样,把两条流线之间的空气限制在这条管子内流动。
图2-23迎角
图2-24流谱图
从如图2-24可以看出,空气流过有一定正迎角的机翼,由于机翼上表面比较突出,在机翼上表面流动空间受到机翼的挤压变小,流管变细;由于机翼下表面弯曲程度较小,流动空间比上表面大,流管较粗。根据气流的基本规律,在机翼上表面,由于流管细,流管内空气流速快,静压小;机翼下表面由于流管粗,流管内空气流速慢,静压大。于是机翼上下表面之间产生了向上的压力差,这个向上的压力差就是机翼的升力(Y),全机上下表面的压力差就是飞机的升力。升力的方向垂直于飞行速度(相对气流),升力的大小可用升力公式表示如下:
其中,V是飞行速度(相对气流速度),S是机翼面积。cy是升力系数,它是实验测得的无因次值,迎角不同、翼型形状不同,升力系数不同。
如果你看过飞行表演,你一定会被飞机的优异性能以及飞行员的娴熟技术所震撼吧。事实上,无论飞机做什么样的复杂动作,都是靠飞行员操纵飞机改变升力的大小和方向来完成的。从升力公式可看出,升力的大小与空气密度、飞行速度、迎角、翼型和机翼面积有关,但是在正常飞行中,翼型和机翼面积是不能改变的,只要飞行高度一定,空气密度我们也没法改变,飞行员只有通过改变迎角和飞行速度来改变升力。升力与飞行速度的平方成正比增大;在中小迎角下,随迎角增大,升力系数增大,升力增大(见图2-25)。
图2-25升力系数随迎角变化
相关链接
迎角,英文名字Aack,有些资料根据英文直译为冲角、攻角,英文简称AOA。它是航空领域最重要的角度之一,对飞机的受力及各方面性能都有直接影响。民用飞机在飞行中,迎角一般为一个不大的正迎角,只有军用飞机在某些特殊情况下,才会出现负迎角。
飞机的升力系数受迎角和翼型形状的影响,正常的飞行中翼型形状不会改变,升力系数就只受迎角的影响。中小迎角下,随迎角增大,升力系数增大;大迎角下升力系数的增幅减缓,到某一迎角升力系数达到最大;超过这一迎角,升力系数随迎角的增大反而减小。升力系数达到最大时候的迎角叫做临界迎角,超过临界迎角,飞机将出现非操纵性的异常现象,不能维持正常飞行,这样的异常状态在航空界称为“失速”。
四、飞行中飞机受力
图2-26平飞中的受力
从前面的讲述我们可以看出,飞机之所以能够飞行,是因为飞机在飞行中产生了克服重力的升力。而从升力产生的原因来看,并没有提到发动机,而大家都知道,发动机是飞机的心脏,任何一架飞机都离不开发动机,既然产生升力与发动机无关,那发动机在飞行中到底起什么作用呢?我们就得从飞行中飞机的受力谈起。
以平飞为例,飞行中,飞机有一定速度,才能产生足够的升力来克服重力,但飞机以一定的速度在空气中穿梭,空气也会产生阻碍飞机前进的阻力,这就需要发动机产生向前的推力(拉力)来平衡阻力,保持速度。平飞中飞机的受力如图2-26所示。
根据阻力的产生原因不同,低速、亚音速飞行时阻力可分为摩擦阻力、压差阻力和诱导阻力三种。在跨音速、超音速飞行时,还会产生激波阻力。
相关链接
飞行速度与飞机所在高度音速的比值叫马赫数或飞行M数,简称M数。根据飞行M数可将飞机的速度分为低速、亚音速、跨音速和超音速。
低速是指M数小于0。4(也有说0。3),低速时可以认为空气不可压缩,即空气流速减小、压力增大时,不会将空气压缩,使之体积减小密度增大;空气流速加快、压力减小时,空气也不会膨胀,使之体积增大密度减小。也就是空气的密度不随速度变化而变化。这仅仅是一种假设,实际上速度变化引起压力变化,会导致空气密度发生改变,但在小M数下,密度变化量很小,可以忽略不计,才有了这样的假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