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奇中文网

看奇中文网>民航概论知识点总结 > 第四 空港的发展和规划(第1页)

第四 空港的发展和规划(第1页)

第四节空港的发展和规划

一、空港的容量

空港的容量是指空港在给定的时间中能处理的交通量,可用飞机的起降架次或旅客的流量来衡量。容量有名义容量和实际容量之分,名义容量是指不考虑飞机的延误,即飞机一架接一架地起飞或降落,单位时间所能允许的起降次数;实际容量指的是在规定出飞机由于空港条件而延误的时间限制后,空港所能允许的运行架次。

如果允许航班延误的时间越长,空港能处理的实际容量就越高,如果允许延误时间无限长,实际容量就会接近名义容量。但实际工作中所允许的延误时间有一定限制,实际容量和名义容量的差距就较大。名义容量是就空港性能而言所能达到的最大容量,实际上除了抢险救灾或军事行动,机场不会处理这么大密度的航班量。

小贴士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8。0级特大地震,民航、空军、陆军航空兵出动了大量飞机参加救援行动。其中部队出动飞机4560架次,民航业调集了30架直升机和大量的运输机参加了救援。救灾期间,成都双流国际机场每天保障和抗震救灾相关的急救飞行航班在100架次以上,使得双流机场的航班往来架次从原来的每天500架次,达到每天600架次的历史最高纪录。

二、影响容量和延误的因素

影响容量和延误的因素在不同时期、不同时间是在变化的,主要的影响因素有5类:

(一)飞行场地的性能

跑道、滑行道、机坪等的停放和通过飞机的能力,对空港的容量影响较大,如首都国际机场新增了第三跑道和航站楼后,空港的容量大大增加,旅客容量由原来的2700万人次提高到6800万人次,如果一个城市有多个机场,容量也会大幅度增加。但飞行场地性能所决定的空港容量,在一段时间内是相对固定的。

(二)空港空域的情况

空港空域情况有两方面含义,一方面是空港空域的大小、形状等基本情况;另一方面是空港和邻近机场有无相互干扰。如在汶川地震的救援工作中,成都周边军用、民用机场同时参与了救灾活动,空中交通非常密集,每个机场起降的飞机活动情况都受到其他机场的影响。

(三)空管的因素

为确保飞行安全,空中交通管理对飞机的间隔有严格的规定,为了确保合理的间隔,合理地利用有限的航线资源,必须对飞机的起降时间、进离场通道加以限制,为避开噪声敏感区或按空中走廊通行也会造成进离场时间的增加,从而减小空港的容量。

(四)气象因素

气象条件的变化会迫使空港改变进离场程序,严重时甚至关闭空港。高纬度地区的空港冬季受冰雪影响较大,冬季多雾地区的空港受大雾的影响也经常造成航班延误,夏季的强对流天气会造成许多空港暂时的关闭。

(五)使用量的影响

使用量越大的空港,稍有不正常就会造成很大面积的延误,对空港的容量产生严重影响。相反,使用量小的空港,航班不正常时能较方便地处理,带来的延误影响并不大。

三、减少延误和增加容量的方法

减少延误和增加空港容量是密不可分的,办法可分为增加硬件和改善管理两大方面。增加跑道、候机楼等设施,甚至是兴建新的空港等硬件,会让空港的容量大大提升。改善管理提高空港的利用率,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大空港的容量,具体的方法有:

(一)空港分流

在许多中心城市周围,除了依托该城市的大型空港,还分布着一些邻近城市的空港,这些空港离中心城市距离也很近,但由于地理位置和使用差别,造成利用率并不高。在使用中,可以把这些空港利用起来,当中心城市空港繁忙时,让一部分航班在这些空港起降,再通过便捷的地面交通往来中心城市,可大幅度地提升空港的容量。

(二)限进港飞机类型

类似于空港分流,在大型空港只允许高速、大型飞机进港,将起降和进离场占用时间同样多、但运量相对较小的中小型飞机,还有一些占用时间更多的低速通用航空飞机安排到不太繁忙的小型空港,让大型空港只保障运量大的大中型飞机,将会使空港的容量有所提升。

(三)分配限额

把空港较繁忙的时间段进行限额分配,按一定规则分配给使用该空港的航空公司,航空公司为了自身利益,自然会进行机型、航线的调整,有利于空港在繁忙时段尽可能地提高容量。

(四)利用经济杠杆控制需求

空港可将收取航空公司的起降费与时间段联系起来,实行空港繁忙时间段起降费上浮、闲暇时间段起降费下调的措施,或者直接将各个时间段采取拍卖的方式将使用权卖给航空公司。使用经济手段控制,可以有效地减轻高峰时段的拥挤,使空港资源利用更加合理,同时还能给空港增加收入。

四、空港发展面临的问题

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