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奇中文网

看奇中文网>老年服务伦理与礼仪教材 > 任务九 掌握行礼方式(第3页)

任务九 掌握行礼方式(第3页)

微笑可以传播友好,一般用在与不相识者初次会面,也可以用在同一场合经常见面的老朋友身上。

4。欠身致意

全身或身体的上半部分在目视被致意者注视的同时,应略微向上、向前倾斜。这是对他人恭敬的一种表现,可以向一个人或者几个人同时欠身致意。

具体方法:身体上部微微前倾,幅度在15°以内。

致意规则:男士应先向女士致意;年轻者应先向年长者致意;下级应先向上级致意。在行非语言致意礼时,最好伴以“您好”等简洁的问候语,这样会使致意显得更生动、更具活力。

拓展阅读

一、中国古代见面行礼方式

中国自古就有“礼仪之邦”之称。在行礼方式上也是十分讲究的,与人相见或举行祭祀时,为了表示礼貌和敬意,行礼时要长幼分明、尊卑有别。现将古代通行的行礼方式列于后。

作揖,是古代通行的不分尊卑的相见礼。行礼时,身子略弯,双手合抱高举,自上而下延至胸前止。如《儒林外史》第三回:“范进方才把银子收下,作揖谢了。”

拱手,又称作“拱”,多用于对尊长。行礼时,身体略俯,两手合抱在胸前。合抱时,通常是右手握拳左手则包在外。如《论语·微子》:“子路拱而立。”若遇凶丧之事,则左手握拳右手包在外面。

叉手,两手交叉,犹拱手的一种行礼方式。如《西游记》第五十九回:“行者叉手向前,笑道:‘嫂嫂切莫多言。老孙伸着光头,任尊意砍上多少,但没气力便罢。’”

唱喏,给人作揖时并同时出声致敬。如《水浒全传》第二回:“李吉,你今后有野味时,寻些来。李吉唱个喏,自去了。”

请安,即“问安”,通常用于下对上或平辈的礼节。女子请安为双手扶左膝,右腿微屈,身体往下蹲,口称“请某人安”。如《红楼梦》第七回:“这会子请太太的安去。”

打千,是清代满族男子向人请安的通行礼节。左膝前屈,右腿后弯,上体稍向前俯,右手下垂,是一种介于作揖、下跪之间的礼节。如《红楼梦》第八回:“因他(指钱华)多日未见宝玉,忙上来打千儿请安。”

叩头,俗称“磕头”。跪下后俯首至地,以额叩地行礼,是旧时最敬的行礼方式之一。如《史记·滑稽列传》:“皆叩头,叩头且破,额血流地,色如死灰。”

长跪,多用于对长者或尊者。行礼时,双膝着地,上身挺直,以示庄重。如《孔雀东南飞》:“府吏长跪告:‘伏惟启阿母,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

拜手,古代男子跪拜礼之一,多用于对尊长。行礼时,先跪下,两手拱合,俯头至手与心平,而不至地故称,亦叫“空首”。如《列子·仲尼》:“颜回北面拜手。”

手拜,古代女子跪拜礼的一种。行礼时,先跪下,两手先到地,然后拱手,同时头低下去,到手为止。如《礼记·少仪》:“妇人吉事,虽有君赐,肃拜;为尸坐,则不手拜,肃拜。”

顿首,跪拜礼之一,是下对上的行礼方式,主要用于对尊长。行礼时,先跪下,拱手至地,且引额触地,旋即抬起头,因其头触地时间较短故称顿首。如《周礼·春官·大祝》疏曰:“顿首者,为空首之时,引头至地,首顿地即举,故曰顿首。”有时亦用于书信的开头或结尾,以表示敬重之意。如丘迟《与陈伯之书》:“迟顿首,陈将军足下无恙,甚幸甚幸……一丘迟顿首。”

稽首,是古代跪拜礼中最庄重的一种行礼方式,主要用于拜君王或最尊者,行礼方式与顿首相同,但头触地停留的时间比顿首要长些。如《聊斋志异·劳山道士》:“薄暮毕集,王(生)俱与稽首,遂留观中。”

稽颡,古代跪拜礼之一。行礼时,屈膝下拜,以额触地,多用于居丧答拜宾客或请罪、投降时行此礼。如《汉书·李广传》:“若乃免冠徒跣,稽颡请罪,岂联之指哉!”

二、古代女子的行礼方式

古代汉人女子的万福礼分大礼和常礼。

大礼:两手平措至左胸前(右手压左手),右腿后屈,屈膝,低头。

常礼:右手压左手,左手按在左胯骨上,双腿并拢屈膝,微低头。一般性礼节,只是右手压住左手。

拓展训练

分组练习四种基本的行礼方式,掌握主动者,时间把握,幅度把握,请同学们分两两小组进行练习。

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