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老年服务工作人员来讲,除了具备必要的专业技能之外,还需要良心来进行相应的调节。这种调节作用不仅受社会道德水准的影响,也与社会经济政治发展水平息息相关,当经济政治发展到一定水平,社会道德与历史发展便能够相互促进、相互影响。同时,老年服务工作人员的敬业精神、工作状态与职业技能关联度不大,更多的是受到职业道德、社会义务的约束,所以说良心是一个人是否选择、坚持老年服务工作的一个调节因素。
(二)良心对老年服务从业人员的服务质量有监督和评价作用
在中国的道德观念中,自古讲究“做人要有良心”“做人要问心无愧”,说的就是一个人无论品质高低,都要固守良心底线,如果底线失守,就会遭人唾骂。作为道德主体的个人是这样,企业组织也是这样。作为老年服务从业人员,其工作效果和服务质量更要接受社会的监督和评价,接受良心的检阅和洗礼。
(三)良心对老年服务从业人员的道德服务全程具有自律作用
行为个体在履行相应职能职责时,会受到良心的约束制约,在此基础上,良心也指引着行为主体做出正确的决策,并对行为主体开展有效的监督督促作用。在个体行为开展前期,良心会对其行为进行评价,以确定是否应该进行该项活动,当个体行为与良心准则趋同时,会驱使行为主体在道德感召下进一步做好相应工作。在个体行为开展中,良心会客串着监督作用,对个体行为是否符合道德规范进行有效监督。在个体行为后期,良心会对个体行为进行有效评价。所以说,良心对老年服务从业人员的道德生活起着自律作用。
拓展阅读
孝子之养也,乐其心,不违其志。——《礼记》
孝有三:大尊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礼记》
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论语》
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惟其疾之忧。”——《论语·为政》
父母之所爱亦爱之,父母之所敬亦敬之。——孔子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孟子
拓展训练
河南洛阳43岁男子何红涛骑摩托车带72岁父亲旅游,历时6年,行程6万公里,足迹遍布省内外,近日其孝举经当地媒体报道后引发社会关注。7月11日,记者采访获悉,带着父亲游遍中国是何红涛的梦想,他坦言:父亲年龄大了,种一辈子地不容易,趁着还能走动,出去转转看看,尽孝没有标准,在于心,不在钱多少,但要趁早。“老人想去哪儿,我就带他上哪儿,不能留下遗憾!”
11日,记者在洛阳市洛龙区李楼镇向阳村一普通农家小院见到这对父子时,何红涛在修理摩托车,老人正在跟邻居们聊天,讲到外出旅游的情景,脸上溢满了自豪和幸福。见到记者来,老人起身招呼。记者跟随老人穿过陈设简陋的客厅,走进房间,眼前豁然一亮,只见房间三面墙上贴满了旅游纪念照片,大部分都是老人自己的,偶尔也有父子俩的合影,其中有不少还经过专门放大处理。
“你看,这是在西安照的,这是在天津,这是在黄山,这是在北京天安门……”老人指着照片一一介绍,表情十分沉醉。老人说,自己种了一辈子地,从来没想过会外出旅游,最近几年,托孩子的福,自己去了不少地方,看了不少好景。“活了大半辈子,哪出过远门啊,还到天安门,感觉远到天边了,呵呵!”
老人介绍,原来儿子何红涛做小生意,2008年进工厂,虽说只是普通工人,但假期稳定,从那时候起,每年都会带自己出去旅游。自己晕车厉害,出门不能坐车,儿子就买了一辆配置好的摩托车,带着他去。有时候是冬天去,天冷,他心里高兴,也不觉得冷。
“不冷,不冷,心里热乎。坐车不中,光晕,坐摩托车好点。走到哪儿,看到哪儿,喝点水吃点饭,歇歇再走,天黑了就住店。”说起旅游的日子,老人感觉十分得劲。
看到父亲高兴,何红涛脸上也乐开了花。他说,自己专门加固了摩托车座和靠背,一路上车速不快,跑半个小时,就停下来,让父亲走几步,活动活动筋骨,所以,出去玩7、8天,父亲也不会觉得累。还去了很多乘车不方便去的小景点,甚至连一些不是景点的地方,父亲有兴趣看他们就随时停下来,很自由。
“父亲已经70多岁了,他还能活几个70多岁?辛苦了一辈子,现在我们都大了,也没啥事,趁他腿脚还灵便,就想带他出去转转看看。年龄有限制,所以事不宜迟。”何红涛由衷地说:“有的人嘴上说也想尽孝,想带老人出去旅游,但总是找理由,比如说等有时间了,或等有钱了,实际上带老人出去没有啥标准,钱多钱少都可以,不见得非得挣很多钱才行,尽孝在于心,不在钱多少,但要趁早。”
据了解,何红涛的孝顺,不仅仅体现在带着老父去旅游这件事上,而且也体现在日常生活中。平日他跟父亲没在一块住,但他每天下班,不管多晚都会去看看父亲,问寒问暖,聊聊天。这种生活上的关怀、心灵的陪伴,让老人十分受用,也让周围的邻居羡慕不已。
“恁孝顺的孩子,在向阳村估计就他一个,真是少见。没听说谁带着他爹去旅游的,他是真孝顺。”邻居何玉屏赞不绝口:“这老头有福,有个恁孝顺的孩子,俺是真羡慕。”
何红涛说,他的梦想就是带着父亲游遍中国,目前除河南境内景点外,东、西、北几个方向已经去过不少地方,下一步他们准备去江南,同时,为了更方便更安全地带着父亲出游,他将尽快买一辆新摩托车。
“天天晚上伴着父亲的呼噜入眠,觉得那不但不是噪声,反而听起来很美妙……旅途很艰苦,但是我心里很踏实”“希望用这种独特的方式陪父亲,留下刻骨铭心的记忆”“老人想去哪儿,我就带他上哪儿,不能留下遗憾”……带着父亲旅游途中,只有小学四年级文化程度的何红涛在日记里写下了很多感受、想法。短短数语,是无声的诺言,更蕴含真情万千。
请问:
1。在案例中,何红涛说:“尽孝在于心,不在钱多少,但要趁早。”你对这种观点怎么看?
2。人们常说“百善孝为先”,如果让你来宣传何红涛的故事,你会用哪几个词语,为什么?
3。结合自己的生活,说说你将来想怎样对父母表达孝行?
请同学们分组讨论、分析,并以小组为单位展示讨论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