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奇中文网

看奇中文网>电视新闻策划的概念 > 第一 电视现场直播的前期认识(第1页)

第一 电视现场直播的前期认识(第1页)

第一节电视现场直播的前期认识

相对于其他媒体,尤其是报刊,电视新闻最大的优势是通过影像、声音、字幕、图表等多种手段,迅速、直观地再现或同步还原新闻事件。而现场直播则是最具电视媒体特色,能让电视的优势得到最充分发挥的一种传播样式。它不仅满足了电视观众对于新闻时效性的要求,使观众能够与新闻事件在时间上达成同步性,在空间上达到接近性,同时以其强烈的现场感、参与感、悬念感等弥补了观众无法亲自介入的不足。在电视媒体竞争中一炮打响的和凤凰卫视,倚重的正是大型、连续、滚动的现场直播,这些无疑是国内电视媒体学习和借鉴的榜样。

一、电视现场直播的含义

电视现场直播,是在新闻现场直接播送反映新闻事件的图像和声音,从而使新闻事件的发展和播出与受众的收看同步进行的一种电视节目播出方式。通常,直播包括三层含义。

(一)演播室直播

主要是新闻节目直播在演播室播出,即节目的制作与播出是同时进行,是相对于“录播”的一种播出形式,并非严格意义上的直播。它与录播的不同之处在于时效性的提高,录播节目的制作过程与播出分步,一般要求在播出前完成所有节目的制作与合成。而直播则不同,其截稿时间就是新闻节目的播出时间,可以做到新闻的随到随播,使新闻能在第一时间传播出去。目前,大多数电视台的动态新闻节目都已经实现演播室直播,比如中央电视台的整点新闻、凤凰卫视资讯台的正点播报等。这类直播的要素是:演播室+播报员(主持人或主播)+新闻事件。近年来,演播室直播中融入了电话连线、现场报道等元素,从而丰富了演播室的内容。

(二)现场实况转播

现场实况转播是对新闻事件的全过程进行忠实记录与传播。与演播室直播不同的是,现场实况转播是将报道地点从演播室转移到事件现场。这类转播通常没有主持人或现场记者,是对过程的录制及同步播出,比如,“两会”开闭幕式直播、记者招待会、体育比赛、文艺晚会等。这类直播的要素是新闻事件,有时有画外解说,但一般不穿插或补充其他内容。

(三)现场直播报道

现场直播报道是对在新闻现场所发生的新闻事件及新闻人物的图像、声音和记者的报道转换为电视信号直接发射、即时播出的一种报道和播出同步进行的方式。这类直播报道通常包含两种形式。一种是现场报道,往往穿插在某一演播室直播的栏目中,其要素是:新闻事件+现场记者。这种现场报道既是现场直播特别节目的重要构成,也在演播室直播类节目中作为重要形式而使用。另一种是直播特别报道,比如,“香港回归”报道、“澳门回归”报道,“国庆50周年”报道、“北京申奥”报道、“9·11”事件报道、“神五、神六、神七发射”报道等。它的要素主要是:新闻事件+现场记者+演播室主持人(+背景资料+演播室嘉宾),多种要素结合对现场的新闻事件实现全方位、立体化的报道。此处探讨的主要是后者,即现场直播特别报道类节目的策划。

二、现场直播报道的发展

电视现场直播是随着电视技术的进步而逐步发展起来的。电视发展初期,录像技术尚处于探索阶段,大多数节目是通过直播的,其他的则通过昂贵的电影胶片制作。当时的直播主要在演播室进行,基本不用于播报新闻。20世纪60年代以后,磁带录像技术逐渐成熟,ENG(电子新闻采集)方式被广泛应用于新闻制作和播出。此后,电视新闻现场直播逐渐发展起来。以中央电视台为例,我国电视现场直播报道大致经历了起步期、探索期和勃兴期三个阶段。

(一)起步期

1958年5月1日,中央电视台前身——北京电视台开播,此后由于当时特殊的社会环境以及电视技术条件的制约,新闻的现场直播极少。当年10月1日,北京电视台实况转播了国庆9周年天安门广场阅兵式和群众游行。从我国电视诞生的1958年到1978年为我国电视的起步期,电视现场直播也基本停留在实况转播的层次,题材受到极大限制。

(二)探索期

真正意义上的电视新闻现场直播是在改革开放后才发展起来的。以1983年的第十一次全国广播工作会议为标志,当时制定的“四级办台”方针,极大地推动了我国电视事业的发展。电子采访设备开始广泛运用于新闻采集,时效性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大大促进了电视新闻的发展。

在我国,直播最早是用于党和国家的重大政治活动之中的。1984年10月1日,中央电视台直播新中国成立35周年庆典活动,是中国电视有史以来规模最大、收看人数最多、转播范围最广的一次现场直播,也是第一次通过卫星向世界转播国庆盛典。

1987年3月,中央电视台对“两会”的开幕式进行现场直播,并将中外记者招待会实况录播。同年10月,中央电视台对党的十三大的开幕式和闭幕式进行了现场直播。1988年“两会”期间,中央电视台除直播开幕式外,还首次对主要领导人的记者招待会实行现场直播。之后,中央电视台对党代会、“两会”开幕式的现场直播一直延续至今。

1990年,第11届亚洲运动会在北京举行,中央电视台联合全国17个省市和北京广播学院全面报道了开、闭幕式的盛况,并转播重要项目的比赛(在所有的34个场馆中,有20个安排了转播车)。1992年,中央电视台圆满完成第25届西班牙巴塞罗那奥运会的报道任务。

1996年1月1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从录播改为直播,虽然是演播室直播,但也宣告了直播时代的悄然来临。

此阶段直播的特点是,实现了对国家重大时政活动、文体活动的直播,既满足了广大观众的收视需求,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新闻改革的步伐;同时,也为新闻直播的常态化积累了经验,在观念和技术上做了准备。

(三)勃兴期

真正标志着现场直播走向成熟并创造首次辉煌是1997年,这一年被称为“直播年”,主要进行了以下一些重大事件的直播:

3月9日,中央电视台联合黑龙江电视台、江苏电视台、云南电视台直播了“日全食——彗星天象奇观”。

3月18日,中央电视台直播了“南昆铁路全线铺通”仪式。

4月24日,中央电视台直播报道“中、俄、哈、吉、塔五国边境裁军协定签订仪式”,首次引入演播室主持人串联和嘉宾点评的形式。

6月1日,中央电视台联合凤凰卫视直播柯受良驾车飞跃黄河。

6月30日至7月3日,中央电视台连续72小时无间断直播“香港回归”,整个直播过程包含了事件主会场、事件背景以及新闻“故事”等形式。

10月28日,中央电视台直播了“黄河小浪底枢纽工程截流合龙”。

11月8日,中央电视台对“长江三峡截流”进行长达14小时的直播。

在这一年里,无论是直播的技术手段还是直播的报道形式、报道理念都有了一个质的飞跃,报道领域不断被拓宽延伸,并且这一年的直播活动为以后的工作培养了更加专业的队伍,积累了更加丰富的经验。我国的现场直播开始步入发展的黄金时期。

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