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奇中文网

看奇中文网>电视新闻策划的作用是什么 > 第四 突发事件报道的策划(第1页)

第四 突发事件报道的策划(第1页)

第四节突发事件报道的策划

我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将突发事件定义为“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突发事件报道是衡量一个新闻媒体综合实力、组织指挥水平和新闻队伍素质的重要标准之一,报道的好坏和水平的高低关系到新闻媒体的影响力和形象,甚至关系到国家的形象和社会的稳定。

毫无疑问,媒体对于突发事件的报道可以有不同形式,如现场报道、连续报道、深度报道等,但消息往往成为整个突发事件报道中的“主角”,因为消息能够突出时效性,如通过口播、字幕、现场连线和SNG(卫星新闻采集)等方式报道的简讯和快讯;也能体现完整性,如通过影像新闻、现场报道等方式报道的详讯和综合消息;还能展示深刻性,如通过影像新闻或现场访谈等方式报道的综述和新闻分析等。这些丰富的形式能使突发事件的报道呈现立体化的形态,也能使广大观众获取客观、全面、深入的信息。

一、突发事件中的电视媒体责任

电视媒体作为现代大众传播业极其重要的媒体之一,在信息传播、舆论引导等方面与其他媒体相比有着很多独特的传播手段与传播优势。面对引起人们极大关注的突发事件,电视媒体理所当然地要承担起与其地位与作用相一致的传播责任与社会责任。

(一)发生期的迅速反应与告知责任

时效性是新闻的基本特性之一,发生突发事件后,及时准确地向公众发布事件信息,是负责任的重要表现。突发事件发生后,各大媒体都在奋力争抢“第一时间”。历史上的许多“独家新闻”就是靠在时间上的争分夺秒而获得的。新华社在伊拉克战争爆发的报道中,因首发消息领先世界其他媒体10秒钟而受到广泛好评。

及时发布信息对于公众了解事件真相,避免误信谣传,从而稳定人心,调动公众参与解决事态的积极性,具有重要意义。中央电视台等媒体在对汶川地震的报道过程中,每天都会发布许多来自政府部门的信息。比如来自抗震救灾总指挥部有关人员伤亡和财政投入的数据,来自民政部门的救灾物资数量和价格的信息,来自政府官员的有关救援力量投入和救援工作进展的信息,等等。

值得一提的是,在2003年4月20日,凤凰卫视独家直播了国务院新闻办正式公布“非典”疫情真实情况的新闻发布会,显示了凤凰卫视对于突发事件独到的策划意识和非凡的策划能力:

2003年4月20日是中国新闻史上不平凡的日子。

北京“非典”疫情的真实情况,在这一天下午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正式宣布。在这场最具新闻性的发布会上,细心的人们发现,只有凤凰卫视及时进行了现场直播:人们从画面上看到,卫生部常务副部长高强表明了中国政府直面危机、不许隐瞒任何疫情的决心。

为什么只有凤凰卫视的直播?

原来,因事先被告知此次发布会不能做实况转播,各家电视台无功而弃,收拾家伙打道回府。此时,只有凤凰卫视不肯放弃。为了申请这一直播,北京节目中心副主任潘力一整天都在进行各方联络沟通,同时还留了个心眼,没有撤销预定卫星国际传送信号。而他的背后,是刘长乐与王纪言的努力。他们一直在与国新办的官员探讨直播的必要性和意义,并在最后一刻达成共识。接下来的一幕非常经典:新闻发布会开始前三分钟,国务院新闻办负责人满脸通红地冲出来问潘力:“凤凰卫视能不能直播?”话音未落,卫生部常务副部长高强已经大步流星走向主席台。即使成功垂青有准备的人,时间也还是稍嫌短了点。可就是这短短的两三分钟里,潘力迅速打通香港总部、北京电信局等几个重要环节的电话,然后笃定地告诉对方——凤凰卫视已经启动直播!

这一次,“央视”用了凤凰卫视的画面。

4月20日,既是中国直面疫情的转折,也注定是凤凰卫视打响内地抗“非典”战役的良好开端。这之后,凤凰卫视的播报战场迅速从硝烟滚滚的伊拉克,转向北京的抗击“非典”第一线。22日,新闻特别节目《宣战SARS》开播;23日,专题系列报道《新儿女英雄传》推出;26日,专家谈“非典”,走进《世纪大讲堂》;29日,正在康复中的主持人刘海若参与宣战SARS的连线播报;30日,闾丘露薇、郑浩、陈晓楠、阮次山等一批名记者、名主持人、资深评论员抵达北京;5月1日,一个空前浩大的20多人采访队伍开始纵深北京各个角落进行多层面采访。

凤凰卫视何以在每次重大新闻面前先人一步,凭什么?决策是胜利的根本。

早在4月2日,当世界还在关注伊拉克战争的时候,“凤凰”高层就已敏锐地闻到了“非典”战火的硝烟。在“凤凰”高层会议上,董事局主席刘长乐提出了“两个战场”的概念,他说:“现在有两个战场我们不可放松,一个是远的伊拉克,一个是近的非典型肺炎,这是人类的新战争,我们有责任关注它。”从那时起,“凤凰”就开始了“疫情天天报”节目。而当时,连香港卫生署也没有人想到“非典”会在香港大规模蔓延。之后,随着内地疫情的爆发,凤凰卫视节目的重点和整体报道思路已经日臻清晰了。[1]

(二)应对期的信息整合与解读责任

如果说快讯能够表明一家新闻媒体应变能力的话,那么,后续报道则能显示其报道能力和总体报道水平。突发事件处置期,媒体具有对信息的整合、解读责任,要进一步、全方位、多角度地为公众服务。突发事件发生后,现场快速反应式的报道仅仅是整个事件报道的开始,而绝不是结束。如果说在“第一时间”媒体快速反应是要让公众知道“是什么”,那么后续的深度、细化报道则要让公众知道“为什么”和“怎么办”,媒体有责任将突发事件发生的背景、细节等进行深入的采访,根据事态的发展及时报道政府处置突发事件的措施及其效果、突发事件所产生的社会危害和社会各个方面的反应等。这些后续的报道可以用权威的声音、专业化的视角让公众了解事件发生后的处理情况,加强公众的凝聚力与信心,进一步缓和紧张气氛,减轻公众的恐慌情绪。

2003年“非典”期间,当所有媒体都把目光集中在医务人员身上时,凤凰卫视把报道的目光从疫情的源头(医院),延伸到源尾(垃圾处理厂)。SARS病毒在垃圾物里存活的时间是最长的,因此那里的清洁工人都是穿防化服的。由于天太热,隔离衣不透气,还要扛着沉重的摄像机忙活,记者小魏和张煦都在现场中暑了,但当时他们不知道是中暑,只是惶恐地想:“我们是不是得‘非典’了?可是,不管是不是,我们都得把东西拍完。”凤凰卫视是第一家亲临这么危险的地方进行现场报道的媒体,垃圾厂的工人很感动。摄制组还把当时垃圾处理场因防化服不够用,洗干净重复使用的严重不科学的真实情况拍下来,并由记者在第二天的新闻发布会上把情况向北京市反映,使问题及时得到解决。[2]

(三)处置后的总结反思与警醒责任

在突发事件处置后或社会安全运行期间,媒体具有一定的总结反思与提醒责任,要总结与反思人类面对突发事件的经验与教训。突发事件处置完成后,生活开始归于正常,社会开始归于平静,人们常常在长长舒了一口气后会很快地遗忘危机的曾经发生。隐患重于灾害,从这个意义上说,平时的预防、提醒与知识普及更为重要。美国报人普利策也说过:倘若一个国家是一条航行在大海上的船,新闻记者就是船头的瞭望者。他要在一望无际的海面上观察一切,审视海上的不测风云和浅滩暗礁,及时发出警告。

突发事件发生后,媒体一方面要告诉公众他们未知、应知而想知的点点滴滴,普及科学常识,宣传优秀人物,鼓舞公众斗志,增强社会信心;另一方面,媒体还需要及时进行总结和反思,既总结媒体自身在突发事件报道中的得与失,又要发挥监督作用,反思政府与社会各界在应对突发事件时的经验与教训。

二、突发事件报道的原则

与报纸、杂志等其他媒体相比,电视媒体有着其自身的传播优势与传播手段,决定了它需要在突发事件中承担起更多的责任。除了遵循新闻报道的基本规范和职业道德准则外,还需要结合电视媒体的特点遵循以下原则。

(一)突发事件报道要更“快”

广播电视技术手段的发展,可以使信息完成同步和快速传播,这是传统印刷媒体所不具备的优势。面对突发事件,电视媒体有责任、也有义务在第一时间报道,满足观众先知为快的心理,减少公众不断扩大的猜疑与恐慌。在突发事件发生后,根据其影响的程度,机动、灵活地安排新闻插播,可以通过现场连线、口播新闻、屏幕游走字幕等多种方式在第一时间向公众告知信息,同时新闻的播报要打破传统的节目播出表式的播出方式,不要拘泥于整点新闻、午间新闻的固定播出时间。2008年1月29日,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在13:00整点新闻中第一时间播发了“中央政治局当天上午召开专门会议研究雨雪冰冻灾情”的重要消息;半小时后,新闻频道与综合频道在并机播出的直播特别节目中,迅速播出该消息,并以30分钟为段落滚动播出30余条次。通过高频次的播出,来强化事件背后的意义,使其主题更加鲜明。

一些运作成熟的广播电视传媒集团与公司,在面对突发事件时,往往能够在很短时间内做出响应,并根据事件的紧急程度,随时中断正在播出的节目,插入对突发事件的报道,通过各种方式,向受众传播现场的情况。比如,2001年9月11日,凤凰卫视于21:10在《时事直通车》中发布有关“9·11”事件的第一条消息:“美国纽约世贸大楼被袭起火。”凤凰卫视成为世界华语传媒对“9·11”事件的最早播报者。21:30,《时事直通车》结束前,主播吴小莉再次插播最新消息及现场画面,并通报观众,凤凰卫视中文台、资讯台、欧洲台、美洲台全线并机,对此事进行直播报道。21:40,凤凰卫视四个频道开始同时对“9·11”事件进行直播。

突发事件中的反应能力,已经成为衡量一个电视台、电视节目播出机构节目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因为报道突发事件,不仅仅是媒体的义务,从商业角度上说,对此快速反应,往往能赢得很高的收视率,取得很高的社会影响力,从而取得很高的经济回报和社会地位。香港凤凰卫视《突发事件直播》通过建立固定栏目、组建固定团队报道突发事件的方式,保证了其记者能够训练有素,编导、记者、摄像等各部门的配合能够更加默契,从而在面对突发事件时,能够极大提高响应能力,报道更加专业、冷静与客观,保证了节目质量。

(二)应对报道要更“深”

电视媒体自身的特点决定了它能够比传统纸质媒体报道内容更加丰富、报道形式更加多样,报道层次更加深入。广播电视可以做到夜以继日地滚动式连续播出,其庞大的节目量、丰富的品种、多样的题材、灵活的表现形式,早已获得大众的认可。

近年来,网络、手机等新媒体的出现迫使电视必须从深度上进行开掘。不是只一味地追求第一时间、第一现场,而是要深入实地,与政府、专家加强联系,运用新闻、专题节目、专家访谈、公益广告等多种节目形式对突发事件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报道。比如2003年5月3日,凤凰卫视播出大型节目《北京一日》,这是凤凰卫视5月1日组织的一次“非典”特别报道,由节目副总裁钟大年在北京统一协调部署这次报道活动。上午派出5路记者,分赴5个地点采访,中午过后摄制组陆续归来,开始制作新闻,并向香港总部传送。这些新闻当天被《宣战SARS》、《凤凰正点播报》、凤凰网、《资讯快递》等栏目采用。当天拍摄的素材又被制作成一部90分钟的特别节目《北京一日》,记录了五一国际劳动节当天,在面对SARS病毒严峻考验的北京城,从领导人到普通市民,从“白衣战士”到患病者所经历的非同寻常的一天。节目中,北京市委书记刘淇、代市长王岐山对北京市民进行了一次“特殊采访”,了解“非典”时期百姓的生活和心态,并现场解决百姓反馈的垃圾处理、排污等问题;从北京地坛医院到北大医院,从北京宣武医院到小汤山传染医院,医护人员一个个感人的故事呈现在观众眼前。

(三)警示报道要更“广”

电视媒体自身的特点决定了它有广泛的传播范围和丰富的受众群体。突发事件结束后,电视媒体应扬自身之长,策划、制作针对不同年龄、文化层次和地域的各个受众群体的各类电视节目,通过动态消息、新闻专题以及公益广告或智力竞赛等方式,尽最大可能将预防与提醒信息在更广范围进行传播,时刻提醒民众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提升人们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