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奇中文网

看奇中文网>电视新闻策划的原则有哪些 > 第三 电视新闻谈话目策划(第1页)

第三 电视新闻谈话目策划(第1页)

第三节电视新闻谈话节目策划

谈话类节目,又称为“talkshow”或“脱口秀”。这种节目形式起源于西方,一般把美国NBC(国家广播公司)于1954年推出的《今夜》看作开电视谈话节目先河的栏目。从内容上看,谈话类节目主要分为新闻信息类、综艺娱乐类、生活情感类和专业领域类。其中新闻信息类谈话节目被美国多数媒体评论员认为是最地道的谈话节目。

一、电视新闻谈话节目概述

电视新闻谈话类栏目,是指以面对面人际传播的方式,通过电视媒介再现或还原日常谈话状态的一种栏目形态。通常是围绕新闻事件、社会热点等当前观众普遍关心的问题,在主持人、嘉宾和观众之间展开的即兴、双向、平等的交流。[1]

电视新闻谈话栏目的特征是:形式上,将人际交流过程移植到电视屏幕上,主持人与嘉宾或观众共同就话题展开讨论;内容上,则围绕新闻事件或人物展开深入讨论和挖掘,形成思想上的交流和碰撞。

电视新闻谈话栏目可以根据谈话的内容进行分类,如围绕新闻人物或新闻事件谈话,也可以按照形式分类,此处简要介绍形式上的分类。从形式上看,电视新闻谈话节目主要有以下四种基本类型。

(一)访谈式谈话节目

访谈式谈话节目类似于人物专访,主持人与嘉宾之间进行双向交流,既有嘉宾的见解,也有主持人的观点,通过碰撞引导话题深入。如的《拉里·金现场》、安徽卫视的《记者档案》和东方卫视的《杨澜访谈录》等,通过主持人与重大事件的当事人、目击者的交流,揭示幕后的故事,反映时代的变迁和人的思想境界。

(二)辩论式谈话节目

辩论式谈话节目的嘉宾一般有几位(或几方),围绕着分歧的观点,在现场展开言语交锋,主持人则是论辩的组织者、引导者,较少参与个人意见表达,而是以客观公正的形象出现。如凤凰卫视的《一虎一席谈》《时事辩论会》,一般会请持不同意见的各方代表参与,同时现场观众也可以表达见解。这类节目的特点是在紧张、激烈的语言交锋中展现人们的思想冲突,揭示相关社会问题,甚至引发人们思考。

(三)漫谈式谈话节目

漫谈式谈话节目类似生活中的家常聊天,其场景布置往往与此相契合。主持人与若干嘉宾围绕一定的话题进行真诚沟通、各抒己见。其最大的特点是气氛轻松、自然,嘉宾可以表达各自的见解,但往往没有你来我往式的交锋,而是通过深入交流尽可能达成共识。如凤凰卫视的《锵锵三人行》是典型的漫谈式,主持人和嘉宾“意识流”般侃谈,在一期节目中围绕一个或多个话题展开讨论,以聊得尽兴、聊得“出彩”为目标。

(四)综合式谈话节目

综合式谈话节目的特点是在形式上综合其他类型,如《小崔说事》、《小崔会客》,既有访谈的形式,也有聊天的痕迹。从内容上还会利用影视资料、三维动画、片花等呈现相关新闻人物、新闻事件或者其他信息,从而使谈话节目立体化,可视性强。这类节目的特点是兼具各种形式的热点,在我国新闻谈话节目中占了较大的份额。

电视谈话栏目是将人际交流的方式引入屏幕,并且把这种交流直接作为节目的内容和形态的电视节目形式,因此其关键在于建立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交流和互动的氛围与话语空间。新闻谈话节目特别注重前期策划,以保证节目的谈话方向和谈话现场交流的顺利进行,保证节目的各项资源达到最佳配置、最佳组合,确保预期效果的实现。

二、电视新闻谈话节目的选题

选题是谈话节目的源头活水,好的选题,将会激发现场观众和嘉宾的谈话兴趣,创造出热烈的谈话氛围,当然也容易吸引屏幕前观众的注意力。通常,电视新闻谈话节目的选题要符合以下几项要求。

(一)符合栏目定位

不同的电视谈话节目有不同的选题侧重点。栏目自身的定位和风格对话题的选择起着决定作用,它天然地对选题划定了一定的界限和范围。即使同为新闻谈话节目,因为栏目的宗旨、类型和传播诉求的不同,其选题也会有所不同。

《小崔会客》是《新闻会客厅》“两会”期间的特别策划,在“两会”报道中,有新闻栏目,有直播报道,有专题性演播室节目,于是策划组就希望使“两会”报道更加立体化、开放式。于是利用小崔的主持人品牌和《新闻会客厅》演播室的访谈优势,在“两会”期间推出《小崔会客》节目,把高官和平民百姓请到一起,用平实的语态提出大家关心的问题,对整个直播报道和新闻报道是很好的补充。因此,《小崔会客》就紧紧围绕这样一个基本定位,通过选择访谈嘉宾确立选题内容,比如“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农村合作医疗问题”“公平教育问题”“农村饮水难问题”“环境保护问题”等,经过四年的实践,该栏目已经成为“两会”期间报道的一大亮点。

(二)具有新闻“卖点”

话题的选择,除了要考虑栏目的定位外,还要考虑话题是否具备“卖点”。找到了具有“卖点”的好选题,将会激发现场嘉宾和观众的谈话兴趣,创造热烈的谈话氛围,节目的收视率也会有保证。所谓“卖点”大致包括三层含义:

1。谈话内容有价值

具有新闻价值的选题才是新闻谈话节目的好选题,时效性强、重要性明显,令人关注的热点和焦点通常都是电视新闻谈话节目的首选。策划组对每一个选题都应考虑几个问题:是否有新闻时效性,是否有独特的新闻视角,是否有二次开掘的可能性,等等。

比如获得第十七届新闻奖电视访谈类节目一等奖的《小崔会客:会见甘肃省长陆浩》,该期节目主题是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战略,甘肃省在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减轻农民负担和引导农村劳务输出等方面做出的有益的尝试。除陆浩省长外,节目现场还邀请了普通的甘肃农民黄建国一家三口与省长面对面交流;邀请清华大学的EMBA学员、广东企业家李扬钦,结合他在甘肃农村的亲身体验、实地调查提出自己的建议,与省长一起畅谈新农村建设的执政思路和执政体会。

2。谈话嘉宾有影响

谈话栏目的嘉宾往往是热门新闻事件的中心人物。他(她)可以是某一领域内的权威人士,也可以是在平凡岗位上默默奉献的普通人,但都需要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在新闻事件中产生了某些影响。前面曾经介绍过的《面对面·王岐山:军中无戏言》节目之所以获得成功,很重要的原因是当期节目嘉宾王岐山在抗击“非典”的关键时刻出任北京代市长,其言行举止引人注目,此时访谈影响远胜于平时或者其他人。

3。谈话过程有悬念

悬念与新奇感也能成为节目的“卖点”,成为吸引观众关注的有力武器。在谈话过程中,巧妙地设置悬念,出乎嘉宾与观众意料,使观众获得意外的惊喜。在《小崔会客·会见甘肃省长陆浩》中,策划人员设计了在主持人请出“嘉宾”陆省长之后,如何从双方的对话巧妙地过渡到引见农民兄弟。如果平铺直叙,直奔主题也未尝不可,只是显得过于平淡乏味,于是小崔想了个办法——考考省长的地理知识:先请省长从中国地图上找出甘肃,再从甘肃地图上找出临洮县,再找出贺家沟村,在省长找到了贺家沟村后,小崔出其不意地问陆省长黄建国的家在哪里——陆浩先是一愕,继而笑答:“黄建国家就在贺家沟村里!”从而巧妙地引村民黄建国出场。不仅巧妙过关,而且也给节目带来了意外。

(三)具有可操作性

选题的可操作性是指从选题的确立到节目成片过程中实施工作的难易程度。一个选题最终落实到实处,需要经过很多环节,涉及很多因素的限制。

1。符合新闻政策

作为一档谈话类栏目,新闻谈话节目必须清楚“什么话题可以谈,什么话题不可以谈”。这是谈话节目的底线,也是策划选题时的标尺。不是所有的话题都可以放到节目上谈论。话题的选择必须符合新闻宣传政策和舆论导向,符合社会公众的普遍需求和利益。同时,谈话节目的选题要把握好尺度,以人文关怀理念贯穿始终,尊重嘉宾、观众的意愿和内心感受。

2。栏目成本允许

一个选题由设想变为现实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需要一定的技术、资金和人才支持。在策划选题时,一定要考虑到栏目的制作成本以及栏目组本身的能力和资金条件。

三、谈话节目的嘉宾选择

在电视谈话节目中,嘉宾的地位举足轻重。他们是节目现场的主要谈话人,是展现谈话魅力的主角。作为节目的主要谈话者,现场嘉宾发挥得如何直接影响节目的质量,因此,在选择时需要明确本期栏目嘉宾的职能、嘉宾的要求以及嘉宾的现场表现能力。

(一)嘉宾的要求

在西方国家的电视谈话节目中,对于嘉宾的选择有一些规则。比如美国:

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