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然,要挨小姐姐的瞪的。
还要腾出一只手扶着、按着头顶倒扣的莲叶,也是忙了个不亦乐乎。
莲叶是小豆沙给两小摘的,让他们戴好,不然要晒黑,那就要赶回岸上伞下去。
两小怕被赶上岸去,便不敢让荷叶离了头顶。
午睡起来的小亲王和娴姐儿也一道过来了,就在大罗伞下摆的椅子上坐下。
娴姐儿自己倒了一杯沈寄的青草茶来喝,端起来喊了声‘大嫂’才发现沈寄真睡过去了。
笑着和小亲王道:“昨晚遛弯睡晚了。”
小亲王肩膀抖了抖,昨晚他们俩都睡下了,又听到隔壁屋子有动静。
起来在窗口看了一眼,就看到大哥、大嫂甚有情调的在花前月下(头上有月,屋旁有花)。
两人牵着小豆沙就那么慢悠悠的遛弯,气氛别提有多好了。
魏楹扶着汪氏过来坐下,“说什么呢?”
娴姐儿道:“说大嫂睡着了。大哥,夏日炎炎的你不困么?”
“我可不会坐了趟牛车进城,就需要躺下休息大半个时辰。”
娴姐儿嘟囔,“我可比小芝麻争气,没有嚷嚷坐痛了。”
汪氏笑笑,“那是人家王二叔特地叮嘱将座位又加厚实了,知道城里来的姑奶奶身娇肉贵。”
看魏楹拿起一旁的大蒲扇给汪氏扇风。
小亲王便也拿了一把给沈寄扇起来,“这样的乡间日子,的确是有趣得紧。”
魏楹和汪氏笑笑不语,没受过罪的人自然只能看个有趣。
不过故地重游,想起来更多的倒真不是苦难。
娴姐儿自己捞了一把宫扇扇起来,“不知道小馒头他们在黄山怎么样了?大娘,想小儿子了吧?”
汪氏道:“自然是有些牵挂的。不过好在他也不是没有长久的离过家,而且如今精气神都见好我就不担心了。我身边还有楹儿跟小寄呢。又有三个可爱的孙儿、孙女,也就不那么牵挂他了。”
魏楹道:“山上这会儿凉爽,日子好过。不过这乡下也挺不错。”
小馒头他一点都不担心,他担心的是小包子那边的收尾工作。
此际傅清明正跪在半山寺的一座小佛堂里,手里慢慢转动着念珠,神情肃穆、庄重。
前几日首座戏谑地让他没事不要到前头去。不然那些女香客光看他了,会扰乱正常的秩序。
“傅公子,有客到访,大师让请公子回去。”
傅清明忙把念珠往手上一缠,起身跟上。
他屋里有个女客,正是红姨。
东山书院休沐的日子,傅清明没有回家。
她找到魏府去,这才得知发生了什么事,匆匆谢过小包子便坐着马车赶来了。
一路又急又气,幸好是没有一脚踩进去。要不然还不知将来要怎么脱身呢?
只是心底对沈寄颇有些抱歉。自己的儿子危机解除了,却给她的儿子留下隐患。
迦叶大师自然是信守承诺,让知客僧像对待普通香客一般的招待她。又命人去唤这两日冷静下来,都跪在佛前忏悔的傅清明回来。
这些日子他什么都没有对傅清明讲,这样聪明的人只要自己不钻牛角尖,是不需要人指点迷津的。
果然,傅清明看到母亲找来,便跪到了她面前,“娘,孩儿知错了。”
领路的僧人回去把这一幕告诉了伽叶大师。
他欣慰的点点头,没有完全陷入迷障就好。
人一辈子难免有行差踏错的时候,及时回头就好。当然,有人肯拉你回头就更好了。
红姨面纱都没有摘下,直接就是一巴掌扇在了儿子的脸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