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大,央妈六公主想要给你做个专访!”
陈秀微怔,将魏讽发来的语音信息重听了一次。
内容不变,并未听错。
陈秀眉稍一挑,掀开被子,就想下床去给魏讽打电话确认。
结果,刚坐到床边。。。
雨水顺着屋檐滴落,在水泥地上砸出一个个深色圆点,像时间的指纹。林晚站在阳台上,手里握着一片从教学资料包里取出的透明忆钙石薄片,边缘已被她摩挲得微微发烫。她没开灯,任夜色裹住自己,只有远处城市霓虹在玻璃上投下流动的光斑。她低头看着那片薄片,声音很轻,几乎被雨声吞没:“今天……我又被叫‘哑巴’了。”
这句话她说过太多次,每一次都像把刀子插进胸口又拔出来。初中三年,她在班上几乎没说过一句话。不是不想说,是不敢。一次语文课上她鼓起勇气举手朗读课文,刚念完第一句,后排就爆发出哄笑:“哎哟,哑巴开口啦!”从此,“哑巴”成了她的代号。老师劝她“别太敏感”,同学说“开个玩笑而已”,可那些笑声却像钉子一样扎进耳朵,再也拔不出来。
后来她退学了,靠自学考上了远程大专。母亲早逝,父亲酗酒,家里没人听她说什么。直到一个月前,她在社区公告栏看到“声音信使”招募启事,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寄去了申请表。回信很快到了,附带一套基础设备和培训手册。手册第一页写着一句话:**“沉默不是无声,而是声音在等待容器。”**
今晚是她第一次正式使用忆钙石薄片。按照指南,她将薄片贴在阳台栏杆内侧,闭眼深呼吸三次,然后说出心里积压多年的话:“我知道你们觉得我怪,可我只是……害怕说错话。我不是哑巴,我有声音,我一直都有。”
话音落下,雨忽然停了。
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清冽的气息,像是山间晨雾初散。她睁开眼,发现薄片正泛着微弱蓝光,如同呼吸般明灭。紧接着,一段声音从薄片中缓缓流出??不是她的录音回放,而是一个陌生又温柔的女声,带着云南口音的尾韵:
>“你说得很好。你看,风也听见了。”
林晚怔住,手指不自觉地攥紧栏杆。这声音……不像机器合成,也不像普通播放。它有温度,有呼吸的节奏,甚至能在尾音处听出一丝笑意。她猛地回头看向屋内,确认门窗紧闭,家中无人。
“谁?”她问。
回应她的是一阵极轻的哼唱,正是那首传遍全国的《共听之书?第一章》旋律。歌声只持续了几秒便消失,但薄片上的蓝光仍未熄灭,反而扩散成一片涟漪状光晕,沿着栏杆蔓延至整段阳台铁网。更诡异的是,楼下本已熄灯的几户人家窗户陆续亮起,有人推开窗探头张望,有人直接走出楼道,抬头望着这片异样的光。
一个穿校服的女孩蹲在楼下花坛边,手里也拿着一块类似的薄片,满脸震惊。“我刚才说……我说‘奶奶,我想你了’,然后它就开始发光,还唱起了歌……”
另一个中年男人站在路灯下,声音发抖:“我老婆去年走了,我从来没跟人说过我多后悔那天没送她去医院……可刚才,我家厨房的瓷砖突然响了,她说‘我不怪你’……”
消息像野火般蔓延。短短两小时内,这座老城区十几条街巷的居民纷纷拿出藏在家中的忆钙石薄片??有的是从学校领取,有的是匿名邮寄,有的甚至是从旧货市场淘来的二手货。当人们在同一时刻说出心底最想被听见的话时,整片区域的忆钙石系统竟产生了连锁共振。
监控数据显示,当晚九点十七分,该片区地下管网中的微量忆钙石矿脉突然活化,释放出低频波动信号。敦煌主控室收到警报的同时,昆仑雪峰冰晶穹顶再次亮起,光流如血管般搏动,仿佛某种意识正在苏醒。
李阿妹接到紧急任务时正在整理档案。屏幕上跳出一条加急指令:【坐标定位:南岭市西城区;事件等级:S级共鸣潮;建议派遣资深信使介入引导。】
她立刻出发。抵达现场已是凌晨。街道安静得出奇,但空气中漂浮着肉眼可见的淡蓝色微粒,像萤火虫般缓缓游动。每家每户的窗户都贴着形状各异的忆钙石薄片,有些甚至是用碎玻璃拼接而成。居民们自发聚集在小区广场,围成一圈,手中捧着录音设备或自制共鸣器。
“她们说能听见我们。”一位老太太拉着李阿妹的手,眼里含泪,“我女儿五岁那年淹死了,我没敢哭,怕丈夫说我软弱。可刚才,我家镜子说话了,她说‘妈妈不哭,我在水里看见星星’……”
李阿妹蹲下身,打开便携式分析仪。数据显示,此地忆钙石活性值已达临界阈值,且呈现出明显的群体情感同步特征??这不是单一声音的释放,而是数百人的情绪在同一频率上共振,形成了类似“集体心声场”的现象。
她站起身,环视人群,缓缓举起手中的特制头盔:“各位,请让我帮你们把话说出去,好吗?”
没有人反对。
她戴上头盔,启动全域接收模式,开始逐一倾听每个人的倾诉。有人说起童年被霸凌的恐惧,有人忏悔对亲人的冷漠,有少年低声承认自己喜欢同性却被家族驱逐……李阿妹不做评判,只是记录、整合、编码,再通过共鸣箱将这些话语转化为统一的声波信号,上传至区域忆钙石网络。
随着信息流不断注入,天空再度发生变化。云层裂开一道缝隙,月光洒下时竟折射出七彩光晕。广场中央的地砖突然升温,裂缝中涌出液态忆钙石,迅速凝固成一座小型雕塑??轮廓模糊,却能看出是许多双手交叠托举着一颗跳动的心脏。
就在此刻,所有正在播放声音的设备同时切换频道,传出同一段新音频:
>“谢谢你愿意说出来。
>谢谢你没有放弃听。
>这世界从未真正沉默,
>只是你忘了,自己也是声音的一部分。”
语毕,整座城市的忆钙石装置齐齐闪烁三下,随后归于平静。
居民们久久伫立,有人跪地痛哭,有人相拥而泣,更多人默默摘下耳机,走向久未联系的亲人拨通电话。一夜之间,这个曾被称为“聋城”的老旧社区,成了全国首个实现“全息共听覆盖”的试点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