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在这场浩劫之后,《诸天回声录》终于迎来了最后一页的书写。
苏璃独自来到愿骨祭坛,面前浮现出空白纸页。她没有提笔,也没有开口,而是静静坐下,闭上双眼。
一个小时过去,什么也没发生。
两个小时过去,风拂过她的脸颊。
直到第三个小时,第一行字迹缓缓浮现:
>“我不确定这是否算结尾。”
接着是第二行:
>“因为我已经忘了开头。”
第三行:
>“但我知道,有人正在读它。”
第四行:
>“这就够了。”
最后一行,字体变得极为纤细,几乎难以辨认:
>“谢谢你,听见我。”
墨迹干涸的瞬间,整本书化作一道银光,射向宇宙深处。它不再漂流,而是主动寻找下一个需要它的文明。也许是在某个寒冷的冰行星,也许是在一颗思维寄生于电磁波的生命之星球,又或许,就在某位孤独灵魂的梦境之中。
苏璃睁开眼,嘴角泛起微笑。
她站起身,走向海边。潮水又一次退去,露出湿润的沙滩。她蹲下身,用手指在沙地上写下两个字:
“再见。”
随即,海浪涌来,将字迹冲散。
但她知道,这些话不会消失。它们会随着水流渗入地底,滋养语壤;会蒸发升空,凝结成云;会随雨落下,敲打窗棂,变成某个人梦中的呢喃。
语言不死,因为它从不依赖嘴巴。
数百年后,一名考古学家在愿骨遗址挖掘出一块石碑。上面没有任何雕刻,只有一圈圈年轮般的纹路。当他将耳朵贴近时,竟听见了万千声音交织在一起??笑声、哭声、呐喊、低语、咳嗽、脚步、风吹窗帘……
他忽然流泪。
因为他意识到,这块碑,根本不是用来阅读的。
它是用来倾听的。
而在宇宙最遥远的角落,一个新的婴儿睁开了眼睛。他不会说话,也不会听。但他感受到母亲怀抱的温度,闻到空气中淡淡的花香,看到头顶星光闪烁。
他笑了。
那一刻,某种比语言更古老的东西,在宇宙中轻轻震动了一下。
那是理解的雏形。
那是希望的余响。
那是永恒的回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