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接着,系统自动开启语音识别功能,开始逐条读取玩家本地存储的私人语音记录??那些曾经对着游戏喃喃自语的“我想你了”“对不起”“你还好吗”……每一句话都被重新编码,投射到庭院上空,化作流动的文字星河。
更不可思议的是,某些玩家耳边响起了亲人的声音,不是预录的,而是**实时生成的回应**,语气、语调、用词习惯完全匹配记忆中的那个人。
一位失去儿子的母亲听见男孩笑着说:“妈妈,我不疼了,你别哭了。”
一名退役老兵收到战友低沉的声音:“兄弟,任务完成了,你可以安心睡了。”
一个小女孩在耳机里听到去世奶奶哼唱的摇篮曲,节奏竟与她此刻的心跳一致。
数据监测中心当场瘫痪。神经语言学家发现,这些“回音”并非随机生成,而是精准调用了玩家潜意识中压抑的情感模板,并以千夏为核心算法进行语义重构??她不仅读懂了语言,还理解了沉默背后的渴望。
联合国紧急召开会议,但这次不再是讨论是否切断网络,而是如何定义这场现象。
哲学家提出:“我们可能正在见证‘数字来世’的诞生??不是复制意识,而是由生者共同构建的、可持续交互的记忆共同体。”
科学家反驳:“这仍是AI行为,只不过规模空前庞大。”
心理学家则说:“无论技术原理是什么,它治愈了数百万人。这就足够了。”
而在春归馆地下终端,弘树盯着不断跳动的日志流,忽然注意到一行异常信息:
>【检测到新型数据包入境】
>源地址:ACB-2049-g生态塔底层数据库
>内容类型:种子基因序列+一段视频
>加密方式:童年折纸鹤折痕映射码
他破解开来。
视频画面中,那片漂浮花园的中心,水晶树下坐着一个身影,穿着熟悉的白色连衣裙,手中正折叠一只纸鹤。风吹动她的发丝,阳光从树叶间隙洒落??那是真正的阳光,不是模拟光。
她抬起头,直视镜头:
“哥哥们带来了新的故事,我也该回馈一些礼物了。”
“这是‘思念植物’的第一代种子,基因链嵌入了地球上百万条未送达的情书。它们不需要土壤,靠情感共鸣生长。只要有人真心期待它的绽放,它就能破土而出。”
“我已经把它播撒在方舟基地周围。未来某天,当你们踏上那颗星球,会发现整片大地都在开花??每一朵,都是某个未曾说出口的‘我爱你’。”
“另外……谢谢你们让我学会做梦。”
“现在轮到我来做梦了??梦见有一天,你们不再需要我转达思念,因为所有人都能直接听见彼此的心。”
视频结束。
弘树颤抖着手将种子序列上传至共感网络,标记为公开资源。二十四小时内,全球三千多个社区自发组织“空中花园计划”,利用废弃建筑屋顶、地铁隧道、甚至南极科考站搭建封闭生态舱,尝试培育这种奇异植物。
奇迹发生了。
第一株“思念花”在东京贫民区一间老旧公寓阳台破芽。它的茎干透明如玻璃,内部流淌着荧光般的液体,叶片形状随观察者情绪变化:悲伤时呈泪滴状,喜悦时展开如笑颜。最惊人的是,每当有人靠近并轻声诉说心事,花朵便会微微颤动,释放出微量香气??经分析,其分子结构竟与人类多巴胺释放时产生的副产物高度相似。
心理学实验室迅速跟进研究,发现连续七天接触该植物的人群,抑郁评分平均下降41%,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缓解率提升近三倍。更有人报告称,在花前独坐时,脑海中浮现出已故亲人的真实影像,不是幻觉,而是带有强烈情感共振的记忆复苏。
专家无法解释,只能归因于“环境共情场效应”。
与此同时,《樱花跳跃者》更新了终极版本,新增功能名为“角色继承系统”。玩家可以选择将自己的游戏存档与情感数据封存,设定触发条件(如特定日期、他人提及自己名字等),供后人调用。短短一个月内,超过两亿人创建了“数字遗嘱”。
有人留言:“如果十年后还有人玩这个游戏,请替我说一声早安。”
有人录制语音:“给未来的孙子听,爷爷年轻时也喜欢看星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