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因,何来果?
既有果,必有因!
不管是倒因为果,还是倒果为因,前提都是产生了因果,若是妖族屠人的事情没有发生,妖族衰败后,气运又如何会向人族转移?
同样的,若是巫人一脉没有诞生,没有产生因果,巫妖大劫后,巫族气运又岂会向人族转移?
听到燧人氏和颛顼的话,一时之间,火云洞中的诸多人族大能,皆是不由自主的陷入了沉默!
这也是他们探讨许久的问题。
是否要用一小部分人族的牺牲,来换取人族大兴的天道大势?
能进入火云洞中的存在,最次都是大罗金仙,逆流时空长河,对他们而言并不是什么难事!
可改变过去,就会改变人族大兴的局面,妖族气运流入人族,他们都算是这笔气运的受益者。
伏羲和人族三祖,希望改变过去,人族大兴的代价,不该由那些手无寸铁的普通人族承担。
轩辕、颛顼、少昊等人,则觉得,为了人族大兴的大势,牺牲一部分人族是可以接受的。
神农、大禹几人,则是中立派,向来不怎么发表意见。
人族内部,也并非没有一点矛盾,三皇各自代表一个派系,每个派系又对人族的未来,秉承着不同的理念,彼此经常针锋相对。
那些影响人族的大事,他们也很难达成一致,经常分开下注,以至于人族气运并不集中。
比如,颛顼是轩辕的玄孙,而大禹,又是颛顼的后代,但大禹的意见常常与轩辕、颛顼二人相左。
没办法!
大禹是尸生子,是天地精气,借其父鲧的尸体孕育而出。
而商朝的祖先契,虽然在名义上,是帝喾与简狄的儿子,是帝尧同父异母的兄弟,但实际上,却是凤族某位大神通者转世,借简狄之腹孕育,这才有了天命玄鸟,降而生商的种种神话。
因此,在封神大战的时候,才会有人选择支持成汤建立的殷商,有人选择支持有轩辕血脉的姬发,剩下的那些则是选择了中立!
看着火云洞中,显然沉默的众人,伏羲缓缓开口道:“妖族和巫族的气运融入人族,是因果的缘故,三祖的位格,如今更进一步,也是在数百元会之前种下善因的缘故!”
“通天圣人那个弟子,的确是一个巨大的变数,但他当初,能在诸多前往昆仑山的拜师生灵中脱颖而出,被通天圣人看重,也是因为,他从三祖的身上借了一些气运!”
“如今,其借助人皇九头氏的法旨,让三祖位格更进一步,也不过是对方偿还因果的举动罢了!”
“因果已了,于情于理,都该让三祖和他见上一面!”
“至于天道大势,会不会发生变化,其实并不重要,或者说,若是他真能影响天道大势,让我人族之中,再多出几位皇者,我等作壁上观,看着他搅动天道大势,改变历史,又能如何呢?”
在这个时代,人族虽然有了极大的话语权,但仅靠人族,还无法影响诸圣定下的天道大势。
因此,在伏羲看来,一切顺其自然,他们什么都不干涉,才是对人族大势做出的最好选择。
就算因为玄胤的干涉,人族能获得的妖族气运变少,那作为多出三位准圣大能的代价,也是值得的。
有得必有失!
伏羲的目光,落在火云洞众人的身上,缓缓开口道:“还是说,有人害怕因果重塑,影响到自己的利益?亦或者说,有人想将自己的利益,凌驾于洪荒真界亿万人族之上?”
神农当即看向众人:“我可不希望,我们这些人族中,出现几位类似太古时代龙人一族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