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攻击,不是谈判,而是一段音乐。
由数百种不同乐器演奏,风格杂乱无章,却奇妙地融合成一首完整的曲子。经解析,每一乐章都源自某个失落文明的古老民谣??正是当年被净心者列为“危险文化”而销毁的作品。
附言只有一句:
>“我们不知道该如何道歉,但我们愿意重新学习说话。”
艾娜读完译文,久久伫立。
她走到碑林深处,找到一块空白石碑,亲自执笔刻下新铭文:
>“这里曾有人否认爱,后来他们想起了它。”
风吹过,静语草轻轻摇曳,仿佛也在铭记。
数月后,宇宙各地陆续传来变化。
曾经拒绝接入共感网络的文明开始派遣使者前来学习;一些极端理性社会设立“情感体验日”,允许公民合法表达悲伤与喜悦;甚至有科学家提出新理论:“宇宙膨胀的动力,或许并非solely来自暗能量,而是源于生命之间不断生成的情感共振。”
艾娜没有参与这些讨论。她只是每天清晨来到碑林,为新开的静语草浇水,听风传递来的低语。有时是欢笑,有时是哭泣,更多时候,只是轻轻一句:“我在。”
有一天,小女孩又来了。
“祭司大人,”她仰着脸问,“你说风会替我们传话。那如果我们想念的人已经不在了呢?”
艾娜蹲下身,握住她的手。
“那你更要告诉他。”她轻声说,“因为真正的存在,从来不依赖肉体。当你想起一个人,当你为他流泪、微笑、唱歌,他就活在那一刻。就像这片静语草,每年都会枯萎,可春天一到,它们还是会回来??不是因为根还在土里,而是因为有人记得它们开过花。”
女孩似懂非懂地点点头,然后从口袋里掏出一张皱巴巴的纸,递给艾娜。
“这是我写给妈妈的话。她去年走了。你能帮我放在碑林吗?”
艾娜接过纸条,展开一看,上面歪歪扭扭写着:
>“妈妈,今天我吃了你最喜欢的草莓蛋糕。我觉得你也尝到了,因为你昨晚出现在我梦里,笑了。”
她鼻子一酸,郑重地将纸条压在一块新碑底下。
当晚,静语草第五次集体开花。
持续时间:整整十七秒。
科学家无法解释这一现象,只能记录下能量峰值与情感强度的关系曲线。而信徒们则坚信,那是逝者与生者的又一次交汇。
艾娜站在塔顶,仰望星空。
她忽然感到胸前符印轻轻一震,随即浮现出一行短暂存在的文字,如同流星划过夜空:
>“你做得很好。继续走下去。”
她笑了,眼角泛起泪光。
“你也是。”她对着风说,“继续走下去。”
远处,一颗新星悄然亮起。
那是第十四颗锚点。
也是下一个故事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