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房的灯影拉长,她关掉屏幕,深吸一口气,站起身来。夜已深,杨烙的房间门紧闭,里面偶尔传来键盘敲击的轻响。
她推开门,客厅的钟表滴答作响,提醒着时间的流逝。致柔揉了揉太阳穴,疲惫却又莫名清醒。
她没想到儿子的世界如此复杂,那些分享像一面镜子,映照出她自己尘封已久的欲望。
接下来的日子,聊天窗口成了他们母子间隐秘的桥梁。致柔用阿鲁的身份,继续倾听杨烙的倾诉。
起初,她只是被动回应,试图用理性的话语引导他远离那些禁忌的想法。
但渐渐地,她发现自己被卷入其中,无法自拔。每天傍晚,杨烙放学回家后,总会第一时间打开手机,分享当天的【发现】。
第一个月,他们的讨论从基础开始。杨烙像个热情的学者,列出一长串话题,从生物学到心理学,一步步展开。
杨烙:阿鲁,你知道吗?
母子间的情感纽带是最强的。
弗洛伊德说过,恋母情结是人类本能的一部分。
小男孩从小依恋母亲的身体温暖,长大后那种依恋会转化为更深层的渴望。
不是病态,而是自然的演化。
阿鲁:但社会不允许啊,杨烙。你想想后果,别人会怎么看?
杨烙:社会?
那只是外界的枷锁。
在家里,我们是两个人世界。
想想单亲家庭,像我家,我妈一个人扛着一切,她需要陪伴,我也能给她依靠。
母子结合,能加深情感,让彼此更亲密。
好处多着呢,比如互相理解对方的身体需求,不用在外找陌生人,风险小多了。
致柔盯着屏幕,手指轻轻敲击桌面。
她回想自己这些年的孤独,离婚后,她拒绝了所有追求者,只为给儿子一个稳定的家。
但夜晚的空虚,像潮水般涌来。
她回复时,语气软化了些。
阿鲁:你说的有道理,但妈知道你的想法吗?她会接受?
杨烙:她不知道,但我观察她,她也寂寞。
有时她看我的眼神,带着温柔的忧伤。
我想,如果我勇敢点,或许她会回应。
文章里有很多例子,母亲先是抗拒,然后被儿子的真诚打动,最终拥抱那种爱。
他们一起看杨烙分享的文章,那些来源五花八门,从心理学期刊到匿名论坛的亲身故事。
有一篇是关于一位母亲如何在儿子成年后,慢慢接受他的追求,从最初的震惊到最终的融合。
杨烙会逐段分析:【看这里,母亲说儿子的触摸让她找回年轻时的激情。那不是罪恶,是救赎。】
致柔读着那些文字,心跳加速。
她想象自己是故事中的母亲,杨烙是那个温柔却坚定的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