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名记录,来源不明
归晓继续前行。
她不再刻意寻找遗址,也不再强求每一场相遇都有回响。她走过废弃的战争卫星群,看见两个敌对文明的残骸漂浮在一起,外壳上爬满了共生苔藓;她途经一颗新生行星,发现那里的人类后代已不再使用语言,而是通过光影变化交流情绪,宛如活着的极光;她在一颗红矮星旁遇见一艘无名飞船,舷窗内坐着一位白发女子,正用毛笔在宣纸上写字。归晓靠近时,对方抬起头,微微一笑,递出一张纸条:
**“你也梦见麦田了吗?”**
她泪如雨下,却笑着点头。
旅程的第十年,她回到地球。
曾经的荒原已长出森林,蒲公英遍布山坡,每到春分之夜,绒毛飘起,如星河倒流。石碑仍在,但字迹已改变:
**“归来者,亦是告别者。”**
她坐在碑前,取出玉箫,轻轻吹奏。这一次,旋律不再是固定的曲调,而是随着呼吸自然流淌,时而像风穿过竹林,时而像海浪轻拍礁石,有时又像父亲削木头时,刀锋与纹理摩擦的沙沙声。
箫声扩散,却没有引发任何异象。
没有发光,没有幻境,没有神启。
但就在那一刻,全球共有三千二百一十七人同时停下手中的事,抬头望向天空,或闭眼静听,或喃喃重复一句从未学过的词:
“回家。”
他们不知道为何如此,也不追究缘由。只是心里某个角落,忽然松动了一下,仿佛长久以来堵住的河流,终于裂开了一道缝隙。
归晓放下玉箫,仰望星空。
她知道,共感网络终将退场,如同潮水退回深海。但它留下的涟漪,会以另一种形式延续??在一首无意哼唱的歌里,在一次突如其来的泪水中,在某个孩子拾起落叶时突然想起的祖母的笑容里。
她不再需要证明什么。
她只是存在,便是一种召唤。
夜深了,她起身准备离去。忽然,脚边一朵蒲公英随风而起,绒毛在月光下闪烁微光,竟未飘远,而是绕她三圈,最后轻轻落在肩头,像一枚别致的勋章。
她伸手轻抚,低声道:“这次,我不急着走了。”
风起了。
带着箫声,带着记忆,带着无数未完的故事,吹向宇宙深处。
而在遥远的某颗星球,一座新建的图书馆顶层,一名少女正将一本手抄册放入展柜。标签上写着:
**《归来》??作者:归晓(传)**
下方附有一行小字:
>“她从未自称先知,
>也未曾要求追随。
>她只是走过,
>然后,世界多了一些愿意记住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