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奇中文网

看奇中文网>循规蹈矩能叫重生吗笔趣阁无弹窗 > 324(第4页)

324(第4页)

陈晓雨点头,写下一句话:

**“我一直知道,我们会再见。”**

那一刻,所有人都明白了??这不是巧合,也不是偶然。

这是一个女孩,在命运尚未崩塌之前,就已为至亲铺好的生路。

几个月后,感官记忆档案馆正式开馆。首展名为《味道里的中国》,十三个展柜对应十三段沉没的人生。陈晓雨的展区位于中央,展品包括:半块红绸、铜铃残片、一张甜豆花食谱手稿,以及一段音频播放??那是她第一次完整说出自己的名字:

“我叫……陈晓雨。我……活下来了。”

参观者络绎不绝。有人驻足良久,有人掩面哭泣。一位老太太听完音频后,拉着工作人员的手说:“我家也有个走失的孩子,会不会……也能这样找回来?”

消息传开,全国各地陆续有家庭联系“归音工程”。有人提供疑似线索,有人自愿成为志愿者,更有人捐出祖传菜谱,希望能唤醒某段被遗忘的记忆。

杜佳诺开始筹建“记忆寻访队”,由林川带队,深入偏远地区排查流浪人员中的失语者。小满则负责开发AI语音识别系统,专门分析含糊发音背后的潜在语义。编号373继续挖掘历史档案,试图串联更多被掩盖的真相。

而周念和陈晓雨,搬进了社区分配的安置房。房子不大,但阳光充足。每天早晨,周念仍会做葱油饼,第一块永远递给姐姐。傍晚,他们会一起去老槐树下散步,听风吹动红绸,铃声轻响。

某天下着小雨,陈晓雨突然停下脚步,望着远处新建的商业楼,轻声说:

“……我想……办个食堂。”

“什么样的?”周念问。

“……像妈妈那样……冬天有热汤……穷人……也能吃饱。”

周念笑了:“好。我来做厨师。”

杜佳诺得知后,立刻申请专项创业扶持资金。半年后,“晓雨食堂”在共耕园旁开业。菜单很简单:葱油饼、甜豆花、梅干菜扣肉,外加一碗免费的冬至团圆饭。

开业第一天,来了很多人。有当年家属楼的老邻居,有参与寻人的志愿者,还有几位通过平台找到亲人的失散家庭代表。大家围坐一起,吃得沉默而庄重。

饭毕,陈晓雨站起身,拿出一支粉笔,走到门外墙上,一笔一划写下四个大字:

**“我们都活着。”**

然后,她在下面添上一行小字:

**“只要你还记得,我就还在。”**

夜幕降临,灯笼亮起。

共耕园的餐桌上,四副碗筷整齐摆放。蒸汽袅袅升起,模糊了窗外的星辰。

杜佳诺再次打开录音笔,声音平静而坚定:

“今日记录:‘归音工程’阶段性目标达成。两名幸存者实现身份回归与情感重建。建议推广‘感官诱因+社群协作’寻人模式至全国。未来方向:构建跨城市记忆联动网络,让每一段被掩埋的往事,都有机会重见天光。”

她关闭录音,轻轻吹灭蜡烛。

风穿过庭院,铃声微漾。

她知道,这场始于一碗粥、一块饼、一句歌词的旅程,还远未结束。

因为人间太多眼泪,还未找到回家的路。

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