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不及全部转移了。”老莫喘着气,“我们必须选择优先目标。”
林砚环顾四周,目光落在墙上一面电子屏上。屏幕原本黑着,此刻竟自动亮起,显示出一段文字:
>【实验体Y-01至Y-46:转移至Z-9基地】
>【实验体Y-:保留原位,用于‘共鸣测试’】
>【备注:个体具备跨意识传递能力,疑似形成‘记忆网络节点’】
她的瞳孔骤然收缩。
“他们知道……她能唤醒别人。”林砚喃喃道,“所以把她留下来当诱饵,等着我们来救她,然后一次性清除所有残存记忆。”
“那我们现在怎么办?”队员紧张地问。
林砚深吸一口气,从怀里掏出那枚银色U盘,插进控制台接口。这是最终版的“记忆共振音频”,也是《苏醒》纪录片的核心数据源。她启动了反向发射程序??不是向外广播,而是以沈青禾为中枢,将音频注入维生系统的循环网络,通过生物电场进行局部共振。
“我们要让她成为新的信号塔。”她说,“哪怕只能撑十分钟,也要让这股波穿透‘归零’的覆盖层。”
屏幕上跳出警告:【外部高频干扰临近,系统稳定性低于12%】
“屏蔽头盔最多坚持两分钟。”医疗队员提醒。
林砚握住沈青禾冰冷的手,贴近她耳边,轻声说:“青禾,是你教我,真正的教育不是让人听话,而是让人记得。现在,轮到你带他们回家了。”
话音落下,U盘指示灯由红转绿。
刹那间,整个大厅的灯光剧烈闪烁,维生舱接连发出蜂鸣。沈青禾的手指忽然抽搐了一下,紧接着,她的嘴唇微张,吐出一个模糊的音节:
>“……念……真……”
与此同时,在数百公里外的南陵书院,叶小雨猛然抬头。
她正坐在教室里填写心理评估表,笔尖悬在纸上,却感觉太阳穴一阵刺痛。耳边响起极轻的女声,像是从很深的地方传来:
>“小雨……听见了吗?”
她手中的铅笔不受控制地动了起来,在纸上写下三个字:**我在听**。
几乎在同一瞬间,全市三百七十二个曾接收过“记忆音频”的家庭,同时出现了异常现象。有人梦见自己站在防空洞前,手中握着一把生锈的钥匙;有人在洗澡时突然哼唱起一首从未学过的童谣;更有数十名儿童在午睡中惊醒,齐声背诵《自然观察笔记》第五章:
>“蒲公英的种子飞得再远,也不会忘记它来自哪片土壤。”
这些声音虽未联网传播,却在不同地点同步发生,频率惊人一致,宛如一场沉默的合唱。
贺明霜在地下指挥中心监测到这一现象时,整个人僵在屏幕前。她调出全国神经反应热力图,发现南陵市正中心出现一个诡异的同心圆波动,其波长与“记忆共振音频”完全匹配,但强度提升了整整八倍。
“不是我们在播……”她喃喃道,“是有人在回应。”
而此时,青丘山地下,高频情感波已然降临。
空气像被煮沸般扭曲,队员们纷纷抱头跪地,痛苦呻吟。屏蔽头盔发出刺耳警报,随即炸裂。唯有沈青禾所在的维生舱仍在运转,蓝光愈发明亮,仿佛一颗搏动的心脏。
林砚强撑着意识,看到显示屏上的数据疯狂跳动:
【脑电同步率:87%】
【跨体感应建立】
【Y-正向输出中……】
她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