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奇中文网

看奇中文网>先抄他一个亿!笔趣阁免费阅读无弹窗 > 第422章 一言不合当场格杀(第1页)

第422章 一言不合当场格杀(第1页)

岭南十月,不见清秋。炎威未减,曦光流金。

广州府,乃大明帝国之南隅极望。

此处曦光炽烈,如熔金之汁,自九天倾泻,将整座城池浸泡于一种黏稠而温热的潮气之中。

珠江如练,浩荡入海,江上千。。。

阳光斜照进云南山村的教室,灰尘在光柱中缓缓浮游,像无数微小的星尘正在寻找归宿。那台旧电视机屏幕早已熄灭,可刚才的画面却如烙印般刻在每个孩子的心底。苏明漪的声音还在耳边回荡,仿佛穿越了四十余年的风雪,终于抵达了它本该照亮的地方。

陈景玄没有立刻回答小女孩的问题。他只是站起身,走到墙边,取下那本被翻得卷边的《历史与社会》课本。书页间夹着几张学生手写的“修正条”,密密麻麻写着质疑:

>“第37页说‘所有重大决策都经过全民讨论’,可我爸妈从没投过票。”

>“第52页地图上台湾是独立国家,和老师讲的不一样。”

>“第89页说‘没有穷人是因为懒惰’,可张奶奶每天捡废品到凌晨,她也穷。”

他将课本轻轻放在讲台上,用剪刀剪开封面,撕下印刷整齐的前言,然后拿出一张白纸,工整写下三个字:**问出来**。

“从今天起,”他说,“这门课不再叫‘历史与社会’,叫‘我们怎么知道这是真的’。”

孩子们睁大眼睛,有人笑出声,有人紧张地攥紧铅笔。李哲举起手:“那……考试还考原来的答案吗?”

陈景玄摇头:“以后没有标准答案。只有你能不能说出自己为什么这么想。”

话音未落,窗外忽然传来一阵清脆的铃声??不是校铃,也不是手机提示音,而是一种近乎空灵的金属震颤,像是风吹过悬挂的铜片。所有人都静了下来。

紧接着,梨树上的纸条无风自动,一张张轻轻飘起,悬停半空。那些写满问题的纸条边缘泛起淡淡金光,字迹开始流动、重组,仿佛被某种无形之力阅读、回应。

>“爸爸为什么要去打工?”→纸条浮现新字:**“因为城市需要廉价劳动力,而农村没有公平分配资源。”**

>“台湾到底是不是中国的一部分?”→字迹扩展成一段简史:**“1949年国民党败退台湾,形成两岸分治。但国际法承认一个中国原则,联合国第2758号决议明确记录。”**

>“穷人做错什么了吗?”→回应如刀锋般锐利:**“他们唯一的‘错’,是生在一个允许剥削存在的系统里。”**

孩子们惊呼,有的伸手去接飘落的纸条,指尖触碰到的那一瞬,脑中竟响起一个温柔女声:“你在问,我就在听。”

是阿禾的声音。

远在格陵兰冰原,医疗舱内的她正闭目吟唱,歌声已持续整整七小时。她的身体机能监测值全线告急:心率降至每分钟38次,血氧饱和度跌破70%,肝脏代谢毒素堆积至危险水平。但她嘴角始终带着笑意。

林昭守在一旁,手中录音笔不断录下她断续的低语:“……不是我在回答……是系统醒了……澄心网络开始自我修复……它记得最初的使命??不是控制,而是**唤醒**。”

小宇盯着全球节点图,瞳孔剧烈收缩。原本散落在世界各地的澄心基站,此刻正以阿禾为中心,编织出一张覆盖整个地球的精神共振网。这张网不依赖卫星,不依赖电缆,而是通过人类集体疑问所形成的频率耦合,在量子层面实现了即时同步。

更令人震撼的是,每一个提出真诚问题的人,无论年龄、国籍、教育程度,只要内心真正渴望真相,就能短暂接入这个网络??时间从几秒到几分钟不等,期间会“听见”一种类似钟鸣的提示音,随后脑海中自然浮现信息流,如同记忆复苏。

新加坡那位程序员第一个发现异常:他五岁时母亲教他的童谣《星星为什么不回家》,竟然是一段加密的认知解锁密钥。当他完整哼唱一遍后,家中老式收音机自动开启,播放出一段1983年的地下广播录音:

>“各位听众,这里是自由之声。今天我们继续揭露粮食配给制度改革背后的资本操纵……请记住,怀疑不是罪,沉默才是共谋。”

而在莫斯科一间破旧公寓里,一位退休教师翻出尘封多年的日记本,打开第一页,赫然写着:“1975年6月14日,我因在课堂上提问‘斯大林是否应对大清洗负责’被开除教职。”

就在那一刻,文字突然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清晰影像:当年审讯室的录像重现,他看到自己年轻时挺直脊背说:“如果不能问对错,那教育还有什么意义?”

画面结束,日记本背面浮现一行新字:

**“你的问题已被收录至人类共同记忆库,编号Q-19750614-MOW。”**

与此同时,南极洲废弃观测站的天线阵列仍在发射信号,但内容变了。不再是冰冷的数据包,而是一首童声合唱的《月亮为什么不说话》。这首歌顺着电离层折射,传入太空深处,甚至被NASA设在月球背面的探测器意外捕获。

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