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接过名单,翻开第一页,目光落在“徐牧”二字上,抬头看向站在文官队列前排的徐牧,语气满是讚许:“徐牧,你上前听封。”
徐牧连忙出列,躬身行礼:“臣在。”
“靖难之初,你察觉齐泰阴谋,护送皇子避险,保全朕的家小;南下途中,你又有铸造火炮之策,;南京定局后,你主持公审、清查贪腐,为朕登基扫清障碍。”朱棣的声音传遍大殿,“你既有谋略,又忠勇可靠,朕今日封你为镇国公,食邑三千户,子孙世袭罔替!”
顿了顿,朱棣不疾不徐的开口道:“另,任命你为兵部尚书,总掌全国军事行政,替朕整顿军务、稳固边疆!”
此言一出,殿內百官纷纷侧目,眼中满是羡慕与认同。
镇国公是超品爵位,兵部尚书更是六部要职,徐牧一人兼领,可见朱棣对他的信任之深。”
朱高煦站在武官队列中,更是兴奋地微微前倾身体,仿佛受封的是自己一般。
徐牧的本事,他可真是知道的太清楚了。
虽然个人武力也就是一般般。
但是,这个火炮他是知道的。
直接导致了碾压的效果,让朱棣南下过的异常的平稳。
朱高煦都没有多少发挥,就是在搞后勤,带著兵往前冲,等到自己想打的时候,就发现,南军已经崩溃了。
真的没怎么打硬仗。
徐牧走了一趟流程:“陛下隆恩浩荡,臣惶恐!臣不过是尽了分內之事,怎当得起国公之爵与兵部尚书之职?还请陛下收回成命,另择贤才。”
虽然是內定,但是该走的流程还是需要走一走。
“朕说你当得起,你便当得起!”
朱棣抬手示意他起身,声音平静:“兵部乃国之重器,掌管武官选授、军籍管理、军备筹备,非忠诚可靠、通晓军务者不能任。你隨朕征战多年,既懂军事,又知民心,这兵部尚书之职,除了你,朕无人可信。”
他顿了顿,又道:“至於镇国公之爵,是你应得的赏赐。你救过朕的儿子,助朕平定天下,若连你都不能封国公,天下人会说朕赏罚不明。你不必推辞,安心领受便是。”
徐牧不再推辞,再次叩首:“臣谢陛下恩典!臣定当竭尽所能,执掌兵部,整顿军务,不负陛下所託,不负大明江山!”
朱棣满意地点点头,继续道:“徐牧,实乃奉天靖难第一功臣!”
奉天靖难第一功臣!
眾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每一个人都陷入到了沉默当中。
虽然,他不带兵打仗,但是,架不住能力强,什么事情都能做。
朱棣手下的这群將领没有一个是不服气的。
他要不是首功,其他人也没资格在他之上。
服气!
这就是朱棣身边的李善长。
隨后,朱棣继续封赏其他功臣:“张玉,你隨朕征战,屡立战功,封英国公,食邑二千五百户,任左军都督府左都督;朱能封成国公,食邑两千户任中军都督府右都督。丘福,封淇国公,食邑二千户,任左军都督府左都督;徐增寿,护驾有功,封定国公,食邑二千户,封锦衣卫提督—。”
一个个爵位与官职被宣读,受封的功臣纷纷跪地谢恩,殿內气氛愈发热烈。
除了这群人之外,还有两个傢伙。
一个是平安,另一个是盛庸。
平安给了一个侯爵济寧伯,盛庸也是一个侯爵定余伯。
主要是这俩第一没有给朱棣造成不好的影响,因为被碾压,没有给朱棣造成太大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