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奇中文网

看奇中文网>连襟是什么意思 > 第77章 祭祀朱元璋天冷了给朱棣加新衣(第2页)

第77章 祭祀朱元璋天冷了给朱棣加新衣(第2页)

他一步步往前走,目光扫过两侧的石兽一石狮、石象、石骆驼—这些都是太祖当年亲自选定的规制,如今依旧守护著陵寢,一如它们守护著大明的根基。

行至碑亭前,朱棣停下脚步,望著碑上“大明孝陵神功圣德碑”九个苍劲的大字,眼中闪过复杂的情绪。

他想起洪武年间,自己还是燕王时,曾多次隨太祖来孝陵溜达,那时朱元璋还会拍著他的肩膀说“棣儿,你素有武略,將来要替咱守好北疆”。

可如今,他却带著大军杀回南京,站在了陵前。

“父皇。”

朱棣轻声呢喃,声音里带著一丝沙哑:“儿臣回来了。”

他的语气低沉:“这两年,儿臣在北平起兵,非为谋逆,只为清君侧、诛奸佞,齐泰、黄子澄蛊惑陛下,削藩害民,屠戮忠良,儿臣若不站出来,大明的江山,怕是要毁在他们手中,儿臣,乃是奉天靖难,尊的乃是皇明祖训!”

徐牧站在朱棣身后,看著他的背影,心中暗自感嘆。

就,怎么说呢!

他其实更想看到朱棣跪下,喊一声:“爹,你还在啊?爹你没死啊!”

看不到名场面,徐牧感觉多多少少有些遗憾。

不过,朱棣这一番话,政治性也很高。

第一,这是对太祖的告慰,第二,对隨行眾人的表態。

在孝陵前强调请难只为正朝纲,比任何朝堂宣言都更有分量。

这是堂堂正正的宣布自己就是奉天靖难。

毕竟,朱老四现在还不是皇帝。

片刻后,朱棣继续前行,抵达祭殿门前。

守陵官员早已备好祭品,摆在殿內的供桌上一香烛、果品、酒爵,一一俱全,皆是按太庙祭祀的规制准备。

朱棣走上前,亲自点燃三炷香,双手捧著,对著太祖的神位躬身下拜,连拜三次,动作庄重而虔诚。

“儿臣朱棣,谨告父皇:今日燕军入城,南京已定。儿臣定会不负父皇所託,重整朝纲,诛除奸佞,善待宗室百姓,让大明重回清明。若儿臣有负今日之言,愿受天谴,永墮地狱。”

朱棣的声音在祭殿內迴荡,每一个字都掷地有声。

拜謁完毕,朱棣转身走出祭殿,目光扫过陵前的燕军士兵与隨行官员,朗声道:“传令下去,凡燕军將士,不得擅动孝陵一草一木,不得惊扰守陵人员。日后孝陵的祭祀规制,一切照旧,若有违者,以大不敬论罪!”

“遵令!”眾人齐声应和,声音震得陵前的松柏微微晃动。

守陵锦衣卫与官员们听到这话,悬著的心终於放下,他们最担心燕军入城后破坏陵寢。

虽然说,这种可能性很低,但是,万一朱棣约束不了士兵呢?

现在看来,朱棣对於士兵的掌控力,还真不是一般的强。

徐牧上前一步,低声对朱棣道:“王爷,拜謁已毕,接下来可回营议事,商议如何处置宗室、安抚百姓,以及继续追查朱允炆的下落。”

朱棣点头,目光再次望向孝陵的红墙,心中已定下主意:“好。回营后,先召勛贵与宗室前来议事,表明咱们清君侧、不夺权#039;的態度;再派人张贴告示,赦免南京城內所有非奸佞党羽的官员与士兵,让大家安心。”

两人也在等,等朱允炆的死讯,等朱高煦的好消息。

燕军大营的议事帐內,烛火跳动,朱棣刚从孝陵回来,正与徐牧、张玉商议安抚宗室的事宜,就在这个时候,帐外突然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朱高煦掀帘而入。

看到朱高煦满脸郁色,徐牧的眉头不动声色的皱了皱。

朱棣皱眉:“可是没找到朱允炆?”

朱高煦抱怨道:“父王!儿臣,儿臣!”

朱棣的眉头顿时皱了起来:“你不是带了三千人封锁皇城吗?连密道隧道都查了,怎么还能让他跑了?”

“密道倒是找到了!”

朱高煦急得直跺脚,走到帐中地图前,指著皇宫坤寧宫的位置:“在坤寧宫西侧的假山底下,有个暗门,打开一看是条密道,直通城外的清凉寺方向!可我带人进去时,密道里只有些散落的脚印,早没了人影一估摸著朱允炆跑了有一阵子了!”

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