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旁的张玉忍不住插话:“彭城伯此策虽好,可那些卫所旧官——尤其是洪武勛贵旁支,怎会甘心交出军田?怕是会引发牴触。”
“这便需恩威並施。”
徐牧早有考量,“可下一道王爷令:凡一月內主动退还侵占军田者,既往不咎,仍按职级分收益;逾期不还者,罢官夺爵,重者流放。同时晓諭全军,此策是『復太祖遗训——太祖当年严禁军官占军田,如今不过是恢復旧制,让反对者无理由置喙。”
朱棣听到“復太祖遗训”四字,眼中一亮。
他起兵本就以“遵祖制”为旗號,若將卫所改革与“祖制”绑定,既能堵住悠悠眾口,又能彰显自己“承太祖之志”的正统性,实在是妙。
“那推行之法呢?若一拥而上,恐生乱子。”朱棣进一步问道,语气已多了几分认可。
“臣建议先在北平卫、永平卫试点。”
徐牧答道,“这两处是王爷心腹之地,士兵多为北方人,且此前清查已掌握底细,推行起来阻力较小。试点三月,若逃兵率降五成、军田收益增三成,再向保定、山海关等卫所推广。期间臣会亲自坐镇北平卫,协调布政司与管理局,確保万无一失。”
他顿了顿,又补充道:“还有一事需王爷定夺——凡享受军田收益的官兵,需立誓『隨王爷南下平叛,战后立功者,可加发数月收益;若临阵脱逃,不仅夺收益,还需连坐家人。如此,既能让士兵安心服役,又能为南下储备战力,一举两得。”
朱棣站起身,走到舆图前,目光扫过北平、永平的位置,又看向徐牧,眼中满是讚许:“好!就按你说的办!”
他看著徐牧,沉思了许久,而后语气带著不容置疑的篤定:“妹夫,你统筹北地粮餉、器械製造,如今又要主持卫所改革,权责分散恐难成事。本王决意授你『北平行省提督军务、粮餉、器械兼理卫所事一职,直隶於本王麾下,北平及周边府县的粮官、工坊主事、卫所千户,皆听你调遣-凡涉及粮草调度、武器铸造、卫所改制之事,你可先斩后奏,无需层层报备。”
他顿了顿,起身走到徐牧面前,拍了拍他的肩膀:“此职虽非朝廷旧设,却是眼下北地最需之职。你持本王的令旗行事,若有勛贵或军官敢阻挠,可直接拿问,本王为你兜底。切记,北地是咱们南下的根基,你务必替本王守好这摊子,莫要辜负信任。”
徐牧闻言,连忙躬身行礼,声音带著几分郑重:“臣谢王爷信任!定当竭尽所能,统筹好北地诸事,为王爷南下扫清后路,绝不让王爷失望!”
“臣遵旨!”徐牧躬身领命,心中鬆了口气。
他知道,这一策既解决了卫所的燃眉之急,又为朱棣南下扫清了后路,顺道还把这些土地收归国有、按劳分配。
等到朱老四真的把天下打下来了,还想要变回去,基本上是不可能的。
士兵们不会答应,甚至於,还会加大力度推广这个政策。
这会让士兵更加忠诚於他,巩固他的权威。
朱元璋的祖制,就算是朱棣不想破也要破了。
再说了,这也不叫违反祖制。
这叫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標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