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是徐牧说的对。
杀人诛心。
略微沉吟,朱棣道:“那齐泰、黄子澄呢?他们的罪证又该如何呈递?”
“齐黄二人的罪证更易核实。”
徐牧继续道,“当年『火龙烧仓,他们挪用粮餉、纵火掩盖罪证,臣已抓到几个参与倒卖粮食的粮官,还有他们府上的管家一一这些人都可作为人证,在公审时指证二人。”
“此外,弒杀军官,齐泰黄子澄难道就没有提议?”
徐牧不疾不徐的开口道:“若是真的要给他们定罪,这不是什么困难的事情,火龙烧仓,倒卖官粮,证据都好办,更重要的是,齐泰、黄子澄的家眷如今都已被控制在京中,他们的府邸也搜出了不少与粮商往来的帐目,这些都是铁证。”
有些事儿,齐泰,黄子澄,方孝孺还真的是未必知道,家里人打著他们的名头倒卖官粮,以至於粮草亏空这件事情,他们是不知道的。
但是,火龙烧仓,他们一定是知道的。
事情爆发,一发不可收拾,不得不火龙烧仓。
顿了顿,徐牧又补充道:“將这些罪证当眾摆出,再让他们的家眷与下人指证,百姓们亲眼所见、亲耳所闻,自然会明白陛下处置三人是为民除害,而非挟私报復。届时再下令行刑,不仅不会引来非议,反而会让百姓拍手称快,让各地官员不敢再有二心。”
“好!好!好!”
朱棣站起身:“好!就按妹夫的你的想法来办,传朕旨意,命刑部与锦衣卫即刻筹备公审事宜,三日后在午门举行公审,让南京城的百姓都来见证!另外,派人快马加鞭去联络赵武、周显等人的家属,告诉他们,朕要为他们的亲人昭雪冤屈,让他们务必赶来!”
“臣遵旨。”
徐牧躬身应下,心中暗自鬆了口气一一公审不仅能彻底清除齐黄方三人的势力,更能借这场正义之举为朱棣登基造势,让新朝的开端多几分民心所向的底气。
没办法,朱允的骚操作实在是太多了。
想要找一些黑点,真的不是太难。
朱棣看著徐牧,眼中满是欣慰:“有妹夫在,朕这登基前的最后一道难关,也能稳稳渡过了。待大典之后,朕定要好好赏你一一彭城伯的爵位太低,朕要封你为公,你是奉天靖难第一功臣,朕要让你执掌兵部,辅佐朕整顿军务,开创一个比洪武年间更盛的大明!”
徐牧再次躬身,语气谦逊:“陛下厚爱,臣愧不敢当。”
嘴里这么说,徐牧心里头却是盘算著,兵部是不是太小了?要不然进內阁?
问题在於,永乐朝內阁的权力太小,就是一个秘书处,刚刚草创的阶段。
权力,自己可是奉天靖难第一功臣,权力肯定要大。
算了到时候再说,场面话还是要说一下的。
徐牧继续道:“臣所求並非爵位俸禄,只求陛下登基后开创古往今来第一盛世,以报臣胸中之才华,让大明的江山长治久安,不负太祖皇帝的託付,也不负天下人的期望。”
朱棣闻言,心中更是感动,拍了拍徐牧的肩膀:“好!说得好!朕答应你,定当以百姓为重,让大明的百姓都能安居乐业,朕与卿,定是要开创一个古往今来第一盛世!!”
顿了顿,朱棣问道:“公审之事,由谁主持最合適?总不能让刑部的官员去问一一他们资歷浅,镇不住场面,也未必能把罪证说透。”
徐牧抬眼:“陛下您啊,难道朱能吗?”
殿內的朱能指了指自己的鼻子:“我,我吗?”
“朕?”
朱略感意外,眉头微挑,“朕亲自上台问罪?会不会显得过於急躁,失了帝王的体面?”
“陛下此言差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