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秋高轩分明能感觉到,他们对他不感兴趣,他们只想和秋高林多说几句话。
秋高林还会帮秋高轩递稿件,又接二连三被退回。
秋高林甚至“捆绑售卖”,效果也不好。
靠写作,秋高轩没办法养活自己,秋高林就出钱接济他。
知道他一个月下来分到的粮票肉票都不多,便时常叫他去家里。
后来他混到了单位,有了交往的女友,秋高林也没改掉这些习惯。
这些习惯让秋高轩觉得屈辱。
他不想靠哥哥活着,也不想走到哪里都被别人称为“秋高林的弟弟”。
他向秋高林提出抗议。
秋高林却责备他不懂事,还说只是想帮助他。
秋高轩也曾提过多次,不要再向出版社推荐他,他不想再听到委婉地拒绝,可秋高林却认为,他们是兄弟,他又是哥哥,必须照顾秋高轩。
矛盾积攒,一直到秋高轩想去首都发展时爆发。
秋高轩受够了不被重视的感觉。
他想换个城市,想闯出属于他的事业。
秋高林反对。
反对的理由很充分。
他在老家的日子都过得紧巴巴的,去了人生地不熟的地方怎么办?秋高林想帮他一把都使不出力气。
秋高轩这才明白,在秋高林心里,他根本就是个孩子,连自己都无法养活的孩子。
他开始拒绝和秋高林来往。
秋高林很担心,去他家找他好几次,都被秋高林冷漠地赶走。
直到某一日,秋高林终于去开了介绍信,远走高飞。
正如秋高林所说,外面的世界和秋高轩想象得不一样,没有人脉、没有亲人,他走的每一步都很艰难。
他甚至不敢把这份艰难告诉家人,很长一段时间,他都不敢给家里打电话,就怕他们问他过得怎么样。
他还给童梅写信,让她去再找个对象,他觉得自己八成是没法和她过一辈子了,他没这个能力。
直到他选择了另外一条路。
去做记者是很偶然的事。
他不怕吃苦不怕累,写文章的风格刚好适合新闻稿,一发不可收拾。
他的日子慢慢好了起来,终于能把童梅接走。
他也想过得意地回老家展示一番,但他太忙了,忙着到处出差,一直没时间。
他每年都惦记着能回家,就是为了告诉他们,他现在混得很不错。
可再听到秋高林的消息,就是他病重时。
秋高林立刻买票往老家赶。
绿皮火车慢悠悠前行,承载着其他人的希望。
可有时,它又太慢了。
秋高轩赶去医院的途中发生车祸。
那个年代,街上的车并不多。
秋高轩运气不好,赶到时是晚上,肇事司机酒后开车,车在马路上以S路线前行。
为了躲避大车,司机选择去撞秋高轩。
好在没出大事,只是瘸了条腿。
秋高轩被路人送到医院,他被扣下来治疗,等第二日他强行出院再去找秋高林,听到的就是他的死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