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她的世界里,火箭专家们研制捆绑火箭的时间是18个月,是世界航天史上的奇迹。
她提前把相关的数据写成论文,争取再早研发个几年,然后把商业卫星的钱都赚到手。
有钱才能继续研究嘛,要让领导和大众看到回头钱,让他们更支持火箭研究!
云凝的论文很全面,全面到薛雯看了三页才发现,云凝递给她一个本子,不是不舍得撕下来,而是这一个本子都写满了。
写满一个本子……
如果她当年把这么厚的论文交给导师,导师看完肯定会被气死,都不用送医院。
但云凝和她不一样。
云凝写了捆绑技术。
写了如何突破助推器与芯级捆绑分离,写了横向力学控制的难题,这些在国内都是空白的。
还写了捆绑设计能使起飞推力达到604吨,近地轨道运载能力提升至9。5吨,他们现在还未成功发射的第三代运载火箭是1。5吨,提升了好几倍。
薛雯合上本子。
她现在只能想到四个字:天方夜谭。
薛雯不是梁桉大院的人,但经常去帮忙。
比如涉及到某个无法突破的难题,大院请更多的相关人士,在不泄密的情况下一起讨论。
总之,对于云凝的论文,薛雯的第一感受是——云凝敢吹,她都不敢看。
但……
薛雯鬼使神差地又打开论文。
云凝的论文详细到写明了整流罩直径。
4。2米,蜂窝材料结构,保护卫星入轨。
薛雯发现她可能无法很好地理解这篇论文。
云凝期待地看着她,“老师,能发表吗?”
薛雯看了一眼论文的厚度。
发表?直接出书得了。
薛雯眉头紧皱,“我没法给你答案,我要请人给你看看。”
云凝原本无所谓谁看,只要和研究火箭沾边的人就行,但她忽然想到,国内不止一个航天大院。
虽说大家都是一起奋斗的同僚,但还是有细微差别的。
云凝问:“如果要找专业人士,能只给梁桉大院的人看吗?”
薛雯:“……”
要求还挺多。
薛雯把论文放进包里。
她还有很多工作要做,暂时没时间搭理这篇论文。
云凝一时半刻是看不到结果了。
*
寇栩还守在云凝家楼下没走。
今天陆凌加班,没法来接云凝,危明珠特意等云凝下课,和她一起走。
邵珍几人得知此事,愤愤不平,“你们家对陆工有恩,寇家又没养过陆工,凭什么对你们指手画脚?”
齐慈问:“难道寇家想让你们离婚?这年代哪有离婚的?我妈天天嚷嚷着要离婚,现在都没离,我姥说离婚让人家笑话。”
邵珍看向齐慈。
齐慈:“……离!必须离!珍珍姐,你俩离婚的钱我出!”
邵珍白了齐慈一眼,转头劝云凝,“陆工人挺好的,你们一定要谈好,站在统一战线,别被寇家人搞得离了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