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筋疲力尽》(AboutdeSouffle,又名《断了气》,1960)是戈达尔的成名作,也是法国新浪潮电影的代表作。放纵不羁的米歇尔在偷车途中枪杀了警察,成为被通缉的逃犯,最后被警察击毙街头。这部影片借鉴了美国好莱坞B级黑帮片的形式,采取了法国式的阐述。主演让-保罗·贝尔蒙多以此片成名。
“筋疲力尽”是人物米歇尔的一句台词。他不愿逃跑,感到太累了,想睡觉。这句台词表现了主人公的性格。米歇尔是一个社会的边缘人,没有生活目标,对世界上的任何事情都不感兴趣。他不仅对逃亡感到累,对生活也感到累,最后选择了自由的死亡。
戈达尔塑造了电影史上的一代名贼米歇尔。他是偷车贼、杀人犯、无政府主义者、玩世不恭的青年、垮掉的一代。戈达尔说:“这仅仅是存在的失败。”米歇尔表现了存在主义的哲学思想,自由选择自己做什么人,自由选择自己的死亡归宿。这种自由选择的态度,使得他的生活非常轻松和随意,一切都无所谓。临死时他还吐烟圈、做鬼脸,自己抹下眼皮死去。
《筋疲力尽》剧照:选择死亡
本片拍摄前没有剧本,边拍边写,由演员自由发挥。戈达尔采用纪录片的手法拍摄故事片,使用便携式摄影机,不用三脚架,以特写镜头表现人物情绪。影片在技术上的革新是采用跳切式剪辑手法,打破传统连续性剪辑的衔接性,强行删除交代背景的过渡性镜头,造成镜头转换之间的断裂,观众要集中精神去想象和填补缺失的情节。例如结尾处,镜头从公寓切换到大街,米歇尔的交易人和警察都很突兀地出现,上下情节不连贯,情节段落之间没有过渡性的铺垫。在今天,戈达尔使用的手法已经普遍使用,但在当年,他解放了镜头,实现了电影语言的革命。
《筋疲力尽》剧照:跳切剪辑
3。《在时间的黑暗之中》
《十分钟年华老去》(TenMinutesOlder,2002)是当代著名的15名导演以时间为主题,每人用10分钟拍一个短片,构成一个短片集,影片由芬兰德国荷兰西班牙英国中国2002年出品。戈达尔的《在时间的黑暗之中》是其中第八部,他把自己放在一个时间漆黑的处境里,分别用10个“×××的最后几分钟”来阐述短暂的十分钟。郊外荒野,一老一少坐在火把堆旁,孩子问:“为什么在黑夜里要点燃火把?”老者回答:“可能因为这个世界缺少光明,需要用火把来照亮,用来驱走什么,带来什么,特别是面对人群,我总觉得有如此的需要。”依次出现的10个一分钟短片内容是:
一是青春的最后几分钟。一个女士抢了一把枪对一个年轻小伙子说:你是要现在结束生命还是慢慢死去?小伙子选择了马上!结果子弹射进了他的胸膛,他倒下,嘴里喊着“妈妈!”他就这样走了,带走了一切……
二是勇气的最后几分钟。炸弹落下,满身血污的女人。画外音“保拉,我不知道你是否害怕?”
三是思想的最后几分钟。女孩在清理书,并把一些书丢入垃圾堆,书名“有思想的幸福”。丢了书,就是背弃思想?放弃幸福?最终书籍进了垃圾车。
四是记忆的最后几分钟。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纳粹屠杀犹太人,戈达尔式的字幕跳出“不失效的”。
五是爱情的最后几分钟。香颂唱着“告诉我你不会离开”,然而镜头却是离婚场面,关于告别以及一无所有的最终。
六是沉默的最后几分钟。戈达尔作品《小兵》中的主角布鲁诺被激进组织行刑逼供的镜头再现,他沉默不语。布鲁诺都不知道自己为什么嘴硬,并不是为了理想,是为了面子吗?
七是故事的最后几分钟。女人在树下朗诵着关于死亡和向往天国的诗,然后躺在海边死去。男子和女子的声音:“她永远地走了。”
八是恐惧的最后几分钟。巴尔干战场,炮火连天。这是大家习以为常的巴尔干,恐怖就在于“习惯”。
九是永恒的最后几分钟。耶稣受难,字幕又一次跳出“永垂不朽”。
十是影片的最后几分钟。洁白的投影屏幕沿垂直方向翻滚。
影片最后的意象是木偶在版画前舞动,多个声音说着:“他说,黑夜;她说,黑夜;他们说,黑夜。”在时间的黑夜里,任何事物都受时间制约,时间都让他们有着最后的几分钟。而时间本身,会消亡进黑夜吗?时间的最后几分钟将是什么样子呢?导演留给观众去思考。
《在时间的黑暗之中》剧照:1—9分钟
四、小结
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兴起的新浪潮运动的核心是法国“电影手册”派。巴赞提出的长镜头理论是从批评苏联蒙太奇理论中产生的电影理论,反对蒙太奇主观的时空分割,主张感性的真实性和时空的统一性。新浪潮电影强调个人风格,特吕弗和戈达尔是其中的代表导演。
思考题
1。名词解释:法国新浪潮电影,《电影手册》杂志,作者电影。
2。巴赞的长镜头理论的内容和特点是什么?
3。法国新浪潮电影的代表导演和代表作品有哪些?
4。分析特吕弗的《四百下》的特点。
5。分析戈达尔的《筋疲力尽》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