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纪录电影之父
20世纪20年代在先锋派电影流行的同时,欧美兴起了纪录电影流派。他们回到卢米埃尔拍摄电影的原点,主张拍摄真实记录生活的纪录片。不要虚构情节,不用演员扮演,不能改换地点环境,不要变更生活进程,保持生活的原貌。
20世纪20年代兴起的纪录电影,涌现了一批代表导演,其中有四大导演都被誉为纪录电影奠基人。他们是美国的罗伯特·弗拉哈迪、英国的约翰·格里尔逊、苏联的吉加·维尔托夫和荷兰的尤里斯·伊文思。
一、纪录电影的兴起
电影通常分为四种基本类型,故事片、纪录片、科教片、美术片。纪录电影是四种类型之一。纪录片与故事片相对,它的基本特点是没有虚构的故事情节,以真人真事为表现对象,直接反映生活。
1。纪录片的特点
“纪录片”(dotary)一词由英国纪录电影学派的创始人约翰·格里尔逊首先在英语世界提倡使用,最早出现在格里尔逊评论弗拉哈迪的第二部影片《摩阿纳》的文章中,刊登在1926年2月8日纽约《太阳报》上。格里尔逊在《纪录片的首要原则》里,把所有根据自然素材制作的影片都归入纪录片的范畴。他说:“是否使用自然素材,被当作区别纪录片与故事片的关键标准。凡是实地拍摄的影片都被称为纪录片:无论是新闻片还是杂志片,无论是旨在漫谈还是旨在结构情节的影片,无论是教育片还是正经八百的科学片。”[1]格里尔逊所说的“自然素材”,指真实的生活素材,直到今天,纪录片仍然是以真实生活为创作素材,以真人真事为表现对象。
2。纪录片类型
西方纪录片理论界通常把纪录片区分为两种类型:人类学纪录片和社会活动纪录片。纪录片史把弗拉哈迪的纪录片看成是人类学的纪录片,格里尔逊的纪录片是社会性纪录片。美国学者埃里克·巴尔诺在他编写的《世界纪录片史》中叙述:“弗拉哈迪的纪录片是以较长的篇幅把身居远方却相亲相爱的人群特写下来的肖像片,而格里尔逊的纪录片则是超越个人去反映社会的进程。”
3。纪录片的表现手法
纪录片的表现手法可以采用故事片的手法,运用对比、联想、象征、比拟等拍摄电影,最大限度地保持生活的真实面貌。让观众了解社会、事件的真相,以此影响观众。
纪录片的拍摄方法有两种。一种编写拍摄大纲或剧本,让拍摄对象充当影片的演员,在摄影机下进行他们的生活,具有“摆拍”的性质,代表是弗拉哈迪。另一种是把摄影机当作“时代的显微镜与望远镜”,被拍摄的人不知道有摄影机在场,具有直接电影的性质,代表是维尔托夫。
4。纪录电影的发展
纪录电影是一个充满活力的电影类型。从20世纪20年代兴起以来,至今都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反映现实生活的方式。纪录电影的发展脉络经历了传统纪录电影(20世纪20年代)到真实电影(20世纪50年代)的历程。追求真实始终是纪录电影的本质。
二、美国纪录片之父弗拉哈迪
罗伯特·弗拉哈迪(RobertFlaherty,1884—1951),美国导演,美国纪录片之父。
罗伯特·弗拉哈迪
1。生平与创作
弗拉哈迪出生在美国密歇根铁山地区,从小跟随父亲到世界各地探险。大学毕业后,他从1910—1915年四次前往北极探险。弗拉哈迪一直从事探险活动,电影是他探险生涯中的偶然产物。他第三次去北极探险,上司建议他带上当时流行的电影摄影机。从此他开始用摄影机记录他眼中的世界,通过镜头和世界产生共鸣,让观众和他一起与片中的人们进行“神秘的参与”。
弗拉哈迪的主要影片都是探险的结果。如《北方的纳努克》《工业化英国》《亚兰岛人》《路易斯安那州的故事》等,都贯穿探险精神。他关注的主题是探索人类与自然的关系,他一生都在远离文明的世界里,以浪漫主义的眼光和探险家的品性追寻纪录片艺术和人生的真实。弗拉哈迪使用的方法类似梅里爱的“排演的新闻片”,这种“摆拍”是否是纪录片,在理论界有争议。弗拉哈迪的观点是,他不要求他的影片完全忠实于事实,他希望自己成为影片内容的参与者,其创作思想是把非虚构的生活场景和自己的想象与诗意完美地融合在一起。
2。《北方的纳努克》
《北方的纳努克》(NanookoftheNorth,1922)是弗拉哈迪的开山之作。他在北极和哈里森港的爱斯基摩人纳努克一家一起生活,为了重现北极生活,弗拉哈迪特地写了一个剧本,要求纳努克一家人充当这部影片的演员。这是一种让人物在摄影机前面活动的“摆拍”。
《北方的纳努克》剧照:建冰屋生活
影片记录了纳努克一家的生活。春天化冰的时候,纳努克穿越浮冰,在海上钓鱼,大马哈鱼是这一季的主要食物。海象是生活在北极海的哺乳动物,体重约两吨,是爱斯基摩人的主要食物之一。当时的爱斯基摩人捕海象已经不用鱼叉,而是用步枪,但为了拍到更为原始的场景,纳努克和他的同伴用父辈的方式猎捕海象,饥饿使得他们捕到海象的第一件事是生吃海象肉。冬天外出寻找食物,远离驻地,临时修建冰屋,生活极其艰苦,纳努克一家却其乐融融。饥饿是爱斯基摩人最大的生存威胁,冬天寻找食物,凿冰洞钓海豹,杀海豹的第一件事仍然是生吃海豹。
《北方的纳努克》剧照:冰上钓鱼
《北方的纳努克》剧照:捕海象生食
影片记录的是爱斯基摩人的劳动过程和衣食住行,展示了远离文明的原始生活状态,不仅具有人类学的价值,也让我们据此窥见到原始祖先顽强的生存能力。影片主角纳努克是淳朴、勇敢的爱斯基摩人代表。影片真实记录了北极爱斯基摩人的衣食住行,弗拉哈迪赢得了影视人类学鼻祖的美誉。
3。影视人类学研究
弗拉哈迪开创了影视人类学研究,他以探险家的身份进入远离文明世界的民族和地域,拍摄当地人的生活。在今天,影视人类学的研究得到很大发展,它主要通过影像载体,记录、描述和研究不同民族、地域、历史文化背景下的风土人情。
人类学和民族志影像主要是由学者、艺术家和探险家拍摄。他们是进入该地区、族群或文化领域的客人,以外来者的眼光和视角看待当地的文化形态,难免有猎奇甚至歪曲的报道。人类学和民族志文化的持有者,即当地人始终只是被观察的研究对象,很少有表达自己意见的机会。在今天,影视人类学研究有了新的气象,让某一个族群的本土人士,即“文化持有者”,用影视手段,如DV、图片等,记录自身社会文化,表达自己的观点,村民自治影像的拍摄成为影视人类学研究的一种新发展。
拍摄纪录片曾经是专业人士的专利,DV的迅速普及打破了这种垄断的话语权力。DV拥有更广泛的拍摄主体,人们开始以影像的方式进行记录和思考。DV便捷的拍摄方式缩短了被摄者与镜头之间的距离,能轻松地再现现实,使被摄对象忘记DV的存在。这种状态下的纪录片记录了原汁原味的生活状态。
三、英国纪录电影创始人格里尔逊
约翰·格里尔逊
约翰·格里尔逊(JohnGrierson,1898—1972)是英国纪录电影学派的创始人,纪录片导演与制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