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2年,鲍特看了英国布莱顿学派威廉逊的《火警》受到启发,拍了《一个美国消防员的生活》。内容讲述消防队员们接到火警,赶到现场,从失火的楼房中营救出一个妇女和小孩。片长378英尺,6分钟,7个场景。
剧本所表现的场面的戏剧性安排,具有分镜头技巧,这是鲍特对梅里爱剧本的超越和对电影分镜头技巧的贡献。鲍特第一次详细地描写了戏剧性的动作,而且描写了内景和外景的细节。至今是好莱坞使用分镜头剧本的原始样式。
第二场纽约火警亭的近景,剧本写:“画面上现出门口的字牌和每一个细节,以及火警信号器。接着有一个人走到火警亭前,急忙打开门,拉开钩链,让电流通过,惊醒了数百名消防员,并把大城市消防处的火警装置送到火灾现场。”(画面再次溶化,现出第三场)
第二场第一句细节描写采用了特写镜头,字牌、火警信号器,表明了故事空间的性质。接着是一个全景镜头,一个人走来,他拉动了报警器,表明了他的消防员身份,报警救火。
电影的分镜头剧本有7场,运用了平行剪辑手法。
一是消防员梦见危急中的妇女和孩子,
二是纽约火警亭的近景,
三是卧室,
四是救火车的机房内部,
五是救火车驶离机房,
六是奔向火灾现场,
七是抵达火灾现场。
第七场消防员抵达火灾现场有三个不同镜头:一是抵达火灾现场;二是处于危急中的妇女孩子;三是从云梯上救人下来。这三个镜头包含了两个外景,一个内景,同时处在平行的时间流程中。这是最早用多个镜头构成一个场面的描写。鲍特采用平行剪辑的手法将它们连接在一起。
在《一个美国消防员的生活》一片中,鲍特首先发现了电影叙事必须依赖镜头的连贯性,而不是依赖单独的各个镜头。他通过剪辑来达到叙事的连贯流畅,并且依靠剧中的道具来使过渡流畅。影片中的铜柱就是一个连贯的道具。
第三场是消防员卧室,地板上开了一个洞口,竖立一根铜柱。第四场是救火车机房,位于卧室楼下,楼上的铜柱立在机房中间。消防员从卧室的铜柱滑到楼下的机房,奔向消防马车,出发救火。铜柱是一个现场道具,形成连接叙事时间和空间的过渡媒介,叙事过程连贯流畅。
鲍特的铜柱运用,开创了好莱坞动作影片的叙事技巧,以竹竿、铁管、落水管、绳子、武器、棍棒等作为连接场景的道具和媒介,推进情节的发展。
道具的连接表明,连续不断的动作可以通过剪辑连接,一个场面的意义可以通过多个镜头的组合表达,呈现叙事的连贯性。比如好莱坞影星基努·里维斯主演的《黑客帝国》(TheMatrix,导演:安迪·沃卓斯基,1999)里的枪支、绳索都起了道具的连接作用。
《黑客帝国》剧照:道具连接场景
2。《火车大劫案》
1903年鲍特看了英国片《明目张胆的白日抢劫》后,拍了《火车大劫案》(TheGreatTrainRobbery),把故事发生地搬到了美国西部。影片讲述一群歹徒抢劫铁路车站的电报室,接着抢劫列车。警方追赶歹徒,双方在小丛林中展开大火拼。片长12分钟,有14个场景。
《火车大劫案》是美国拍摄的第一部故事片。主要采用直接剪辑的手法,把14个场景连接在一起,每个场景都和下一个场景相联系,环环相扣。镜头主要是全景或远景,前景极少。最后一个镜头是匪徒举枪瞄准观众的特写。内景的机位固定,拍摄方法呆板。外景机位有所变化摇动,主要靠演员的快速动作表现影片的紧张刺激。影片首创了美国电影风格,情节生动,变化曲折。
《火车大劫案》是早期经典惊险动作片,被称为西部片、警匪片、剧情片和动作片等类型片的共同先驱。
《火车大劫案》剧照:景别语言
四、小结
美国默片在20世纪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得到发展,它由最初的银幕娱乐发展为独立的电影艺术,从镍币影院到配乐电影,从进口电影到创作改编,好莱坞电影形成了自己的风格,为世界电影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思考题
1。镍币影院是怎样产生的?
2。美国默片的发展过程是什么?
3。鲍特对电影的贡献是什么?
4。平行剪辑的含义和操作是什么?
5。从好莱坞影片和其他动作片中找出连接场景的道具,说明它们各自发挥的主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