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阁这个郁闷,好言哄劝。
“你不是学机修吗?这可是偏门技术,你要学会了以后咱们整个乡镇就你一个人会修机器。”
“会修机器能当厂长么?”
“能啊,当厂长也不是只看技术,还得看人缘,将来厂长是需要全体职工竞选的。”
“不是。”凤雯一听这话顿时反对起来,“姐夫,你一个个体户你竞选什么啊。”
“谁说我个体户,副乡长亲自找我谈话,乡里大力扶持,我这是集体企业。”
瞧着嘴巴撇到耳根的小姨子东阁还真是无语至极。
画面切换到东阁家,东婷进了门,正在院子里玩耍的东冬冬大叫一声。
“老姑。”
从小被东婷带大,两人的感情十分笃厚。
东婷却吐槽道:“行行行,别扑,抱不动了。”
这一年除夕的晚宴在东阁家举行,烟火气充斥了大客厅,家里的成员越来越多,一桌已经坐不下。
两大桌子丰盛的年夜饭展示着生活的富足和进步。
正月初八,荣茂一家三口来到东坡集。
丰韵把精心准备的银锁挂在了东娜娜的脖子上,一家人堆满笑容的脸上充满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清明节,苏东两家举行了盛大的祭祖仪式,村史博物馆和新的祠堂同时动工。
孟繁星亲自前来指导,新修建的围墙需要和古建融会搭配,同时对新建的祠堂也顺便指点了一番。
五一劳动节,东阁购买了两个寻呼机,一个送给了杨鲁肃,一个自己随身携带。
他对杨鲁肃说道:“杨主任,你腿脚不方便,要是出门的话就呼我,我给你当专属司机。”
杨鲁肃要出门无非是去乡里开会,但去得也不多,朱红本身就承担着乡和村的联络工作。
在那个普遍自行车为交通工具的年代,杨鲁肃乘坐面包车进乡是一件无比自豪的事。
更自豪的是,司机是东坡集乃至高新乡都很有名的个体老板。
六月十二、羊年五月初一,东风的儿子东小小出生,东家第三代最小的小兄弟。
这一年,东冬冬终于没有出什么意外,顺利入学。
“妈,我不上学了。”
刚上了三天学的东冬冬回到家就冲着做饭的凤霞大吼大叫,东阁听着话音拎着扫帚疙瘩从屋里奔了出来。
搁平时这会儿东冬冬应该撒腿就跑,但这次他却没动,红着眼睛盯着东阁,大有一副感慨就义的趋势。
凤霞看出儿子的情绪拦住东阁,摘下小家伙肩上比脊背还宽的大书包询问道:“咋了?好不央的咋不上啊?”
这时东冬冬的眼泪已经不争气地淌了下来,他气愤地吼道:“他们老叫我咚咚锵,还说我是打鼓的。”